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流动的文化符号。有人用半生航海阅历熬煮南洋风情,有人将非遗匠心揉入茶汤面香,更有人以时令蟹黄写意江南秋色,徐泾的“面食宇宙”藏着无数惊喜,让我们循着麦香与汤韵,解锁这里的味觉密码→


鼓浪屿沙茶面馆

闽南风情的海上交响

“沙茶面就像航海,调料比例是经纬度,差一分就偏了航向。” 店主老钱曾是一名海员,店里布置如同一家博物馆,装饰有许多新奇的物件,很多都是店主从世界各地带回上海。店内秘制沙茶酱以花生、虾膏、椰浆熬制,虾米与干贝吊鲜,辣度如海浪般层层推涌,闽南油面吸饱汤汁,入口仿佛听见鹭岛码头的汽笛声,南洋风情扑面而来。

地址:青浦区徐泾镇联民路486号(近国际豪都花园)




龙凤特色羊肉

三伏天的“热辣江湖”

“三伏一碗羊,寒湿无处藏”——徐泾人入伏必来此酣畅淋漓,最受欢迎的便是羊汤面和白切羊肉的搭配,Q弹的羊皮搭着肥而不腻的羊肉,仅需蘸上简单的葱花酱油,鲜上加鲜,往羊肉汤里一浸一泡,瞬间变得软糯无比,嗦上一口劲道的面条,给人说不出的满足,再配一壶烧酒,三五好友围坐,汗如雨下却通体舒泰,一口羊肉,回味无穷;一口老酒,酣畅淋漓。

地址:徐泾镇京华路90弄47号




老妈妈手擀面

摔打出来的岁月滋味

深巷里的老妈妈手擀面,被B站顶流“盗月社”誉为“平凡之光”,老板娘三十年坚持手工擀面,面团在案板上摔打出筋道灵魂,掌心压着枣木擀杖来回三百次,面团渐成蝉翼薄片,切出的面条根根筋道如琴弦。招牌鸡丝手擀面,汤底用老母鸡与猪骨吊足八小时,鸡丝细嫩,撒一把平菇添山野气,浇头暗藏本地徐泾“汤炒”技艺,酱香饼与卤鸭是点睛之笔。街坊们围坐方桌,连面汤都喝得一滴不剩,吃的是一碗面,品的却是半生邻里情。

地址:徐泾镇明珠路258弄4号楼105室




复兴面王▪老茶馆

水墨江南的味觉诗篇

在蟠龙天地的古老建筑群中,复兴面王用艺术水泥墙重构江南意境。片儿川镬气冲天,笋片、雪菜、肉片在热油中爆香,大肠拌川的大肠肥糯焦脆,毫无异味;腰肝合炒拌川里,腰花脆嫩、猪肝粉糯;番茄猪肝拌川酸甜开胃,面条裹满浓郁番茄汁,食客倚着雕花木窗,看茶艺师手提铜壶表演“凤凰三点头”,面香与龙井香交织成水墨长卷。

地址:徐泾镇蟠鼎路177弄2号PM110室




蟠龙庵

古刹禅音中的一碗清欢

踏入蟠龙庵的院落,喧嚣瞬间被隔绝于朱墙之外。古树参天,梵音袅袅,这里的素面从早上10点开始供应,汤底以香菇、杏鲍菇、松茸等混合菌菇熬煮,不加荤油与味精,仅凭食材比例调和出鲜甜,面条柔韧弹牙,透着淡淡麦香,汤汁清澈见底,搭配现煎豆干与木耳,质朴中见真味,四季搭配不同浇头,春配嫩笋与荠菜,夏添脆藕与菱角,秋用鸡头米与桂花,冬缀冬笋与白菜,一碗素面即是四季风物的写意。

地址:徐泾镇蟠鼎路123弄8号



从龙凤特色羊肉的市井豪情到复兴面王的江南雅韵,徐泾的面食版图勾勒出一座城镇的文化性格——既能包容伏羊烧酒的热烈,也懂得欣赏沙茶面的异域风情;既传承手擀面的岁月匠心,又敢于在美学空间里重构传统,每一筷挑起的不只是麦香,更是一个国际小镇的开放胸襟与文化自信。

记者:张俊杰

摄影:张俊杰

编辑:胡小凡

责任编辑:王阳(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