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过三十场马拉松,现在连煮碗麦片都站不稳。”佛罗里达州的米歇尔·厄特举起颤抖的右手,腕带上“新冠疫苗接种纪念”的字样在镜头前反着光。
这位曾经的健身教练自从2021年接种辉瑞疫苗后,双腿就像灌了铅,医生诊断书上“疫苗接种后综合征”七个字,把她的人生劈成两半——前半程在跑道上飞驰,后半程困在电动轮椅里看药瓶上的保质期。
2025年2月20日,耶鲁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报告证实,全球至少数万人正经历着类似厄特的遭遇,他们的身体在接种mRNA疫苗多年后,依然残留着新冠病毒蛋白,免疫细胞像被按了混乱模式的播放器,TNF-alpha+ CD8 T细胞比常人高出三成,而本该冲锋陷阵的CD4+ T细胞却蔫头耷脑。
这份引发轩然大波的研究追踪了376名出现长期症状的接种者,发现68%的人持续遭受头晕耳鸣折磨,52%连爬楼梯都会气喘如牛,更惊人的是43%的血液样本中检测到刺突蛋白残留——要知道这些人都已接种疫苗超过三年。
纽约护士肖恩·巴卡瓦奇的情况更具代表性,他每天上班前得吞两片降压药,否则站着量血压时心率能飙到120次/分钟,可2021年他给病人扎针的手从未抖过。
研究团队在报告里谨慎措辞,强调这些发现只是“早期信号”,但数据不会说谎:效应CD4+ T细胞水平比健康组低18.7\pm5.3\%,TNF-alpha+ CD8 T细胞却高出29.4\pm6.1\%,这些免疫系统的异常波动,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有人打完疫苗后突然对花粉过敏,有人莫名其妙开始脱发。
争议漩涡中的辉瑞公司始终保持沉默,倒是《疫苗》杂志主编凯伦·威尔逊的遭遇成了活体广告——她自从接种疫苗后耳鸣如蝉鸣,审稿时不得不把音量调到最大。
美国疫苗伤害赔偿计划的数据更透着荒诞,2.7亿接种者中仅有14000人申请赔偿,成功率不足2%,那些拿着诊断书四处碰壁的受害者,不得不在社交媒体组建“长期新冠疫苗后遗症”小组,组员数已突破50万。最讽刺的是神经科学博士米歇尔·齐默尔曼,她曾参与疫苗临床试验设计,如今却因脑损伤被迫离开实验室,每天靠妻子帮忙系衬衫纽扣。
研究团队负责人、耶鲁免疫学家詹姆斯·托马森在记者会上擦着汗解释:“我们不是否定疫苗救过数千万生命,但科学需要正视所有可能性。”他身后的PPT列着两组数字——新冠疫苗使全球死亡率下降72%,而PVS发病率估算在0.02%到0.05%之间。
这种微妙的平衡正在撕裂医学界,支持者翻出2023年辉瑞收购心脏病药企的旧闻,质疑巨头早知副作用却隐瞒;反对者则揪着研究样本量小不放,认为376人的数据不足以推翻既定结论。
而普通人的选择更实际,费城药剂师马克把疫苗证书锁进抽屉:“下次疫情再来,我宁愿戴三层口罩。”
此刻的沃尔玛超市里,两个妈妈在疫苗柜台前僵持不下,一个抓起流感疫苗扔进推车,另一个盯着“辉瑞”商标后退半步,货架阴影里躺着张皱巴巴的耶鲁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