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从脚趾发麻到性情大变仅数月!神经内科揪出“隐形杀手”克-雅病
撰文:静心
脚趾麻木,竟会弄得头破血流?
68岁的张建国是一名退休教师,生活规律,性格温和。他和李阿姨住在城郊的一栋老房子里,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院子里,有一棵樱花树,每年春天都会开得格外灿烂。每当樱花盛开时,张建国总会陪着李阿姨坐在树下,享受那短暂却美好的春日时光。
然而,这份宁静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
起初,张建国只是觉得脚趾有些麻木,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住了一样。他以为这只是年纪大了,血液循环不好,没太在意。可是,麻木感并没有消失,反而像藤蔓一样,从脚趾慢慢爬上了大腿,甚至蔓延到了双手。
李阿姨最先发现了异常,她发现丈夫走路时总是摇摇晃晃,像是踩在棉花上。更让她担心的是,张建国开始频繁地跌倒,尤其是在晚上或闭着眼睛的时候。有一次,他在浴室里摔倒了,额头磕在了洗手台上,血流不止。李阿姨吓坏了,赶紧带他去了医院。
在神经内科门诊,张建国向医生描述了自己的症状:脚趾麻木、平衡感差、频繁跌倒,还有持续的眩晕感。他说,这种眩晕在转头或低头时特别明显,甚至让他感到恶心。医生为他做了初步检查,发现他的双下肢远端肌肉无力,足部对针刺有异常的痛觉反应,踝部的本体感觉和振动觉也明显减退。更奇怪的是,他的下肢反射完全消失了。
医生皱起了眉头。这些症状似乎指向了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但张建国的病情远比普通的神经炎复杂。为了进一步确认,医生安排他做了电诊断检查。检查结果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张建国患有一种严重的轴突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这是一种长度依赖性的神经病变,通常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就此收手。就在检查后的几周里,张建国的病情迅速恶化。他的认知能力开始下降,经常在谈话中走神,甚至反复重复同样的话。李阿姨发现,丈夫的性格也变了,变得易怒、好争论,甚至有些偏执。有一次,他在早餐时间坚持要吃晚餐,还为此和李阿姨大吵了一架。
病情恶化,层层剥茧
张建国的病情引起了医生的高度重视。他的症状不仅涉及周围神经系统,还出现了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医生怀疑,这可能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疾病。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安排他住院,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住院期间,张建国的认知功能进一步恶化。他无法回忆起近期的事情,甚至连自己昨天吃了什么都记不清。他的语言能力也开始出现问题,有时会说出一些毫无意义的句子。更让人担忧的是,他的步态变得僵硬,走路时双腿像是被什么东西拖住了一样,摇摇晃晃,随时可能摔倒。
医生为张建国安排了脑部MRI检查,结果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医生的心头。张建国的双侧尾状核出现了弥散受限的信号,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影像学表现(如图1)。结合他的临床症状,医生开始怀疑,这可能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图1: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显示左侧尾状核和前部豆状核存在弥散受限,相应区域的ADC值呈低信号,T2 FLAIR呈高信号。
为了明确诊断,医生为张建国安排了一系列实验室检查。他的血清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等指标均正常,排除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HIV和梅毒检测也呈阴性,进一步排除了感染性疾病的可能。维生素B1、B6、B12、铜、锌等营养指标也都在正常范围内,这使得医生更加确信,张建国的病情并非由营养缺乏所致。
接下来,医生为他做了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和蛋白水平均正常,但14-3-3蛋白和总tau蛋白的水平显著升高。
你知道这两项指标是诊断什么病的重要依据吗?张建国的生命会就此终结吗?他和李阿姨能否一起等到来年春天樱花盛开呢?
参考文献:
[1]Regan S M, Davalos L F. Clinical Reasoning: A 68-Year-Old Man With Progressive Numbness, Vertigo, and Cognitive Decline[J]. Neurology, 2025, 104(5): e213437.
责任编辑:老豆芽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