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来啦!
根据《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公布2024年度西藏自治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的通知》(藏社发【2025】2号)文件,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雪域蓝焰 · 服务驿站”、日喀则市扎什伦布消防救援大队“背包勤务”志愿服务项目获评“自治区最佳服务项目”。
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雪域蓝焰·服务驿站”
一是优服务便民办实事。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以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阵地,发动消防救援人员始终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寺庙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建设中,主动联合僧人和群众,扎实开展“互帮、互助、互教”活动,全心全意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点滴的付出,赢得了僧人群众对消防救援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各级队伍长期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12个、设置党员先锋岗36个,定期设立“爱心服务驿站”,义务为过往群众、游客提供饮用水、氧气、医疗包、歇息座椅等服务,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疑难问题,讲授逃生自救常识等消防安全知识,至今先后帮助高原缺氧、小孩走失、钱物遗失、迷路游客13万余人、救助危重病游客310余人,向社会自发捐款捐物60余万元,展现了“雪域蓝焰”的良好形象。
二是树形象助民解忧难。每年前往雪域高原重要寺庙文物古建筑观光游客和朝佛群众多达千万。在游客和朝佛信众眼里,消防救援人员是热情好客、惠民服务的“蓝衣使者”。因高原缺氧胸闷头晕、不适应高原气候出现休克、因腿脚不便望山兴叹……每当群众出现困难,大队执勤人员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身边,详细询问了解情况,针对性开展帮扶,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始终做到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核心,赢得了游客和朝佛群众的广泛赞誉。
三是创一流护民为平安。全区消防救援队伍先后设立“爱心基金”与拉萨彩泉儿童福利学校建立帮扶关系,29年间先后帮扶了148名孤残儿童。其中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自1995年起,义务赡养孤寡老阿妈次仁玉珍,2016年老人去世后大队也按照藏族习俗,将老人妥善安葬。每年冬季来临时,消防救援人员不顾坡陡路滑、天寒地冻,主动承担寺庙文物古建筑周边杂草清除、积雪清扫的任务,为寺庙文物古建筑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此外,消防救援人员深入学习《西藏简明史》《吐蕃历史传》等有关书籍,当好寺庙文物古建筑的义务讲解员、朝佛群众和游客的服务员、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员,展现了消防救援队伍亲民、爱民、为民的“火焰蓝”新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区消防救援人员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发扬奉献精神和为民情怀,传递“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深情厚谊,用实际行动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情篇章。
荣获学术大奖
日喀则市扎什伦布消防救援大队“背包勤务”志愿服务项目
(一)党建引领,赋予“背包勤务”生命力。一是聚焦民生需求,党建引领更“安心”。组织“背包勤务”小分队进殿堂、进僧舍,开展义务冲地、除草浇水、消防知识讲座、走访慰问等贴近实际生活需求的活动。二是聚心关爱帮扶,党建引领更“舒心”。联合管委会、派出所开展重点人群“关爱帮扶系列行动”。组织爱心助学、慰问帮扶等主题活动12次,开展雷锋活动宣讲、义务劳动服务、看望慰问寺庙年老僧人、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实践活动30余次。三是聚力幸福提升,党建引领更“暖心”。开展“宣传服务暖人心书香课堂助安全”等系列课堂,拓展宣传教育新载体、新形式,开展“消防知识”进寺庙主题活动40余次,文物古建筑宣传图册等5000余份,纪念品300余件等,以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新期待。
(二)忠诚守护,提升“背包勤务”亲和力。利用勤务背包便携高效的特点,“背包勤务”小分队随身携带小型灭火器、常用药品、消防宣传等资料,掌握僧侣及群众需求,把“温暖”送到广大群众中。把每个殿堂、每间僧舍的基本情况,广大僧众和朝佛群众、游客的实际需求都记录到日志中,把群众的操心事一件接着一件办好。全面排查分析寺庙消防安全隐患,推动管委会制定出台11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7项消防安全职责,10项各类台账记录表,实现了消防设施器材从零星到全覆盖。
(三)竭诚为民,增强“背包勤务”创造力。一是建好“珠峰蓝焰服务驿站”。在寺庙建立珠峰蓝焰服务驿站,设置标准化、规范化的便民服务点,吸引游客群众主动来“加油充电”,为朝佛群众、游客免费提供开水、氧气、抗高反药物。二是开办“消防微信服务群”。驻寺消防救援人员“进圈入群”,建立寺庙防火业务群,普及政策法规、消防知识宣传,解答僧众咨询。实时推送文物古建筑防火提示,全国有影响力火灾案例警示,并组织大队防火骨干人员录制文物古建筑日常用火、用电、用气安全教育片。
荣获学术大奖
▌内容来源: 西藏消防
▌编辑:陈欣
▌校对:张航
▌审核: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