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案件无小事。任何一起案件,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一件烦心事。近日,民一庭汪静法官通过多次电话沟通、实地调查,现场调解了一起因房屋租赁引发的小标的案件,不仅解决了矛盾纠纷,更化解了当事人的心结。
节后返岗的第一天,汪法官早早来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准备。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一位老人带着哭腔的声音,“汪法官,我租出去的房子让她弄成这样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只好找您。”“张奶奶,您先别急,有什么事您慢慢跟我说。”汪法官边接听电话边打开系统查看案件。经过半个小时的沟通和阅卷,汪法官了解到,张奶奶是一位年近90岁的独居老人,在2022年将自己的房子租给了孙女士用于陪读。因为房租、水、电、燃气费用和屋内设施的折损问题,双方产生纠纷。一气之下,张奶奶手写了起诉状将孙女士告到了法院。安抚完张奶奶的情绪,汪法官又拨通了被告孙女士的电话。“她就是倚老卖老,无理取闹,我没有破坏屋里的设备设施,不同意赔偿”,孙女士的情绪也很激动。虽然案件标的额仅一千多元,也已经安排了开庭时间,但考虑到双方当事人之间曾爆发过激烈的言语争吵,张奶奶年岁已高,腿脚不便又患过脑梗,孙女士也因为案子的事上火失眠,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汪法官没有按部就班的等待开庭审理,决定提前出手,在开庭前约双方当事人进行现场调查,充分了解矛盾症结所在,争取妥善解决问题。为避免当事人见面争吵,汪法官前往张奶奶家中进行查看交流,安排孙女士在楼下底商等候。经过查看,房屋内设施损坏程度并不严重,之所以相关费用结算不顺利,是因为双方沟通问题导致了严重的对立情绪。了解到这一点,汪法官便围绕着疏解双方对立情绪的角度进行调解工作。一方面,耐心聆听张奶奶的陈述,安抚张奶奶情绪,帮她化解心结,另一方面对孙女士辨法析理,最终双方对彼此过激的言行互相道歉,孙女士直接将协商好的现金付给了张奶奶,而张奶奶也当场表明了撤诉意愿并书写了撤诉申请。
房子里并没有暖气,但事情解决后,当事人的心都是热的。张奶奶紧紧握住汪法官的手,“汪法官,您真暖心,为我这么小一件事专门跑了一趟,受冻受累了一下午,解了我的心结。”“张奶奶,案件再小,对您来说也是一件大事,您的心暖了,我们的案子就办好了。”
小案不小,重在办好。这件小标的案件的处理,正是民一庭切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直观表现。案件虽小,却承载着百姓对司法公正的热切期盼。民一庭将始终坚持“如我在诉”的理念,小案不小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案件中感知到司法的温度,持续以司法智慧助力滨城高质量发展。
来源:民一庭 刘畅
编辑:徐鹤文
审核:田瑞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