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美国丢出了重磅炸弹,基本上挑明了对乌克兰问题的态度。那就是欧洲人的事,应该欧洲人自己管。美国在抽身前为了捞回投资成本,才帮助乌克兰进行调解。为了尽快达成停火协议,只能逼迫弱势一方——乌克兰进行妥协。

这个论调让欧洲国家极为震惊,在这之前欧洲都靠美国保障安全,自己的钱宁愿拿去养难民,也不增加军费开支。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霍伊斯根在闭幕式上讲着讲着都老泪纵横了,但是又能怎么样了?



哭了

对此泽连斯基表示,现在俄罗斯正在组建15万人的新军队,而且准备在白俄罗斯训练,此前他们就是通过这里入侵乌克兰,现在他们随时有可能攻击其他欧洲国家。欧洲和美国数十年的旧关系即将结束。欧洲人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部队,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赢得美国的尊重。

至于军队的数量,泽连斯基认为至少需要150万人才能吓退普京。俄罗斯有150万军队,而且正在积极扩充。而目前乌克兰军队只有98万人,也就意味着要由其他国家补充50万人。这个想法确实不错,但好兄弟波兰最先反对。

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反对组建欧洲军的提议。他说:“我们应该谨慎使用这个词,如果你把它理解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它就不会发生……”而且波兰也不会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波兰的任务是防御北约的东翼。

但是之前他可不是这么说的。去年3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组建联合军队前往乌克兰时,西科尔斯基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了赞赏。后来被媒体问到是否会派波兰军队前往乌克兰时,他也表示“不排除任何选择”“让普京猜猜我们要做什么”。



波兰军队

波兰与乌克兰同为斯拉夫兄弟,而且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为何态度突然发生180°大转变?

其一、最主要的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一次波兰表态时,还是拜登主政,他对俄罗斯采取强硬立场,这是一个强大的靠山。当时的气氛是人人都想下场打俄罗斯,只是没人敢带头。若波兰当出头鸟,背后必然会有强大的支持。

而如今特朗普已经明确表态,欧洲的事欧洲人自己管。波兰现在下场,能得到的支援非常有限,没有打赢俄罗斯的信心。届时不仅帮不了乌克兰,反而引火烧身。

其二、自身力量有限。俄乌冲突爆发前,波兰只有15万军队,之后虽然宣布要扩充到30万,但目前的进程尚未公布。为了牵制波兰,白俄罗斯不断放难民进来在边境搞事。波兰若前往乌克兰增援,自己边境必然受到白俄罗斯更大的压力。

装备方面,波兰已经把320辆T-72坦克(占自身库存的60%)和14架米格-29战斗机(占空军的三分之一)捐给了乌克兰。自己从美国订购的F-35战斗机和M1A2坦克又迟迟没有到位。贸然前往乌克兰增援,不仅没有足够的武器,而且会打断自身现代化的进程。



其三、历史情节影响波兰人的决策。从俄罗斯来看,波兰大多数时间是沙俄的附庸国,还曾被沙俄等国瓜分而灭国123年。1940年的卡廷惨案,2.2万波兰精英被杀。波兰人几乎没有在俄罗斯人身上占到国便宜,有恐俄情节。

而从乌克兰来看,双方关系也并不是太好。苏联将波兰部分领土划给了乌克兰,二战时期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还屠杀了五六万名波兰人,制造了“沃伦惨案”。对此乌克兰一直不愿正视历史,拒绝挖掘受害者遗骸。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波兰人并不愿卷入冲突。波兰统计局最新的调查显示,74.8% 的波兰人反对波兰军队或任何其他北约国家介入俄乌冲突,只有 10.2% 的人支持。除了波兰外,一向积极支持乌克兰的捷克也表态反对组建欧洲军队。

泽连斯基的提议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欧洲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是亲俄的。与俄罗斯或者白俄罗斯接壤的国家肯定不敢贸然下场,毕竟离得太近,很容易遭到报复。意大利由于宪法原因也不太可能参加。德国连在援助问题上都不积极,更不会出兵。其他小国家也是有心而无力,能贡献一点援助就已经不错了。



在美国亮明态度,而波兰又不肯下场后,英国和法国就成了泽连斯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大概是吸取了绥靖政策的教训,英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一直非常强硬。俄乌冲突期间他们已经换了三位首相,但三人都坚定支持乌克兰。此前英国与乌克兰签订了协议,在2030年前每年向乌克兰提供30亿英镑援助。

慕尼黑会议后,英国站了出来,斯塔默在媒体上刊文号召欧洲国家增加国防开支。还表示,英国愿意在加快乌克兰安全保障工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如果有必要,愿意派遣军队前往乌克兰。

马克龙比斯塔默更早提出派军队前往乌克兰,只是当时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在这次慕尼黑会议美国亮明态度后,马克龙也站出来发挥领导作用,召集欧洲国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美国抽身后如何帮助乌克兰。

二战以前,英法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尽管如今的地位大不如前,但若能在美国抽身后接过大棒,帮助乌克兰赢得公正的停火协议,必然会进一步提升自身威信,塑造新的世界格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