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梓桐 每经编辑:董兴生

“游戏场景有着海量的语言交互需求,因此是人工智能天然的训练场和试验田。而DeepSeek可以为玩家赋予更多的自由度以及前所未有的体验,这将是未来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品类)竞争的关键所在。”近日,网易《逆水寒》手游人工智能策划负责人刘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说。

作为网易的王牌产品,《逆水寒》已经与其他5个热门国产AI大模型团队达成智能NPC联动合作,包括阿里-通义大模型、百度-文心大模型、MiniMax-abab大模型、月之暗面-Kimi大模型、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

近日,《逆水寒》手游宣布,2月21日,以官方版本DeepSeek驱动的智能NPC(非玩家角色)“沈秋索”即将上线《逆水寒》手游。这是DeepSeek首次进入游戏、首次拥有虚拟形象、首次成为虚拟智慧生命体。


DeepSeek驱动智能NPC“沈秋索”虚拟形象 图片来源:逆水寒手游微信公众号

刘畅告诉记者,《逆水寒》手游团队与DeepSeek的合作相当高效,双方团队从春节前夕开始接洽,到春节假期结束后,手游团队立即官宣双方合作。“我们观察发现,DeepSeek是当前最为优秀的底座大模型之一,我们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

事实上,此番合作不仅是DeepSeek对《逆水寒》手游单方面的赋能那么简单,对大模型开发者来说,高质量、多样化的数据是模型性能的基础,数据不足或质量差会导致模型表现不佳。而游戏场景中高日活、多样化的场景和海量用户反馈,能为DeepSeek的研究团队提供场景和业务输入,提升其模型性能表现。


AI融入游戏:降本增效与体验升级

实际上,近年来游戏市场的竞争愈加残酷。Steam平台上相当比例的游戏,月收入甚至只有几百美元,这类游戏大多出自小团队或独立游戏爱好者之手,其生存处境岌岌可危。

国内手游市场的情况亦是如此,畅销榜头部的游戏格局很难发生变动,每年众多新立项的游戏,大多只能淹没在市场浪潮中。未来,游戏市场的竞争或许会愈发激烈,成本开销也会日益庞大。

因此,刘畅告诉记者,在游戏开发和运营过程中,降本增效是DeepSeek发挥效能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层面。在策划环节,通过AI编程,一些创意能够快速得到印证。基于自有知识库的训练,在特定的世界观和人设前提下,内容创作可以实现高效辅助。这不仅加快了内容产出的速度,还能确保内容与游戏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在游戏运营方面,DeepSeek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刘畅透露,《逆水寒》手游已经开始智能化地收集和汇总玩家反馈,结合玩家行为和提交的BUG(漏洞)等信息,能够快速响应玩家诉求,辅助运营团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这使得游戏团队能够更紧密地贴近玩家,及时调整游戏内容,提升玩家的满意度。

然而,AI的应用也带来了挑战。对游戏开发人员的快速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需要不断掌握新的技术和理念,以更好地将AI融入游戏开发和运营中。

从此次DeepSeek支持的NPC来看,沈秋索的背后,是一系列先进AI技术的支撑。刘畅表示,游戏团队打造的基础设施,包括NPC的情感和记忆、多模态交互等,能够从文本到语音、动画以及行为的链路在游戏内得以顺畅串联。

“虽然游戏并没有围绕沈秋索开发新的任务、剧情或玩法,但它所代表的技术将渗透到游戏的各个方面,为玩家带来动态、自由、专属的游戏体验。”

此外,刘畅表示,玩家在游戏中,可能更倾向于使用自定义NPC系统,“捏”出自己喜欢的角色,这些角色的驱动技术部分由沈秋索背后的技术提供支持。玩家获得的体验可能更偏向恋爱养成等多元化的玩法,而不仅仅局限于与沈秋索这一特定人设的互动。


RPG品类竞争加剧,深度交互体验成关键

事实上,作为MMORPG中的龙头产品,《逆水寒》的营收表现堪称出色,长期排在中国iOS市场手游收入榜单前十五位。但与此同时,刘畅也坦言,在国内手游市场中,角色扮演品类竞争十分激烈,各大厂商也在谋求差异化竞争以求生存。

“MMORPG品类未来竞争的核心在于两点,首先是能否进一步优化玩家的扮演体验,另一方面则是能否促进多人之间的互动与多元视角。”

刘畅举例称,春节期间《逆水寒》引入了AI表情面部系统。在玩愚人牌屋打牌时,玩家与其他三个玩家面对面坐着,引入了实时的表情捕捉,在游戏中能实时看到别人的表情变化。

“比如对方抽到一张好牌,喜形于色,我方也会有相应反应,这极大地提高了玩家之间的社交互动性,也带来了更多短视频的传播切片。”

事实上,《逆水寒》手游自2023年6月上线以来,智能化就成了一大卖点。刘畅表示,游戏中深度结合的智能NPC系统,让NPC不再是简单的程序设定角色,而是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和行为逻辑。NPC可以陪玩家打本、探索,拥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圈子。

玩家还能自定义完全属于自己的NPC,包括外貌、人设和声音,背后由大语言模型驱动,与玩家产生有意义的互动体验。

她举例称,玩家拥有两个NPC,带一个出门游玩时,另一个可能会吃醋,并在朋友圈阴阳怪气。

“这种高度拟人化的互动,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和真实感,让玩家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江湖世界中。这种将技术与游戏体验、玩家交互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玩家的游戏体验,也为游戏带来了良好的口碑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逆水寒》手游引入了多个AI源模型。对于如何将这些不同AI驱动的NPC进行更好的融合,刘畅表示,团队的思路是让游戏中的一切NPC都是智能NPC,只是不同NPC的智能程度和技能有所区分。

她指出,不同的AI模型在风格、擅长领域等方面各有特点,例如在文本生成、音乐创作等方面。游戏团队希望打造的虚拟世界中,每个角色都是一个智能体,如同自动驾驶的分级一样,不同角色的智能程度不同。

部分NPC在遵循剧情发展的同时,展现出一定的智能;而另一部分NPC则更加自由,拥有日程安排,能根据玩家的行为做出更灵活反应。最终,一切都是围绕玩家的体验和情感展开,就像《西部世界》《楚门的世界》一样,游戏中的人和场景都是为了提升玩家的体验而设计。


图片来源:逆水寒手游微信公众号


牵手DeepSeek,数据赋能大模型训练

事实上,对DeepSeek来说,双方此番合作也是“双赢”的结果。

作为大语言模型,数据对DeepSeek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结合多样化用户反馈机制,让模型的行为更符合人类偏好和价值观,使其能够更安全、可控、符合用户意图。在游戏场景下,玩家与智能NPC的大量对话文本和丰富的交互数据、反馈信息,对DeepSeek等大模型开发者来说具有重要价值。

《逆水寒》手游此前还推出了游戏内的大模型匿名竞技场,由不同大模型驱动的智能NPC两两捉对比拼,对玩家提出的话题进行讨论和回答,由玩家根据回答的智能程度进行投票,评选更有“人味”的大模型NPC。

刘畅表示,《逆水寒》手游推出的游戏内大模型竞技场,具有全球参与人数最多、投票数最多及娱乐化性质强的特点。玩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产生的数据具有特色和多样化,并且游戏场景下对于模型的高并发、低延时和高稳定性的要求,也给大模型基础设施带来挑战。

一方面,在与阿里通义、百度文心、字节豆包等多个大模型的合作中,大模型团队为模型效果、低时延、高稳定性等基建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保障;另一方面,基于线上大量玩家的反馈,结合游戏场景数据的多样性,也能够帮助大模型提升和优化。

“我们希望通过游戏落地运用以及用户反馈,能够在游戏细分领域帮助DeepSeek积累更多经验,对齐人类价值观,实现国内AI生态的成长。”刘畅表示,在双方的沟通协作中,除了提升玩家体验,团队还在尝试多个方向的应用。

例如,利用大量的线上玩家反馈和行为,进行辅助调研,让AI总结玩家对新内容的喜好和改进建议;在内容生产过程中,融合游戏世界观和人设,进行专业内容创作;针对大项目团队内部流程类问题,通过“喂入”基础知识,让AI自动分析策划知识、“报错分锅”、自动分析BUG等,提升团队协作和开发效率。

谈及未来游戏与AI结合的思路,《逆水寒》手游团队也有明确的规划。刘畅表示,首先仍然是不断探索AI在增强玩家互动和角色扮演体验方面的潜力。例如,在春节期间引入的AI表情面部系统,以及上传视频在游戏里拍3D角色同款视频(包括同款动作、表情、运镜)等新玩法,极大地提高了玩家之间的社交互动性,未来还将在更多场景进行类似的创新应用。其次,继续推进团队内部的降本增效,通过AI技术提高团队的协作配合效率,优化开发流程。

此外,提升玩家的自由度,进一步重视玩家二创,是《逆水寒》手游瞄准的另一重点。

“后续新版本中会推出更强的玩家编辑器,并将其与AI更好地融合。团队希望玩家能够在游戏中打造更多不同的世界,玩家可以利用强大的场景编辑功能和丰富的美术资产,结合AI的智能化改造,复刻自己喜欢的场景,如甄嬛传中的宫殿,并在其中进行拍照、创作剧情等活动,满足玩家自我表达和自由创作的需求。”刘畅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