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改变de力量”发布了《》一文(点击标题,阅读文章),引起律师人群关注。

文中披露:警方在破获的一起侵犯公民信息案的过程 中发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是7名执业律师分别卖出去的,其中两名上海律师被判刑。

法院查明: 2022 年11月以来,洪某利用律师身份,使用律师证、律所介绍信和伪造的委托书到公安局调取公民户籍信息,后将该信息以每条30元至40元的价格出售给他人,获取违法所得65630元; 2023年2月以来,张某利用律师身份,以同样的方式到公安局调取公民户籍信息,将信息以每条30元的价格出售给他人,获取违法所得50340元。

法院同时查明,律师们的上家、周某等人开设的公司,通过销售公民个人信息,共获取违法所得341332元。

冒着刑事法律风险弄来的个人信息,每条只卖了三四十块钱,被抓了还要倒赔六七万元的罚金和得来不易的律师证,就在我感叹这两位律师“大头别人挣了,雷自己扛了”时,一位IP在上海的法律人却认为这种查信息的活儿,成本就是很低,让我“不懂就别瞎BB”。



我还是想瞎BB两句:

20多年前,我在检察院办过“卖光盘”的案子。那时候北京中关村一带,在过街天桥下面探头探脑、鬼鬼祟祟卖毛片的外地农村妇女,一张毛片光盘,卖15。

20多年后,如果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只配冒着被判刑的风险挣那30块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事情。

上海的法律服务市场行情,真的这么惨吗?欢迎评论区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已调整。

如果您关注后,

希望及时看到“改变de力量”推送文章,

如何星标——

进入公众号“改变de力量”首页,点击右上角“…”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