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活动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在已经过去的春节假期,穿梭在游人如织的博物馆中,你打卡了哪些重磅大展,又邂逅了哪件历史珍宝?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5年春节期间,全省各大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680万人次,举办了200余个精品展览、活动,掀起了蜀地“博物馆旅游热”,让天南海北的游客在博物馆中“过大年”。

在“博物馆热”成为常态的当下,面对时代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博物馆该如何推动陈列展览高质量发展?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如何在展陈实践中结合自身特色和定位进行地域文化表达?2月20日,四川开启一场博物馆行业的“头脑风暴”,四川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业委员会2025年“新语境下的陈列展览与地域文化表达”学术交流活动在遂宁举办。现场,来自全国70余家文博单位、120余名行业代表展开深度对话,共探陈列展览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近500个展览举办

四川2024年文博成绩单“亮眼”

从备受公众期待的广安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到“汉字中国”掀起“人从众”观展热潮,再到杜甫草堂博物馆、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馆基本陈列升级改造……回望过去的一年,四川的博物馆事业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活动中,陈列展览专委会主任单位负责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代表专委会做了2024年工作报告。


△朱章义代表专委会做2024年度工作报告

朱章义谈到,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委会各会员单位共举办展览474个,其中基本陈列210个,临时展览(含对外巡展)264个。展览主题百花齐放,展示内容精彩纷呈,展陈方式不断创新,展览质量持续提升。

在原创展、引进展数质并举下,四川各博物馆为当地观众带来了家门口的文化盛宴,同时也积极“走出去”,通过策划精品巡展将四川文化推向全国甚至世界舞台。其中,不仅全国巡展足迹遍布武汉、徐州、苏州、珠海、嘉兴等多个城市,更有“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全球巡展”先后登陆卡塔尔、美国,为古蜀文明、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探索了有效路径。

而在秘鲁成功举办的“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印加文明互鉴展”备受好评,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珍贵文物,让超过万名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蜀文明和印加文明的无穷魅力,展览还入选了“2024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


△秘鲁观众参观“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印加文明互鉴展”

就在春节前夕,省内的重磅大展纷纷“上新”,蜀地之上不仅有前来“出差”的国宝级文物,还有不少世界文明的珍宝,正在四川这片土地上闪耀。在2025年,四川省境内的博物馆还将推出哪些精品展览和活动?不妨拭目以待。

“博物馆热”成为常态下

未来博物馆的展陈如何创新?

在数字化手段的赋能下,博物馆正在不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边界,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真实与虚拟融合,走进千家万户。那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之下,博物馆又将应该怎样的变化?

在学术研讨会中,多位国内知名展陈专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新语境下陈列展览策划实施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为未来博物馆的策展和展陈工作创新提供了有益指导。其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刘超英以“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为引,阐释博物馆展览不仅仅是完成业务工作,而是一种使命。博物馆应当不断努力创新,探索博物馆展陈设计新理念。

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艺术顾问陈同乐认为要持续不断地发现展陈之美,不在于寻找另类的方式,而在于拥有崭新的眼光。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杨玲则谈到,博物馆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职能的重要手段。

同时,上海大学现代城市展陈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黎,从AI应用和社区参与的角度入手,分享了地域文化表达的创新路径,并提出面对技术奇观要保持批判性思考,找到技术应用与文化独特性间的平衡,防止地域文化在数字化浪潮中失去个性。

本文图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