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姐,61床说可以打针了。”同事的呼唤被手机震动打断。我摸出手机瞥见"爸爸"的来电显示,时间为9点16分,心中不由闪过一丝疑虑,一个小时前不是刚通完电话吗?
“喂,爸?”
可电话那头,传来的却不是父亲熟悉的声音,而是急促而焦急的呼喊——
“潜姐!快来脊柱外科!你爸突发胸痛,大汗淋漓!”
一瞬间,我的脑子嗡地一声,仿佛被抽空了所有思绪。怎么可能?8点35分我们才通过电话,他的声音平稳得像往常一样,还答应下班后去接孙子。来不及细想,匆忙将手头的工作跟同事交接完后,猛地拔腿往脊柱外科冲去。
当我赶到时,父亲已经被脊柱外科的同事扶到椅子上,浑身湿透,脸色苍白如纸,胸口起伏剧烈,手捂得死紧,额角冷汗顺着鬓角滴落。
吸氧,测血压......大家迅速行动,而我几乎是哆嗦着伸手握住了父亲的手,冰凉、潮湿、颤抖……
作为一名工作十余年的护士,我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急性心肌梗死,极可能已经发生!
“快!推平车!送急诊内科!”脊柱外科的同事们立即协助父亲躺上平车。这条路,我太熟悉了,多少次,我推着病人从这里飞奔而过,熟练而冷静,安慰着焦急的家属。可今天,平车上躺着的是我的父亲,而我,已无法保持医护人员的冷静,全身被汹涌而来的恐惧填满。
这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家属的那种无力感。明明知道一切都在按流程推进,可心里还是忍不住害怕,生怕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变数,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黄金救治时间”这几个字。
9点40分,到达急诊内科。
“ST段抬高,急性心梗,通知心内科!”急诊内科医生判断迅速。硝酸甘油已经含服,但疼痛仍未缓解,心内科紧急会诊,决定立即送导管室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0点40分,父亲被推进介入导管室。直到这一刻,我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松了一些,可随之而来的,是止不住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父亲的心梗,到底是怎么来的?
他才59岁,身体一向算硬朗,平时一直在医院静配中心负责配送药物,也没听他说过心脏不舒服,怎么会突然急性心梗?
可仔细回想,危险的信号其实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没有在意。
血脂高,体检报告上清清楚楚,可他却觉得“没啥大问题”,该吃的油腻一样没少;吸烟,已经是老烟民了,怎么劝都没用;至于运动,别提了,他的“运动”基本就是推着药车穿梭在各个病房。这一切,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血脂异常、吸烟、缺乏运动——每一条,都是埋在血管里的“炸弹”。
可惜,我们总是觉得这些问题“不严重”“没感觉”“还能扛”。作为医护人员,我见过太多类似的病人,他们和父亲一样,以为自己没事,以为熬一熬就能过去,结果却被现实狠狠推倒。
今天,父亲是在医院发病,所以得到了最快的救治。可如果他不是在医院,而是在家里、在路上,甚至是在骑车去接孙子的途中呢?
“叔叔的这根血管已经堵塞99%,需要立即进行支架植入术……”医生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迅速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下名字。
99%!离完全堵死,只差1%。如果再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12点13分,手术顺利完成,父亲被安全送回病房。此刻,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可与此同时,一个疑问却挥之不去——父亲真的没有任何征兆吗?
作为护士,我对心梗的发病特点了然于心。典型的症状是心绞痛、胸闷,但它也可能伪装成牙床疼痛、肩背酸痛,甚至上腹部不适,让人误以为是其他小毛病。
父亲,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吗?
在我再三追问后,父亲才轻描淡写地承认——其实,他早就有心绞痛的毛病了,只是每次疼一会儿就缓解,他也就没当回事。
更让我后怕的是,早上8点35分那通电话时,他其实已经有不适了!
这一刻,五味杂陈涌上心头。这不是父亲的疏忽,而是无数中老年人的习惯——他们总觉得自己能撑住,忍忍就过去,不愿麻烦子女,不想让家人担心。可他们不知道,有些病,根本不是“扛一扛”就能挺过去的!
心梗就是这样,一旦完全堵死,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黄金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每拖延30分钟,死亡率就会上升7%!
这一次,是脊柱外科的同事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呼救;是急诊内科的医生迅速判断,争分夺秒;是心导管室的团队火速介入,精准操作。
我无比庆幸——庆幸我们有这样专业、高效的团队,庆幸父亲得到了最快的救治,庆幸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劫难,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湘潭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提醒,如果家里有人突发胸痛、胸闷,怀疑是急性心梗,千万别慌,记住下面几步:
第一步:立刻拨打120!
不管疼痛是不是很严重,只要胸口闷痛超过10分钟不缓解,就要第一时间叫救护车!心梗不会自己好,拖得越久,后果越严重。
第二步:原地休息,别乱动!
千万别让自己走去医院!过度活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让情况更糟。就地坐下或躺下,保持安静,解开衣领,让呼吸更顺畅。
第三步:服用急救药物(如果有)
✅ 有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在身边的话,让患者舌下含服(但如果血压过低、头晕,就不要吃)。
第四步:观察症状,随时准备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心脏),直到救护车到来!
第五步:不要拖延,不要“忍一忍”!
很多人心梗发作时,会觉得“再等等,可能就好了”或者“睡一觉就会好”,但心梗不会自己缓解,它只会越来越严重!黄金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越早送医,救治成功率越高!
一句话记住:120——休息——服药——CPR(必要时)——不拖延,这5步,关键时刻能救命!
欢迎转发点赞
文字 | 王潜、陈沁沁
编辑 | 陈沁沁
审核 | 彭秋香、黄浩波、王磊
预约电话:58214922 危重症转诊电话:582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