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注意到网媒上乌粉销声匿迹了。没有了乌粉,俄粉的声音也小了。
我不喜欢乌粉,也不喜欢俄粉,我认为这两者都与中国立场相抵触。
我早就说过,俄乌冲突实质上是俄美冲突,乌克兰是前线战斗部,北约是后勤部,白宫是指挥部。可乌粉坚持用“侵略与反侵略”叙事去解读俄乌冲突,把俄定位在侵略者的角色上。
这不?特朗普和泽连斯基都赞同我的观点。特朗普说:如果当时他还是美国总统,俄乌冲突根本不会发生。这不就等于说俄乌冲突是拜登一手挑起来的吗?泽连斯基的话和我的说法如出一辙:俄乌冲突并非是乌俄在战斗,而是俄美在较量。
为了让网友系统了解特朗普本人及其政府对乌克兰危机的真实态度,我搜集整理了一下相关资料——
2024年,特朗普在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称自己强烈反对拜登政府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国援助的导弹及其他武器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我们完全是在升级战争,并让情况变得更糟……我认为这大错特错”。
在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首场候选人电视辩论中,特朗普称:“在拜登任期下,世界快被‘搞砸’了!”
2025年2月13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在场记者表示:“俄乌冲突的罪魁祸首是美国前总统拜登。要不是拜登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要不是俄罗斯被排除在七国集团之外,这场全面战争很可能就不会爆发”。
鲁比奥也在多种场合对拜登的对乌政策进行批评:
在2023年8月10日的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关于乌克兰紧急资金的听证会上鲁比奥质疑在美墨边境问题严峻、美国债务高企以及需帮助以色列等情况下,继续大力援助乌克兰的必要性。
2025年2月,鲁比奥在相关采访等场合表示乌克兰已经岌岌可危,好多人已经逃离,能源系统也被摧毁,未来根本没戏,乌克兰根本不可能打败俄罗斯,想收回失地更是痴人说梦,侧面表达了对拜登政府对乌政策的批评,认为其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鲁比奥有关俄乌冲突的部分原话如下:
鲁比奥称“拜登试图让所有人相信,乌克兰能战胜俄罗斯。但结果却并非如此,如今美国因为拜登政府的错误政策而陷入僵局。”“俄乌战争让乌克兰倒退了100年,能源系统已被俄罗斯完全摧毁,乌克兰失去了上千万人口,这些人不会回到乌克兰,乌克兰是个没有未来的国家。”“拜登政府和乌克兰高层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且拜登政府支持乌克兰抵抗不可战胜的俄罗斯,是不道德且不负责。”
“以某种方式让人们相信乌克兰可以击败俄罗斯,是在为旷日持久的僵局提供资金,导致俄乌双方更大的痛苦。”
我们再看一下泽连斯基的相关表述:
1月23日接受采访,泽连斯基称:“我意识到自己在大国博弈中只是棋子,在大国博弈中小国往往是牺牲品。战争期间美德等西方国家表面支持乌克兰,实则与俄罗斯暗中勾连。”
2月3日接受美联社采访,泽连斯基表示:“俄乌冲突并非是乌克兰与俄罗斯在战斗,而是俄罗斯与美国以及北约在较量。”
特朗普的对俄乌冲突的立场以及泽连斯基对这场冲突的感受可能是使乌粉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有网友已经注意到,马斯克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也是乌粉销声匿迹的重要原因。
原来那些乌粉气势汹汹,乌粉和俄粉斗得乌烟瘴气,都是因为有美国国际开发署和NGO们提供经费和带节奏,其目的就是要搅混中国的舆论场,破坏中国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
此外,我们还不难发现,网媒上不仅关于俄乌冲突的极端言论少了,那些攻击中国改革开放,挑起民众与政府对立的言论也少了许多。
当然,后者不仅因为马斯克的大动作,还因为中国的免签政策、“小红书对账”、六代机首飞、deepseek和哪吒2冲击波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产生的奇效。
这一切预示着,2025的中国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很可能实现攻守异位,中国会越来越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心并占据主导地位。
不过,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冷静,千万不能小视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了动作——
慕尼黑安全会议前后,特朗普政府的表现的确令人眼花缭乱。他逼乌克兰放弃收回土地的诉求已经是给普京的大礼了。可他还嫌不够,他再捏乌克兰一把做给普京看:要求乌克兰用5000亿美元的稀土回报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更有甚者,为了彻底打动普京,他几乎是在变相地邀请俄罗斯加入G7了。特朗普不像是在开玩笑,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对欧洲火力全开似乎也是做给普京看的,这进一步证明了特朗普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讨好普京。
特朗普、万斯和鲁比奥都在向俄罗斯示好,尤其特朗普关于应该接纳俄罗斯加入G7的言论就是向国际社会表明美国和俄罗斯是一伙的,他们正算计着如何瓜分乌克兰的利益:你要领土、我要稀土。
当然,关于俄乌问题,特朗普政府还有另外一套说法。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当地时间2月12日在布鲁塞尔的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会议上发表讲话。赫格塞思明确表示,严峻的战略现实使美国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欧洲安全上,欧洲安全已不是美国首要任务。赫格塞思强调北约的欧洲成员国需要承担对乌克兰未来援助的主要份额,北约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军费目标太低,支持特朗普提出的相当于GDP的5%的军费目标。关于乌克兰问题,赫格塞思表示:乌克兰恢复到2014年前的边界不现实,乌克兰的西方支持者必须放弃让乌克兰恢复到2014年之前边界的虚幻目标。美国不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将会是俄乌和谈的现实成果,乌克兰在与俄罗斯和谈后加入北约不现实。作为任何安全保障的一部分,美国不会向乌克兰部署军队,欧洲国家的军队才应该成为确保战后乌克兰安全的主要力量,北约也不应参与未来在乌克兰的维和任务。
很明显,特朗普政府告诉欧洲,如果你们认为要继续援助乌克兰,那是你们欧洲的事,反正我美国不掺和,你们的安全自己解决。
对此,泽连斯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这场战争不能仅由特朗普和普京等少数领导人决定,乌克兰绝不会接受没有该国参与、或在其背后达成的和平协议,同样的规则也应适用于整个欧洲。泽连斯基称旧时代已经结束,美国不视欧洲为合作伙伴,欧洲必须与乌克兰一起建立自己的军队,仅靠乌克兰军队不足以确保欧洲安全。指出美国副总统万斯明确表示欧洲和美国之间数十年的旧关系即将结束,美国支持欧洲的时代已经过去,欧洲需要适应。
泽连斯基还说,乌克兰现在是无人机战争的世界领先者,这是乌克兰的成功,也是欧洲的成功,乌克兰为自己防御所做的一切也加强了欧洲的安全。俄罗斯今年将再征召15万名士兵,部署更多军事力量,欧洲多个国家处于危险之中。乌安全保障应包括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若无法实现,就应提供“允许我们在乌克兰建立另一个北约的条件”。他还表示如果无法加入北约,就需要一支150万士兵的军队以对俄形成威慑。
看来,泽连斯基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欧洲身上。那么欧洲如何反应呢?
欧盟方面有何反应呢?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等欧盟领导人直接或间接表达了对美国相关态度的“愤怒”。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强调维护乌克兰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是无条件的,当务之急是提升乌克兰的实力并向其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欧洲必须应对特朗普的电击,照顾好自己和乌克兰,还强调欧洲需要在国防和经济方面加强。他强调欧洲必须加强自身的战略自主性,避免在美国的外交博弈中沦为附庸。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指责万斯在慕安会的演讲“对欧洲的民主提出了质疑,这是不可接受的”,称其“扭曲了民主的形象”。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认为欧洲必须参与谈判,要在和平谈判中发挥“中心作用”。
英国、北欧-波罗的海等国家领导人也有不满等反应。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表示有关乌克兰的谈判不能没有乌克兰的参与,乌克兰的声音必须成为和谈核心。
立陶宛总理帕卢茨卡斯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调解乌克兰冲突的谈判是给欧洲的“背后一脚”。
可见,欧洲普遍担忧美国此举会让自己的安全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且在战后利益分配等问题上被边缘化。
国际社会也有反应。有分析认为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拱火俄乌冲突,又在局势变化时改变立场,是将乌克兰当作棋子,牺牲乌克兰利益,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让国际社会对美国所谓的“盟友责任”“国际道义”产生严重质疑。英国广播公司文章认为美俄举动可能是建立在牺牲乌克兰利益的前提下,西方国家此前对乌克兰的支持“只要需要就会继续”是空洞的口号。联合国发言人哈克表示欢迎任何推动俄乌和谈的努力,希望各方以和平、公正的方式解决冲突,照顾到各方合理关切,而不是以牺牲一方利益为代价来达成协议。
可以这么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对乌政策,除了受到俄罗斯有限的欢迎外,几乎是一片声的反对。
从慕尼黑安全会议没有邀请俄罗斯参加这一点就可以看到欧洲人还没有走出拜登的思路,还没有适应到特朗普的节奏。慕安会设置的主题居然是“多极化”,这不是故意和要做世界“统一者”的特朗普作对么?所以,万斯的讲话让欧洲人猝不及防,真像被电击了一样,这也在情理之中。欧洲一直以来都亦步亦趋紧跟美国式民主价值观,怎么就“背离了基本价值”了呢?不可接受!不可接受啊!
到底如何应对美国政府陀螺式旋转,欧洲人有些懵圈。包括拜登政府在内的多届美国政府都说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威胁,怎么一下子“欧洲的威胁就不是来自俄罗斯了呢”?欧洲人刚刚才在为美国利益两肋插刀,怎么美国一下子就不管欧洲人死活了呢?
欧洲政客终于表达了“愤怒”,但也只敢愤怒到疑虑和担忧的程度,最重的用词不过是“不可接受”。而“不可接受”四个字在我听起来像是在喊“活天冤枉啊!”舒尔茨反对万斯干涉德国内政的话和马克龙强调欧洲自主不要做美国附庸的话听起来也好像道委屈似的。关于乌克兰问题,欧洲也在要求谈判不能没有欧洲,还妄想居于中心地位。这和泽连斯基一个腔调,说明欧洲的地位和乌克兰一样尴尬和可怜。这样的欧洲能够扛得住特朗普的巨大压力吗?
有趣的是,呼吁欧洲应该战略自主、应该有自己的军队,泽连斯基比马克龙还声音大。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是美国新任驻联合国代表斯蒂芬尼克居然还在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侵略,好像这位新任代表还活在拜登时代,她忘了她的老板是特朗普,特朗普不正在和“侵略者”合作瓜分乌克兰吗?
特朗普为何如此折腾呢?他仅仅是为了否定拜登关于俄乌的政策?不!他试图在中俄关系中间钉一颗钉子以分化中俄合作。特朗普指责拜登了那么多,有一句话他还没说出来:拜登最愚蠢的做法是把俄罗斯推向中国怀抱。特朗普最希望实现的终极目标是“联俄抗中”。
俄乌冲突能按照特朗普的剧本演绎下去吗?欧洲显然没有足够的勇气反抗美国政府,最多有迟滞特朗普实现“终极目标”的作用。悲催的泽连斯基会把演员的功底充分表现出来装出一份悲壮的样子,对特朗普的行动也有一定的迟滞作用。虽然特朗普对普京开出的条件几乎照单全收,但普京是否忍得住利用特朗普创造的有利条件扩大战果呢?虽然特朗普也威胁过俄罗斯说:如果俄坚持要打,美国就继续援助乌克兰。那不是走到拜登政府的老路上去了吗?所以,这几句话像是在威胁俄罗斯,也像是在给乌克兰和欧洲一点幻想和安慰。现在俄乌冲突愈演愈烈,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双方都想在可能到来的谈判中得到更多的筹码。特朗普已经给乌克兰施加了足够的压力,当然也需要给俄罗斯施加一点压力已示公平。
看欧洲这个熊样,可以大概率地肯定,美国不援助乌克兰了,欧洲最终也会放弃继续援助乌克兰,别看欧洲政客现在嘴硬。我认为,按照特朗普的意愿停下俄乌冲突的概率应该大于50%。问题在于,即便俄乌冲突按特朗普的意愿停了下来,特朗普的“终极目标”就实现了吗?这中间有一个极为关键的要素,这个要素就是俄罗斯。俄罗斯因为接收了特朗普的馈赠就愿意配合特朗普的“联俄抗中”吗?我的判断是:不会!对此,我至少有90%的把握。
特朗普说得对,在拜登的推动下,中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不结盟、不冲突、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下,成就了中俄稳定的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正是基于这种伙伴关系的定位,在俄罗斯遭到美国全面制裁的情况下中俄的经贸关系正常运行,俄罗斯确实是依靠这种特殊关系稳住了俄罗斯的国内局面的。但中国守住了不给俄乌双方提供武器的底线——坚持了不结盟等三原则。俄罗斯也在这三原则下受益匪浅:用中国市场替代失去了的欧洲市场,稳住了俄罗斯的战略大后方。
只要有美国这个因素在,俄罗斯都不敢失去中国这个伙伴,假如四年后的美国又是民主党执政了呢?普京如果连这点远见都没有,那就不是普京了。何况,普京吃美国政府言而无信的亏太多了,又吃了被迫与乌克兰打了三年仗的大亏,从俄罗斯的长远利益考量,普京不会冒险去配合特朗普的联俄抗中战略。在中国台湾问题这样重大的问题上普京绝不会含糊,这就如中国政府始终都没有配合美国政府把俄罗斯当侵略者一样。当然,美俄关系缓和了后,为了俄罗斯的某些国家利益普京可能会打打美国牌,这都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遇上了不需要大惊小怪,顶多坐下来谈判就是。如果美国政府强行俄罗斯如中国对当下的俄罗斯那样就够了。
文章开头说了,乌粉销声匿迹了。我还注意到那种蓄意破坏中俄关系的网络言论也看不见了。按通常的道理,既然特朗普在公然离间中俄关系,那些被美国国际开发署和NGO豢养的间谍们会大肆宣扬破坏中俄关系的言论。既然看不见,说明这些家伙失去了美国这个靠山,也偃旗息鼓了。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特朗普“联俄抗中”的终极目标不可能实现。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祝愿大家携起手来,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