在现代的书法中,草书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每一届的书法大赛,都会有很多优秀的书法家出现。
就拿江西贵溪市书法协会的副会长姚绍德老师来说,他的书法简直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他曾在国家一级的书法展中获得过许多奖项,他的作品也曾被很多人展览过。在一些重大的画展上,如“第八届中国新人新作展”、“第二届全国书法临帖展”和“第二届全国大型书法展”等。
姚绍德老师在《书法》杂志举办的“上林杯”征文比赛中,获奖了!这是沈尹默所作的一首诗,名为《减字木兰花·晓日槐荫露未干》。此图既有行书的节奏之美,又有意境之感,实在难得!
“上林杯”姚绍德的一篇获奖作品,就是这样一幅早晨的景象:槐荫下还有露珠,昨晚又落了一场细雨,蝉鸣格外响亮,将人从睡梦中惊醒。她微微一扬,罗衣随风而动,带来点点凉意,颇有几分幽兰之气。小小的平面上,映着红色,仿佛湘莲的身影,忽然间就进入了秋天的气氛中。
这是一幅很有力量的书法,每一笔都是那么地潇洒,那么地飘逸,那么地有力量。姚绍德的草书是以王铎为蓝本,又将王献之、张旭和怀素等名家的书法作品,都融于其中。更妙的是,他学习了黄先生的散体结构,又吸收了当时大家用笔用墨的新变化,表现出了自己的功力与个性。
姚绍德的草体书法,尤具特色。他在书写的过程中,并不在意一笔一画是否整齐,相反,他对笔墨的运用非常娴熟。时而墨浓如水,时而枯如枯柴,这样的浓淡、干湿交替,使得整个画的节奏感格外强烈,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格外动人。
他写诗时,不但注重字与句的衔接,而且注重行间的衔接。这样的话,就显得格外地谐调,给人一种很有意思的感觉。
姚绍德的书法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他有一种“气”“通”的感觉。其书法的魅力在于其苍劲有力、一笔不落的特点。
姚绍德的书法,确实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一些喜欢书法的人也许会认为,草体只是随意地一笔一画,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林鹏老师在他的《草书漫谈》中也明确指出,草篆是一种非常讲究技法的书法,因为书法最能表现个人的性格,也最能抒发自己的感情,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修养与涵养。由此可见,草书才是书法中最难以书写的一种,它有着极为严苛的规定,并不像其他书法那样容易。
因此,在书写中,一笔一画都要慎重,不可大意。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而是一字一句,想要成为一篇好文章,那是绝对不行的。
姚绍德的草体书法,若拿林鹏老师的眼光去审视,的确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他的草写体似乎有些不太精致,有些粗糙。
比如书法,书法的书法,讲究的是圆润,有一种古老的韵味。而姚绍德的草体,偏锋用得稍多了些,线条也没那么紧密,显得有些松散。
他又看了一眼姚绍德的书法作品,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他的字迹有些散漫,笔画拖得太久,以至于许多文字都显得不够紧密,缺少力量。草体书法,本该是一种轻灵的意境,但他的字体,就是那么地凌乱,那么地虚无缥缈,没有任何的美感。
而且,他的笔法和笔法也有些过火。虽然看上去很有气势,但是字体已经扭曲得不成样子了。你看看王羲之也好,张旭也好,怀素也好,他们的字写起来都很随意,可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一个一个地去理解,这说明了他们对这个字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对比起来,姚绍德写的那几个字,在识别方面就有些欠缺,这也是让他对于草法准头的把握上,多花些心思。
说起姚绍德的书法,其实也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他写起字来有些随便,提、压的手法也不好。如此一来,整个书法的结构都被打乱了,一些字体的笔画显得格外地粗陋,没有了草书的那种细腻和飘逸。
认为姚绍德在书法方面的认识与掌握还不够好,其书法的意境尚待提高。或许也正因如此,他将草书的粗陋当作了粗陋,将任意的一划当作了狂野。
以后再学习书法,就要多用些心思在楷书上,而不是靠现代的东西,要多从古人那里学习,多看一些古文理论。如此,方能得其真谛。
这位作家的问题,并不在于他的技术,而在于他的审美观。只有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他的书法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