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联动,率先开设社区近视防控门诊,让儿童青少年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同质化的诊断,也为近视防控分级诊疗模式做出了新的探索。
小朋友妮妮在幼儿园视力筛查中被查出左眼视力有所下降,需要到医院眼科做进一步检测。由于路途较远,排队又长,往往要花大半天的时间,费时费力。听闻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开了近视防控门诊,而且有三甲医院专业眼科医生定期坐诊,妮妮家长立即预约后带着孩子来检测。医生诊断后为孩子开具了扩瞳验光检查。由于幼小的儿童在平时检查过程中,有可能因为紧张等因素影响检查结果,形成假性近视,而通过扩瞳验光可以得到精确的检测结果。经过检查,妮妮的视力良好,并不需要进行治疗,只需定期随访。
“原来需要到儿童医院,相当远。现在来社区医院检查,就非常方便,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而且这里非常专业,有五官科医生。”妮妮家长张先生表示。
为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病专科医疗资源稀缺的问题,田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签订《互联网分级诊疗合作协议》,邀请视光学专家团队定期坐诊,为辖区儿童青少年开展扩瞳验光、屈光检查、眼底照相等专科检查项目。通过社区近视防控门诊,大部分儿童青少年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期随访和药物干预,少部分需要光学干预的患儿会被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做进一步治疗,让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分级诊疗模式”落地生效,缓解三甲医院接诊压力。
“我们医院专家与社区联动,进行培训和技术落地,让居民知道,社区医院的诊断水平跟五官科医院是一样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郑克说,“关于治疗方面,我们有一个云药房落在社区医院这边,药也是五官科医院的。这样居民就没必要跑那么远。”郑克团队在上一次统计中发现,100个孩子中,有90个孩子不需要到五官科医院就诊,只需要在社区随访,还有10个孩子确实是需要去五官科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
视力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为更好地监测就诊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变化,在专家指导下,社区近视防控门诊为每位就诊的青少年制定了专属的《青少年眼健康档案》,对裸眼视力、散瞳视力、戴镜视力、电脑验光检查等视觉健康信息进行详细登记,便于动态观察青少年视力情况,并积极开展干预治疗。
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吕奇玮表示,通过近视防控门诊,提升了社区在近视防控三级网络中的作用,同时,三级医院专家技术上的培养支持,提升了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近视防控只是慢性病防治的一个环节、一个切入点,接下来中心将把“上下联动、防治康管”的眼病防控模式应用到其他疾病和慢性病的管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