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新华社客户端新华视点栏目播报了《亲商、暖商、稳商——看津城“新潮”涌动》,聚焦天津经开区从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的“一枚印章管审批”到提供企业兜底保障的“不管局”,从柔性执法“三张清单”到我国首个多元共建的集成设企服务综合体,天津经开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泰达不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舍弗勒天津基地位于天津经开区,是一家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气化零件的企业。2021年,在天津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一年时间,天津研发中心便正式投入使用。舍弗勒天津基地总经理曹振岐说,研发中心建立期间,天津经开区在建设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助力基地发展,还在人才引进等方面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如今,舍弗勒天津基地已成为舍弗勒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全能型基地之一。



2024年,随着天津经开区迎商中心的成立,经开区成功将营商环境改革推进到5.0版本的新阶段。在原有政务服务中心和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迎商中心新增了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等多项增值服务。同年7月,中国北方(泰达)出海服务联盟、中国北方(泰达)一站式出海服务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可为区 域企业提供多项专题讲座,涵盖法律法规、政策引导、营商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帮助企业少走弯路,节省了资金和资源投入。

近年来,多家大型企业看中经开区优异的营商环境持续在泰达投资加码。一汽丰田连续三年增资11.7亿美元,SEW投资20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基地,大众变速器投资16亿元扩建动力电机生产线。

2024年5月,总投资近10亿元的玛氏天津宠物食品工厂正式投产,成为玛氏宠物最大、最先进的现代化工厂之一。“之所以选择在经开区建厂,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成熟的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专业的配套服务,另一方面也源于健康医疗行业一直是经开区的支柱产业。”玛氏天津宠物食品工厂总监刘新说。



从荒滩到国际化产业新城,经过40年的砥砺前行,经开区已成为天津改革开放的“火车头”。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之一,天津经开区累计探索形成了110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和天津市复制推广。未来,天津经开区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开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在泰达落地。

信息来源:新华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