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后山:与尹家安道长共有的洛阳下清宫时光『原创』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片段如星子般璀璨,镶嵌在记忆的深处,永不磨灭。

洛阳下清宫的往昔岁月,便是我心中最为珍贵的宝藏,每每念及,思绪便悠悠飘回,当年与尹家安道长共有的时光仿若就在昨日。

初至下清宫,那是岳村一片田间的低洼之处,低崖下有几孔破窑洞。尹家安道长心怀宏愿,立志复兴这一方道家圣地。而我有缘参与其中,见证了它从荒寂走向生机的历程。

记得,附近村庄和洛阳市区的男男女女都受到尹家安道长的感召,捐工捐物,热闹非凡。很快,草建甫就的下清宫的庭苑中,坐西向东立起一排土壁青瓦的房屋。尹道长特意将最上面的一间精心收拾出来,赠予我当作书房。

我犹记得踏入那间屋子的瞬间,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古拙的长几和笔架静静陈列,尹道长精心选择的几管毛笔挂在笔架上,也似在默默迎接我的到来。

我与尹家安道长的缘分,恰似命中注定。由于我是编辑,尹道长正在创作一部武侠小说,共同的方向,使我们仿若伯牙子期,相逢恨晚。

在小小的书房里,我们常常相对而坐,一杯香茗在侧,袅袅升腾的茶香氤氲在空气中,畅谈武侠世界中的道义情恨。每一个人物都在我们的讨论中鲜活起来。

尹道长道号宗静,久处道苑,对武侠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他总能从道家的思想精髓中剖析出武侠精神的渊源,令我击节赞赏。

尹家安道长多次访问我家和办公室,切磋事宜。我也曾去访问尹道长,记得好像是在涧西街边散步时,他特意告诉我,儿子在附近的学校读书,希望下一代也懂得“道”的涵义……

当时,下清宫道观的仙君偶像的塑造,是尹道长自己动手做的,我和他更是携手同为,倾心尽力。

尹道长对每一尊神像的塑造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他认为,神像仙君不仅仅是木构泥塑,更是道家信仰与精神的寄托。我亦深以为然,凭借我们对艺术与文化的理解,与他一同探讨神像的造型、神态、服饰等每一个细节。

我们查阅古籍经典,参考历史文物,力求让每一尊神像都能展现出道家的庄严与神圣,同时又不失慈悲与灵动。在塑造神像的漫长日子里,我们一同站在泥水遍地的窑洞中,高兴地看着一座座泥塑逐渐有了形状,有了情态,仿佛是神灵在尘世中的显化。

每一尊神像大功告竣时,我们都会站在我们的作品面前,久久凝视,欢喜的心中添加了敬畏与期待。

除了书房中的雅谈与神像塑造的忙碌,下清宫的四季风光亦成为我们相伴时光中的美好画卷。

春临下清宫,庭院中新栽的花草树木渐渐苏醒。嫩绿的新芽从枝头冒出,像是大自然奏响的生命序曲。我与尹道长漫步在道观之中,偶尔也走到后面岳村的高处,感受着春风的轻抚。

下清宫庭苑中新生的草木,似乎在讲述着道家文化中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故事。我和尹道长会在春风沉醉的午后,于庭院的石桌旁,铺开宣纸,挥毫泼墨。

尹道长文采斐然,书写道家的典籍经文,一笔一划,尽显仙韵;我亦以诗词应和,描绘眼前的春景与心中的反响。春风拂过,墨香四溢,仿佛整座下清宫都沉浸在文化与自然交融的祥和之中。

夏日的下清宫,绿树成荫,蝉鸣阵阵。炽热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我们会避开白日的暑热,在夜晚相聚于庭院。此时,繁星满天,银河璀璨如练。尹道长会讲述他的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娓娓道来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秋意渐浓时,下清宫被金黄与火红所装点。落叶纷飞,宛如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我们一同清扫庭院中的落叶,尹道长说这也是一种修行,是对自然的敬重与顺应。在收获的季节,心在道中的我们,自然也会收获灵性的感悟。

有时,我和尹道长登上下清宫后面岳村的山坡,俯瞰洛川景色,感叹大自然的仙斧神工,感叹山下洛水大川繁忙热闹的市区中的人生。

寒冬腊月,新建的下清宫银装素裹。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将道庭变成了一个洁白的世界。我们在屋中生起炉火,围坐漫谈。尹道长讲述其父亲在陕西道观做监院时闭关修炼、砥砺心性的情形,并自名为“荒山道人”,赞赏我的常用笔名“后山”最好。

当时,尹家安道长已决意弘扬道教“贵生”、“护生”的使命,潜心研修道家医学。我极力赞美道教的“为人、养生、治事、审美”理念,支持他奉行上神的旨意,救助民间的病痛之灾;他则极力主张我把对道教文化的见解慢慢地写出来。

时光匆匆,天波易飞。尹家安道长已在岁月的远处隐去,我与他在下清宫的点点滴滴往事,却永远不会被时间的洪流冲淡。那间书房,那些神像,四季的风光,我们无数次的畅谈与合作,都成了最难忘的珍藏。

回首往昔,下清宫的珍贵时光便会让我在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中,得到一片宁静与祥和。在北京行政学院教书期间,我撰著了《后山道书》的最初文稿,后来在北师大等地几经修订,成了道家文化与人间情谊交融的美好见证。

人生中珍贵的时光,都将永远镌刻在灵魂深处,无论风雨如何变幻,都将如星子般在记忆的天空中闪耀。

我当永远铭记洛阳下清宫的难忘岁月,与尹家安道长共同拥有的珍贵时光。

与尹家安道长共有的洛阳下清宫时光,时在公元1988年前后,星月流转,不觉已过数十春秋,道谊悠远,感慨系之。

2019年10月,于友谊宾馆

后山,另名任见,出身理科,研究生为“文化比较”(北大),有《西欧史传》(6卷)《大唐上阳》(10卷)《牡丹传奇》(10卷)《洛阳城》(15卷)等著作。

1.多位北大博士推荐:任见先生的“名家漫说”,与众不同的认识价值。

2.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3.后山学派杨鄱阳:任见先生当年有许多思想深邃、辞采优美的散文在海外杂志和报纸发表,有待寻找和整理。



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丝路密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