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和元宵晚会视觉盛宴

都看过了吧?



二胡、吴韵插花、惠山泥人……

这些无锡非遗的出圈展示

也把人们的目光牵引

想更多了解它们

及更多与它们关联的周边

东亭就是绕不开的哟~



民乐之声

唤醒东亭文化之韵


无锡拥有“民乐之乡”“中国二胡之乡”的美誉。代代相传的民族音乐融汇了历史、文化、民俗、地域特色,是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说到民乐,不得不说到东亭,一代民乐大师华彦钧故里就在这里,他创作的千古绝唱《二泉映月》有着“东方命运交响曲”的美誉。


华彦钧,人称“瞎子阿炳”,无锡东亭春合小泗房人,1893年出生于无锡城中雷尊殿后院“一和山房”。他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中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经典名曲《二泉映月》1992年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位于东亭春潮路与资景南路交叉口西南侧的阿炳祖居陈列展示馆于2020年完成第三次修缮,再现了阿炳童年时期的生活风貌。祖居之畔,建设了阿炳音乐广场,成为追忆阿炳、弘扬民乐的文化新地标,不断奏响“二胡新乐潮”。


近年来,东亭街道积极打造阿炳文化名片,通过开展“阿炳文化艺术季”、“阿炳小舞台”巡演、“穿越时空,对话阿炳”国际博物馆日音乐之旅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对本地特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活化,唤醒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内生动能。



非遗之美

传承东亭文化印记

在东亭同样有着2项已入选

市级非遗名录的民间技艺

江南木船制造技艺

造船业是无锡古老的手工业制造之一,从选木料到打样锯料,从敲油灰到牵钻,从油灰嵌船缝到捻缝,从船撸到船桅……无论是它的工序,还是工艺,就如今来说,已是一门即将失传的手工艺。


章桂兴,东亭人,今年82岁,15岁接棒祖上造船修船技艺,潜心江南木船制作已有67年。为了能将木船制造技艺这门传统技艺延续下去,他尝试“缩微”真实木船比例“复刻”各类木船模型。多年来,他先后制作了太湖七桅船、嘉兴红船、渡江第一船、黄鹄号、戽水机船、乾隆下江南船、米包子船、绍兴乌篷船、西漳大船等20多种江南木船船模,所有船模都按照当年造船工艺制成。一艘艘古法还原的经典船舶、船模等开始重回人们视线,并登堂入室成为不少城市博物馆和公园以及大型展览会的展陈藏品。



章桂兴积极参加江南造船技艺的申遗工作,向市民宣传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深入学校课堂,普及地方传统技艺和历史文化。2022年底,以章桂兴为代表人物的“江南木船制造技艺”入选无锡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过氏核雕


核微雕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民间多以桃核雕刻,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寄托人们的美好寓意。过氏核微雕源于锡山区东亭坟头湾地区(今锡山区东亭柏庄鸿发家园)过郡马的守陵人世代流传下来的古老核微雕技艺。核微雕原材料一般为普通百姓吃剩的各种果核,果核或椭圆或扁圆,纹路错综复杂,因此核微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艰难很多。过氏核雕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过杰将一个个桃核雕刻成有灵性的艺术品。



今年初,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锡山区东亭微雕(过氏核微雕)入选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


吴韵插花惠山泥人

吸引了一大波关注

而这些非遗技艺也在东亭

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


吴韵花道文化馆

2023年,吴韵花道文化馆在东亭蓝湾1917文旅街区开馆,“我们在选择枝条的时候,会以柔软和线条优美的枝条为主,并且追求作品做得精细,不要粗犷,配色上,则追求素雅。”吴韵花道创始人刘若瓦介绍。


吴韵插花依托吴地水乡特色,独具水文化的“细、柔、素、和”的艺术特色,运用盘、碗、筒、缸、瓶、篮等中国传统容器,多用剑山、撒等传统技法,取吴地本土花材,应吴地节气变换而进行艺术创作,传承着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凸显线条美、自然美和意境美。


柏庄实验小学“泥塑”课程

在这个学校里,人人都会捏泥塑,人人每月有作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充分挖掘和传承惠山泥人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开发出学校“泥塑”校本课程,以“泥塑+”方式整合语文、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学科,让传统技艺和现代文明碰撞出新的火花。同学们在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如今,同学们的泥塑作品铺满了学校的各个泥文化场馆。



东亭

这座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的小镇

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