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世界上如果只剩最后一片树叶,那一定盖在山西人的肚脐上。”
面对山西人的午休习惯,有网友如此调侃。在山西,午睡是一种文化,到了中午,不管是CBD的上班族,还是路边饭店的老板,都要午休。就连路边的小狗,都要找个地方眯上一觉。
最近,随着DeepSeek的走红,各省市都分到了自己的“Deep文化”。
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上海是DeepCoffee(深度咖啡),对应咖啡文化;说话自带幽默感的天津是DeepTalk(深度哏聊),对应相声文化;而山西则是DeepSleep(深度睡眠),对应的正是午休文化,可见山西人爱午休的美名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为什么山西人这么爱午休?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在山西,如果你在下午1点半给朋友打电话,那最好真的有十万火急的事,不然很可能收获一句:“不看看现在几点?”
没办法,这个时间,正是人们午休的黄金时间。
午饭后的一两个小时,快递驿站是会短暂关门的,这时候去取快递,迎接你的很可能是老板的“午休通知”。
图源:小红书@Komorebi,已获授权
饭店是可能暂停营业的,如果你在下午两点才吃午饭,那进饭店第一句八成是“还有饭吗”,当然,你很可能只收获一句“没有了”。
图源:壹读
上班族也会想办法睡一觉。有人趴在工位上睡,有人离家近干脆直接回家午休,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得睡,在马路边找个阴凉地,铺个垫子就进入梦乡。
为了“保障”人们有充足的午休时间,山西不少公司的下午上班时间都是下午2点甚至3点,且不只本土公司如此,总部在外地的公司也要“入乡随俗”,不少公司都把“午休2小时”写进了招聘信息里。
图源:boss直聘截图
学生们甚至需要在下午返校时带上家长签了字的“午休条”,证明自己真的午休了。
图源:小红书@ 来一份蛋挞吧,已获授权
而且,午休这事儿,不仅不分职业和年龄,甚至不分物种。在山西,就连小动物也是要午休的,共享单车的车篮里、路边的树荫下、公园的长凳边,都是它们的“午休基地”。
图源:小红书@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已获授权
反映到数据上,《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在经常午休这件事儿上,山西以63.9%的比例占据榜首,作为对比,北京经常午休的人占比为33.6%,上海为31.9%,约为山西的一半。
所以,山西人为什么这么爱午休?
“吃”出来的睡意
山西人爱午休的原因很多,比如,他们的饮食。
不少人都知道陕西是碳水大省,殊不知山西也是。山西的面食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刀削面、臊子面、莜面栲栳、炸糕、饸饹面、猫耳朵……山西有自己的“面食宇宙”,有据可查的山西面食有300来种,甚至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说。
山西人爱面食历史相当悠久,根据可考证的史料记载,山西面食文化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山西太原就已经广泛食用面食,根据《阳曲县志》,当时的面食被称为促律忽塔。《河东备录》还有言“并代人苦于嗜面”,说的就是太原人爱吃面,可见当时山西地区面食普及度之广。
而大部分面食都是高碳水食物,高碳水饮食的直接“后果”就是犯困。足量精致碳水的摄入,容易导致人们的血糖快速上升,这会促使胰腺分泌胰岛素,这些胰岛素又会促进褪黑素的形成,从而引发困意。而且,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脑神经细胞分泌5-羟色胺,这种物质能使大脑活动受到暂时抑制,使人们昏昏欲睡。
在被问及为什么山西人爱午睡时,就有网友表示:“早上吃肉丸方便面荷包蛋,中午吃清汤饸饹一大碗,晚上吃米汤烧馍馍蘸几个蒜,翻来覆去都是碳水,吃下去血糖飙升,能不困吗?”
丸子汤|图源:视觉中国
那么,山西人为何如此钟爱面食?
这和山西的地理气候分不开。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干燥、少雨、多风,适宜种植小麦等农作物。此外,山西位于内陆高原山区,多山的自然条件导致气候有显著垂直变化的特点,耐旱、耐寒的粮食作物因此被人们青睐。综合下来,山西成为小麦、荞麦、莜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大省,这些粮食制成的各色面粉,为山西人提供了面食制作的丰富原料。
再加上古时山西交通条件不甚发达,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因此取材于当地农作物的食物,自然是以面食为主。
且山西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少不了“吃点热的”,热腾腾的面食正符合这一要求。再加上面食食用方便,集主食、配菜于一碗,可随时添加,稀稠自便,久而久之,面食成了山西饮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生活在山西,自然是难逃碳水大餐,吃完后昏昏欲睡,也就可以理解了。
刀削面|图源:图虫创意
即使你控制住自己少吃碳水,但看到周围人哈欠连篇、昏昏欲睡的样子,你也难逃一睡,因为困意也是会“传染”的。
有研究显示,在看到他人打哈欠,甚至只是看到打哈欠这三个字时,人们很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也来上一个哈欠,而且关系越亲密,越容易获得对方同款哈欠。这可能是一种模仿行为,也可能是你共情能力太强,在感受到他人的困意后,不自觉地在自己身上“复制”了这种感觉。
最终,无论你是不是真的困了,都可能也来上一觉。
午休背后的松弛感
除了饮食习惯,人们选择在中午休息一会儿,还有其他考量。
就气温而言,山西夏季午后气温相当高,在农业社会时期,人们会选择在中午最热的时候休息一会儿,而且,在一上午的辛苦劳作过后,午休也能让人们恢复体力,等到气温降低再继续劳作。就这样,午休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传统。现代社会虽然有空调等设备,但热浪难以完全隔绝,且依然有不少在外工作的人,午休一会儿,避免高温作业,同时恢复体力,也是情理之中。
而且,山西整体没那么“紧张”。
这一点从通勤情况就可以看出来。根据《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2023年,山西省会太原单程平均通勤距离为7.5km,单程平均通勤时间是31分钟,低于该城市所属分类(Ⅰ型大城市)平均值7.7km、33分钟。作为对比,北京市单程平均通勤距离11.6km,单程平均通勤时间46分钟。
绿色数值为该城市规模分类的平均数值|图源:《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在被称为“幸福通勤”距离的5km以内通勤数据方面,太原市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为55%,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人单程通勤距离不超过5km。
棕色数值为该城市规模分类的平均数值|图源:《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而这还是山西省会城市,在山西其他人口更少的城市,人们的通勤距离或许更近,如果再遇到中午有2小时午休时间的公司,那直接回家睡上一个午觉,醒来“感觉自己多活了一天”。
身处如此浓厚的午休文化中,时间久了难免被感染,而且如果周围人都午休,需要协调、合作的事情也难以推进,久而久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开始不午休的人也可能加入午休大军中。
但是,说山西人爱午休,并不意味着所有山西人都午休,也不意味着其他省份的人就不午休。
对于前者,个人情况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有午休的必要和条件。
对于后者,根据《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在经常午休这件事儿上,山西以63.9%的占比位列第一不假,但紧随其后的重庆、安徽、广东,也都在60%以上,分别为60.70%、60.50%、60.30%,差距并不算太大,晋渝皖粤堪称午睡界的“四大天王”。整体来看,半数的省(市、区)这一数据在50%(包含)及以上。
午休也确实对人们有好处,适当午休有助于人们放松精神、恢复体力,对免疫系统和心血管健康方面也有裨益。不过,午休时也要掌握好时间和时长,一般来说,建议吃完午饭二三十分钟后再休息,避免消化不良、食物反流等问题,午休时间最好在半小时以内,否则容易进入深度睡眠,要么睡得太沉“醒不来”,要么醒来也昏昏沉沉的。
当然,如果你就是精力充沛,不喜欢午休,中午休息后反而影响下午的效率,那不午休也是完全可以的。已经有研究发现,午休这件事或许和基因有关,对有些人来说,中午得睡觉这件事或许是“天生的”。
不过,对更多人来说,是我们不想午休吗?是没时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