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本的第七年,第一次去看东京艺术大学(东艺大)的毕业展。
日本只有东艺大被称为“艺大”,其余的学校都称为“美大”。
实际上应该是藝大。为什么是日语繁体字藝而不是芸。
因为“芸”与“藝”在本质上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意思……
说到“藝”,上方“艹”代表「木」,指代植物;中间部分,坴( lù)意思是土塊,丮( jí)意思是,拿。简单来说,这个字是种植的意思。
而“芸”则是出自“耕耘”中的“耘”,这个字的本意是用刀除草。
种植和除草,简直就是相反的意思,所以当时文艺界都觉得这个字简化得很没有水平。
草(一种植物),种草和拔草能是一个意思吗。
東京藝術大学作为日本艺术界最高学府,当时直接拒绝改名(但作为法人,它的注册名字其实还不得不是東京芸術大学)。
另外,在日本说“藝大”,仅指東京藝術大学,如果想说是艺术类大学出身,一般会说“美大”出身。
之前我看过五美大联展、武藏美、女子美等学校的展览,但东艺大的展览时间总是很紧,每年只有一个周末,而且预约往往很快就满。
今年我总算看完之后感叹:“不愧是艺大。”
无论你认为它的展览模式有套路,还是它本身就吸收了最有才华的学生,东艺大毕业展在完成度上是最高的。
东艺大的展览分布在两个地方:东京都美术馆和东艺大本部校区(就在东京都美术馆约100米外)。
其中,东京都美术馆主要展示本科生作品。
展览的分区很有趣。首先是日本画,接着是建筑、设计、先端艺术表现,最后才是油画。我喜欢拍下每个分区的第一件作品,而先端艺术展区的第一件作品是一把绿色的贝斯,虽然它并不算特别“先端”,但让我很开心。
油画展区藏在展馆深处,作品的表达方式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西方纯艺框架,许多结合了影像、装置等媒介,与传统日本画有很大的不同。我绕场一周后,先认真看完在地下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再去看其他部分。
工艺展区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件互动性的抽签作品。观众可以亲手抽取一张签,每个签对应一幅画,这种方式促使大家认真观看作品,增加了观展的趣味性。相比其他工艺作品,这件作品的实用性较强。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工艺作品的展示方式很特别。
比如有一件作品是朝向内部,而不是外部展现。这让我联想到东艺大学生的某种特质——一种别扭或内敛的个性。毕竟,在日本的艺术环境里,如果你选择离开纯艺去求职,或者转向商业设计、建筑等更实用的领域,就意味着你“认输了”。
学部余下2000字60字请付费,被黑企剥削的穷人无力为爱发电。
第二部分是东艺大的本校区,主要展示大学院生的作品。
有一丝担心,又有一丝期待。
毕竟我觉得本科生跟研究生的区别在于,本科生可能没那么多的套路,但缺少一些社会经历和学术的沉淀。
在艺术领域,并不是沉淀越多就一定能够做出更好的作品。那么,东艺大作为日本学术界顶峰的学校,会带来怎样的作品?
我首先去到东艺大艺术馆,这个几乎每三个月就会去一次的地方——去年举办过大吉原展的美术馆。
第一个作品是一座竖起中指的雕塑,同时露出某些不可描述部位,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女生的作品。
全世界范围内,艺术专业学生女生偏多,最终成为职业艺术家的男性却更多。
女生的作品很难评价,但这个作品一出现,我觉得后面的展品值得期待。
一个关于胡子大叔的少女心动画引起我的注意。
在竖起中指的雕塑旁边,一个看起来像是丢勒的兔子。
名为 "sasai细" 的作品,让我联想到本科展区的沿线设计作品。
单就这个作品来说,本科生的设计更偏向于故事内容,而大学院生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形式,用手帕的形式带来美感。
一个结合了表演艺术、带有讽刺氛围的作品。
作品围绕 "我推" 这个概念展开,展示了一张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位漂亮的洛丽塔女生。
主色调是蓝色,而我拍她的手机背面也是蓝色并贴有我推应援色是蓝色的中岛健人,所以我有点想上去搭讪。
大学院余下2000字60图也请付费,即使付费,本穷人也不保证质量,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