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互联网上存在一股潮流,即吐槽童年时父母的教育存在哪些缺陷,给孩子带来了终身创伤。不得不说,大部分人初次为人父母,确实难以把握好教育的尺度,出了问题也应当承认。许多家长还是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只是他们可学习的渠道较少,且有些人的成长进步较为缓慢。

如今AI出现后,一些家长率先进行了创新性尝试,即用AI来教育孩子,没想到这一招使得家长的地位险些不保。



“快被取代了”,家长用ai给大学生写信,孩子:它比你真诚多了!

如果说家庭教育原本就充斥着诸多矛盾,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也存在问题,那么孩子上大学后,这种状况不仅未得到改善,反而愈发严重。大学生会与父母逐渐疏远,以致在人生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可能不再考虑家长的意见。

此时家长自然焦急,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否观念过时,是否真正为孩子考虑,他们总归是想为孩子好,或是以自己的立场进行一些劝告,然而大学生们往往难以接受这种劝导。



于是,有家长率先尝试让AI给自己的大学生孩子写一封信,原因是孩子年前实习一周年后就被迅速辞退,正处于难过之中,家长不知如何安慰,便借助AI。但家长们并未料到,如今的大学生一眼就能辨别出来,所以大学生只是觉得有些好笑。不过,其他的尝试愈发引人深思。

例如有位毕业生的父亲为劝他从北京回广东,特意表示昨晚花时间写了一段肺腑之言,谁知一点开,连AI的基本特征都未删除,着实让人无语。但谁能想到,一些大学生却认为这样的转变是好的,起码AI比父母说话动听、真诚得多,甚至有人直接表示父母终于会说“人话”了。



或许家长看到此处会倍感意外,谁能料到父母的地位似乎也要逐渐被 AI 所取代。都说 AI 会取代众多职业,却没想到连这一特殊的“职业”也被包含其中。



有些场景下,AI还确实要比父母更会教育人,但他终无法取代人类

人们早已探讨过,教师这一职业看似只需传授知识,学生上网课似乎就能解决问题,但该职业因其所蕴含的人性与关怀难以轻易被集体取代。不过,AI 的某些特性虽有缺陷,却也成了其闪光点。

大学生们表示,有时自己在学业上遭遇挫折后向家长倾诉,家长可能无法理解、难以共情,而 AI 的言语却能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关怀,虽较为理想化,却能触动人们柔软的内心。



而且一些家长的中式教育方式使他们不苟言笑,难以表达内心的温情,AI 则不存在这些问题。但长期使用 AI 对大学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完全依赖会导致自身思考能力的丧失,像一些学生习惯用 AI 写论文,老师往往一眼就能看出。

且很多老师称现在课堂上学生交的作业不少都有明显的 AI 痕迹。目前,对此尚无规范加以阻止。家长们可以好好学习如何更好地教育人,教育绝非冷冰冰的戒尺,而应保持思考,双方需相互学习,避免无效的说教。



况且父母与老师这两个身份的差异在于,老师可充当成绩督导员,而家长还需在情感方面发挥作用,充当情感教练。即便家长真的认为考不上名校人生就完了,也可通过AI换一种更为温和、理性的方式,告知学生学习的意义以及不爱学习的利弊。说白了,AI恰好弥补了传统教育在情感方面的缺失。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