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
北部战区空军某营干部处处以身作则关心关爱战士——
同站一班岗 共建“暖心哨”
■孟庆宝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学峰 刘汉宝
春寒料峭,北部战区空军某营兵器阵地的岗亭玻璃上,悄然结起片片霜花。
“口令!”时近凌晨4点,远方出现两个人影,站哨战士警觉地喊道。来人走近,回答口令准确。这名战士发现,原来是连队郭指导员带人来接岗。
“指导员,您怎么来接岗?”
“小姚训练时扭伤了脚,我替他站这班岗。”交接完毕,郭指导员为一同站哨的战士紧紧衣领,关切地嘱咐:“天气冷,站哨时注意保暖。”
“关心重在平时,温暖重在持续。”郭指导员说,干部骨干替战士站岗,是人民军队的好传统。营队倡导干部骨干将官兵友爱融入日常,鼓励连队主官设身处地关爱战士,带头站哨执勤,发挥表率作用。为此,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设立“暖心哨”。
去年有一次,该营赴某地驻训。抵达驻训地之初,训练筹备、营地建设等工作同步推进,官兵任务重、压力大。该连郭指导员和董连长在研究部署任务时感到,需要结合任务实际拿出具体举措,让官兵感到暖心,从而更好凝心聚力,以饱满热情投身练兵备战。
“咱俩每人站一班夜岗,让战士多一些休息时间。”那段时间,指导员和连长经常站零点到2点的岗哨。一次,董连长带中士小赵站哨时,了解到小赵的妻子即将临产,就叮嘱他提前做好休假安排。
“与连长同站一班岗,心里暖暖的。”小赵坦言,这让他与连长之间没了“距离感”,切身体会到连队干部的关心关爱。
“暖心哨”站出凝聚力,激发战斗力。接下来一段时间,该连上下拧成一股绳,在各项任务中屡创佳绩。了解情况后,营领导肯定了该连的做法:“连队干部就应以身作则,出现在任务最重、官兵最需要的地方。”
那年盛夏,该营赴陌生地域执行驻训任务。驻训地热浪滚滚,某连高指导员连续多日替战士站正午时分的“最热岗”,并结合站哨了解的实际情况,报请上级批准调整每班岗哨的站哨时间,为岗亭加装防晒网。
“这些实际举措鼓舞着全营官兵上下一心、奋勇拼搏,高标准完成驻训任务。”该营徐教导员告诉记者,一些平时很少吐露心声的战士,在与连队干部一起站哨时,更容易敞开心扉,主动交流。
为病号送饭、帮厨炊事班、查铺换布鞋……如今,除了站岗执勤,该营带兵人处处以身作则,关心关爱战士,把暖心事做到官兵心坎上。“密切内部关系需要我们想得更细、做得更多,我们还要持续努力。”徐教导员深有感触地说。
本文刊于2月20日解放军报08版
北部战区空军某旅组织机动训练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朔风猎猎车辚辚
■王 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学峰
“迅速机动至某阵地,做好对空抗击准备!”前不久,北部战区空军某旅野外训练场上,随着防空警报骤然响起,一场机动训练拉开帷幕。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利用寒冷条件组织实战化练兵,有利于人员装备更好地适应环境,锤炼过硬战斗本领。”该旅某任务分队干部邵永超介绍,寒冷条件下车辆启动难、通信易中断,装备数据也容易产生偏差,给人员装备带来不小挑战。此次训练,他们着眼驻地气候特点突出实战化练兵,围绕装备架设撤收、紧急机动、伪装防护等课目展开专攻精练,全方位检验人员装备快速反应能力,提升部队寒冷条件下“侦、打、走、防”能力。
训练现场,朔风猎猎。“常言道,打一仗进一步。每次训练结束后,我们都会及时整理数据、总结经验,结合最新情况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邵永超告诉记者,此前一次机动训练中,由于气温骤降,几台车辆性能受到影响,导致部队整体机动速度减缓。
为此,旅里组织官兵着力加强寒区作战特点研究,适时开展装备检验性训练,延长寒冷条件下训练时长,探索总结出多种新战法训法;针对暗夜条件下机动、雪地行军等重难点课目,坚持边训练边摸索、边巩固边提高,在动态训练中发现问题、补齐短板、练强能力。
经过一个多小时机动,车队刚到达指定地域,战斗命令便接踵而至。官兵闻令而动,快速展开行动:车辆定位、装备吊装、导弹装配上架……不多时,导弹起竖、雷达飞旋,官兵仔细搜寻“敌”目标位置。
“通信中断!”面对特情,任务分队官兵迅速采取线上排除故障、无人机投送备件等方式,快速完成抢修作业。
“以车代库”开设野战修理所、车辆集中停放一体伪装、快速展开炊事作业……参训官兵密切协同、熟练操作,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不断提升快打快撤能力。随着最后一批模拟空情目标被“击落”,官兵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只有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加钢淬火,才能锻造出过硬的‘防空铁拳’。”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认真复盘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战法训法,不断提升部队作战能力。
本文刊于2月20日解放军报02版
解放军报
空军某部某队中士金广博入伍8年经历多个岗位——
次次转岗都精彩
■顾瀚文 李杨
“这是您申领的被装,请确认签字……”初春时节,空军某部某队被装仓库前,一名中士正在热情地为战友服务。
这名中士名叫金广博,是该队一名军需保管员。只见他脸庞上写满干练,眼神中透着自信。入伍8年,经历多次转岗,他在每个岗位上都干得很精彩。
“当兵就要当标兵!”入伍到军营,金广博目标坚定,在体能训练和军事技能方面很快崭露头角。下连后,他分到了警卫分队,当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
2018年,由于单位编制体制调整,金广博被调整到炊事分队。在别人看来,从“台前”转到“幕后”,每天围着三尺灶台,同锅碗瓢盆打交道,可能会有些失落,但金广博不这么想:“炊事员也是战斗员,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为战斗力服务!”
金广博加班加点练习刀工,主动向老班长请教炊事技能,细心观察战友们的饮食喜好,提出了多条改进伙食保障的建议。不仅如此,他还兼任分队文书,把分队有关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2022年,队里一名军需保管员即将退伍,岗位出现空缺。然而,这个任务繁重、工作繁杂的岗位,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让我来!”金广博知难而进,主动申请调岗。
全新的岗位、陌生的领域,金广博再一次从零开始——熟悉岗位需求、学习制度规定、请教保管技巧……凭着一股拼劲儿,他很快做到“一口清”“问不倒”,高标准完成物资保管、请领和发放等任务。
去年8月,一天夜里突降暴雨,金广博在巡查时发现仓库漏水。为了避免损失,他将可能被雨水浸泡的物资安全转移。当维修人员赶来时,金广博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
“他就是这样尽职尽责,不愧为我们的‘红管家’。”说起金广博,该队中士卢孟玺由衷点赞。
去年冬天,卢孟玺培训归队第二天,金广博便通知他前来领取被装。原来,为了让战友们及时领到被装,金广博每天跟进被装订单进程,第一时间提醒大家。如果遇到战友探亲休假、送学培训、外出执行任务,金广博就将他们的被装单独存放,以便他们归队时能够及时领取。“我多干一些,多为战友着想,他们就能将更多精力投入练兵备战。”他说。
也许,相较那些冲锋在备战打仗一线的典型人物,金广博的事迹显得有些平凡,但他每次转岗,都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在本职岗位上绽放精彩,令人不禁由衷赞叹!
一句话颁奖辞:多次转岗,从零开始;初心不变,埋头苦干。平凡的你,灿若星辰。
本文刊于2月19日解放军报08版
营区那片银白杨
■黄春霖 冀德
清晨,站在营区眺望,一夜大雪让整个营区披上一层银装。晨曦中,远处的一片银白杨格外醒目。它们好像执勤的哨兵,身姿高大挺拔。
“银白杨树干直立,树冠呈圆锥形或卵圆形,耐水湿、耐干旱和耐低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当初种下这些银白杨,就是为了表达一种期许:我们要像银白杨一样,扎根在军营,坚韧不拔、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正在扫雪的班长王鑫直起身子,指着身边的一棵银白杨,对几名刚下连不久的新兵说道。王鑫的脸庞被防寒面罩包裹着,水雾在睫毛上凝成了冰晶,眼神却依旧清澈而坚定。
5年前,根据上级命令,该营移防至现驻地。移防初期,营区宿舍、库房等满足战备需求的条件基本完备,但是水电、取暖等生活设施尚不完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官兵一边抓训练、一边抓建设。为了绿化营院,挥镐使锹的官兵,手套磨破了一副又一副,终于把一棵棵树苗种下;雨季来临,为了排掉阵地上的积水,官兵连日奋战,挖出近千米长的排水渠……
经过几年的建设,营区内的军体训练场、战术训练场、图书馆、健身房等,一应俱全,面貌也焕然一新。营区建设完工的这一天,在林地中,官兵每人认领了一棵银白杨。他们走到树下挂上标识牌,并在标识牌的背面写下寄语。
“我一定能在比武中取得好成绩”“明年一定顺利考学”“祝愿连队建设越来越好”……寄语中既有官兵对自己的期许,也有对单位的美好祝愿。对于该营官兵来说,他们亲手栽种的这片银白杨,见证着全体官兵的努力,象征着官兵无私奉献、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
休息时间,官兵总喜欢来到这片银白杨林地走一走,分享心得、交流经验,或是听风掠过树梢、看树影缓慢移动。日月更迭,这片银白杨的长势越来越好,官兵的心也贴得越来越紧。
去年8月,该营接到上级命令,全营整建制赴某驻训场参加旅里组织的岗位练兵比武考核。当时恰逢人员调整,特别是新调整的编组尚未形成战斗力。几次训练下来,不要说创先争优,就连基本操作用时都未能达到大纲要求。一时间,失望、焦躁的情绪在新调整的编组蔓延。
“马上就要出发参加考核了,我们有这么大的人员调整,短时间内训练怎么可能见成效”“课目还是不能按时完成,这可怎么办”“驻训场的环境我们也不熟悉,到了那里能不能发挥出训练水平”……一次训练结束后,看着不及格的成绩,编组成员纷纷讨论起来。
“大家的讨论很激烈啊。”指导员走了过来。大家解下装具,围着指导员在银白杨的树荫下席地而坐。“黄松,你看远处,发现了什么?”顺着指导员手指的方向,二级上士黄松看到一棵银白杨,独自生长在营院的角落里。那株小树与这片高大挺拔的银白杨相比并不起眼。“指导员,那不是当初我随手栽下的那棵小树苗吗?”“没错,当初我们因为它的品相不好,就随手把它栽在那里,也没人认领。相比其他树木,这一棵银白杨少了悉心照料,也少有人给它浇水施肥,可它照样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听了指导员的话,几名编组成员低下头,若有所思。
“对比兄弟单位,我们的编组起步晚、人员新,目前成绩并不突出。这也给了我们学习成长的机会。我们不能焦躁,要像那棵银白杨一样,立足自身条件、积极适应环境,不断成长进步。”指导员的话让在场的编组成员产生共鸣。
自此,这个编组铆足了劲头,对薄弱课目展开专攻精练。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中,编组的训练成绩也在一天天进步。最终,这个编组在比武考核中,夺得全旅第一的好成绩。
每逢新兵入营、老兵复退,官兵总要来这片银白杨树林里驻足凝望。春天,银白杨用嫩叶唤醒沉睡的大地;寒冬时节,银白杨枝干如铁、傲然挺立,直面凛冽寒风。即便枯叶翩然飘落,也化作泥土,滋养脚下的大地。高大挺拔的银白杨,多么像驻扎在营区的官兵。年复一年,他们用拼搏和坚守,在生命年轮刻下奋进的印记。
本文刊于2月19日解放军报12版
解放军报
战鹰呼啸 低空突防
——北部战区空军某部飞行训练影像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杨盼 摄影报道
编队飞行(视频截图)。
战机加力起飞。
机务人员进行起飞前检查。
保伞员快速捡伞。
数九寒天,北部战区空军某部一场飞行训练拉开帷幕。
停机坪上,战机蓄势待发。机务人员冒着严寒,一丝不苟对战机进行起飞前的检查维护。完成绕机检查后,飞行员们迅速登机,全神贯注进行起飞前准备工作。
“计时起飞!”塔台指令下达,战机依次呼啸升空,强大的气流卷起地面积雪。机群发出的轰鸣声,在机场上空久久回荡。
空中完成集结后,战机编队下降高度进行低空、超低空飞行。冰雪覆盖的大地在机翼下飞速掠过,飞行员们时刻保持专注,精准操控战机,规避地面障碍物和“敌”雷达探测。面对复杂地形和恶劣气象条件,飞行员们靠着过硬本领,一次次成功突破“敌”方防线,飞赴目标空域。
抵达预定位置,一场空战对抗训练随即展开。蓝方战机利用高空优势,迅速抢占攻击位置,试图对红方实施打击。红方飞行员则凭借精湛的飞行技术,驾驶战机灵活进行战术规避,紧接着以一个凌厉的跃升动作,快速拉近与蓝方的距离并发起攻击。红蓝双方激烈博弈,上演惊心动魄的“空中厮杀”。
训练结束,战机返航。跑道上,战机稳稳降落。“嘭”的一声,阻力伞脱落,保伞员顶着凛冽寒风快速前去捡伞……
本文刊于2月18日解放军报09版
解放军报
雪原深处一抹红
■杨楠 崔鹏飞
祖国版图的东北部,坐落着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
草原的深处,雷达站官兵在战风沙、斗严寒的工作生活中和当地牧民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有困难找部队”这句话,已在这片草原流传了半个多世纪。那年冬天,驻地突降暴雪,牧场里许多简陋的羊圈被压塌了。由于道路、通信阻断,牧民们无法向外求助,一时陷入困境。
牧场的党支部书记忽然想起这里来了一支部队,但他不清楚具体位置,只知道大概方位:“部队应该插着红旗,咱们就找红旗。”
白雪皑皑的草原上,远处的一个小红点若隐若现,几名牧民踏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前行,终于找到了雪原深处那一抹红。雷达站官兵听闻消息后,二话没说便顶风冒雪随牧民赶往牧场。工具不够,有的官兵只得徒手施工,最终为乡亲们修复了羊圈。
鱼水深情一直延续到今天。前不久的一个傍晚,雷达站值班哨兵忽然看见不远处牧民老冯的住处有浓浓的黑烟升起。了解情况后,雷达站立即组织应急小分队携带灭火工具赶往火源地点。原来,老冯取暖时不慎引燃了堆积的秸秆。幸好雷达站官兵及时出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后来,老冯主动为官兵送上热腾腾的饺子表达感谢。
这样的爱民助民故事,在雷达站还有很多。
牧民刘峰已经在这片沙化草原上生活了50多年,一直想把家园建设得更好。他专门开辟出一块土地,用来培育防风固沙植被。得知刘峰的事情后,雷达站官兵每到休息时间便主动前去挖树坑,给树苗喷驱虫药、做防风固定。如今,刘峰的“小林场”在官兵帮助下一片欣欣向荣,这些树木也逐渐种到了营区内和周围的土地上。
孩子都去了大城市,家中只有刘峰一个人生活。平时,雷达站官兵常去他家中帮着做些家务琐事,逢年过节还会邀请他到部队坐坐。刘峰感慨:“这些小伙子就是我的家人啊!”
去年12月初,听说雷达站又有战士要退役了,牧民们主动为他们举办了一场送别晚会。载歌载舞中,牧民们为每一名老兵披上了代表着爱与祝福的哈达。
本文刊于2月17日解放军报11版
解放军生活
记得给爱的人写封信
2024年2月2日
腊月廿三 多云
讲述人:冯思楠
空军某场站通信连政治指导员
“邮寄手写书信”是空军某场站通信连多年坚持的迎新春“大戏”。每年农历小年一过,连队军邮员都会穿越行走于驻扎在深山中的各“小点”,收集官兵们的手写信件,以确保在过大年前,将大家的拜年信件邮寄给每名家属、亲友手中。
也许,你会质疑在这个通信发达、交通便利的时代,还会有人写信么?答案一定是有,而且是特别有仪式感地写。我所在的通信连负责网络通联及对空通信保障,常年担负24小时值班任务,因此许多台站远离营区分散设置,交通、生活都不便利。连队组织写信并帮忙邮寄的举动,正是在无形间提升了连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2022年1月,我接任连队指导员后的首个春节前,先是征集了解战士们的想法意见。于是,从那年起,随同手写书信一同邮寄的,还有一张官兵们帅气的军装照片特写,以连干名义写给家人的表扬信,更包括一张“限量版”军营贺卡。等到过大年时,家人们都收到了信件后,连队就更热闹了,家人们纷纷打来拜年电话、视频,话题也都是围绕信件展开。
这一切都让连队官兵及家人对邮寄手写书信这事充满期待。2024年也不例外,小年一过,官兵们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交流此事。值机员李林旭是刚分到连队的新兵,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过年。虽然李林旭上午还因背记网络拓扑名称而苦恼,但下午接到贺卡就又能量满满:“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我都有进步。青春献祖国,青春本如此。”
中士李梦达是连队线路维护员,刚接过“师傅”方全坤的接力棒,参加上级演习任务,在信中将此事告诉他。“班长,之前每年都期待能参加演习任务,但您总说我还差一点,直到站在您曾经战斗过的岗位上,才知道我差的一点是拼尽全力的决心,很遗憾没能参加你的退役仪式,但我没辜负你的期望——这次考核,我们把荣誉夺回来了!”
年终考核军事体能未能优秀的中士值机员朱翔宇,选择把贺卡寄给自己:“追求极致、咬牙坚持,新的一年,优秀才是你的标准。”
下士线路维护员陈心诚,去年一年完成了人生“双级跳”,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动情写道:“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一个家,感谢你为我撑伞,我会为你擎天。”
一笔一画勾勒心中所愿,一字一句道出真情实感。此刻,华灯初上,我们这座驻扎在白山黑水间的军营也逐渐被爆竹声包围,隐匿于山顶的连队对空台不停歇地向着空中发射信号,电波传递引导一架架正在夜航的战机安全返航。我默数着过去一年的收获:连队获得“四铁”先进单位,完成实战化演训3个指标的验证……
此时,连队官兵写给新春的祝愿和展望,以信的形式置放于我的手中。无论是班长写给新兵的肺腑之言,还是战士写给父母的宽慰之语,抑或官兵写给自己的勉励文字,大家都把新的一年自己对军旅生活的期盼和建功军营的信念融入字里行间。我把这份沉甸甸的期许,郑重交到军邮员闫峥手中,笑着交代:“记得帮我给全连官兵写一张贺卡,内容是:祝奋战在一线的战友,新年快乐!”
整理/刘若男 王新宇 图/吴志德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解放军生活
【微信号:skdjwz】
主 办:北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
刊 期:第2052期
责任编辑:李俊林
投稿邮箱:skwxgzh@163.com
立即关注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支持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