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料来源:《追忆|“红色特工”李克农:于无声处立奇功》——中华英才半月刊

1957年10月25日,周总理突然得到了消息,李克农突发重病,现在正在医院抢救。得知此事,总理十分重视,立即指示医院要全力抢救。

医护人员用尽了一切办法救治李克农,可情况却不容乐观。那天李克农忽然感到头晕,想出去散步,谁料想却突然晕厥,更糟糕的是他昏厥后跌倒,直接造成了脑部重伤。



送入医院抢救后,他的情况非常危险,随时有可能失去生命。好在经过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抢救,李克农的命终于保住了。

——然而这次发病,还是给他的身体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在新中国的诸多开国将帅中,李克农无疑是最为神秘的一位,他既不像林总等战神那样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又不像罗荣桓等人那样主抓政工,可他的工作却极为重要。

自古以来,情报就是行军打仗的重要一环,中共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与情报战线的胜利有着重要关系。李克农正是党内情报工作的专家,他也因此被称为“特工之王”。

李克农很早就展现了自己在情报方面的天赋,1927年,他刚刚入党没多久,被组织派到芜湖一带负责宣传工作。



那时,李克农及时掌握了国民党右派将在芜湖发起反革命行动的情报,正是靠着他的重要情报,芜湖党组织以及周边的革命机构才幸免于难。

李克农自此一战成名,他的才能也引起了组织的重视,后来他到上海工作,作为特科中的重要成员,与钱壮飞、胡底并称为龙潭三杰,成为组织在情报战线的王牌特工之一。

1931年8月,李克农离开了上海,前往了中央苏区工作,自此他长期在中央任职,一面负责情报战线的工作,一面又负责起保卫中央的工作。

李克农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他负责的保卫部门,将大量渗透进来的国民党特务清除干净,成功保卫了中央。

在情报战线,李克农不断发展,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情报网络,将国民党渗透成了筛子。



他还开辟了“瓦窑堡—延安—甘泉—洛川—西安”的地下秘密交通线,打通了中央与外界的联系,诸如斯诺等国际友人就是走这条专线来到了延安。

因此,李克农对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让他身上的担子非常重,为了革命事业,李克农顾不得自己的身体,他没日没夜投入繁重的工作中,这就导致他的身体被严重透支。

1943年开始,李克农的病情就越来越严重,毛主席等人非常担心他的情况,多次安排他去苏联治病。可由于形势紧急,李克农实在走不开,他就这样带病坚持了数年。

建国后,李克农终于到了苏联疗养,没想到朝鲜战争很快就爆发了。他十分担心前线的情况,便不顾劝阻,提前回国继续工作。



之后,他作为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前往朝鲜前线主持谈判工作,朝鲜寒冷的气候,使得他的病情不断恶化。李克农每天全靠着药物勉强支撑着身体,甚至经常喘不上气,一次开会的时候他更是直接昏了过去。

即便如此,李克农还是坚持工作,他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读材料,准备着谈判的工作。虽然病情越来越严重,但他靠着惊人的毅力挺了下来。

毛主席等人知道了他的病情,几次想让他回国休养,都被李克农拒绝,他要坚持完成这项工作。就这样他挺了下去,顺利完成了谈判,可这次的工作给他的身体造成了巨大打击,也正是在谈判期间,李克农的父亲因病去世。



由于忙于工作,他都无法回去给父亲奔丧,这使得李克农承受了身体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打击。可为了国家,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去,只是长时间的透支身体,已经让他的病情变得极为严重。

1957年,李克农不幸发病陷入昏迷,此前积累的诸多伤痛彻底爆发,险些夺走了他的性命。好在,经过全力救治,李克农挺了过来,但这次留下了极为严重的后遗症。

打那之后,李克农经常发病,病痛折磨得他时常躺在床上呻吟。即便这样,他还是不愿意耽误工作,依旧带病坚持着回到岗位继续做事。

为了不让人看出来自己的身体有异样,李克农总是强忍着病痛,尽可能不发出任何声音。



周围许多人不忍心看他这么劳累下去,不少人都劝他好好休养,李克农却表示“一个共产党员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工作。”

正是带着这种信念,李克农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仍像往常那样高负荷工作。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因病在北京逝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去世的当天上午,他仍在和其他同志讨论着工作。李克农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的早逝对新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可他就是这样一个,愿意为革命操劳一辈子的好干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不愿意放弃战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