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健康提示
多运动,能提高老年人预防跌倒的能力。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健步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游泳、柔力球等。长期、有规律的锻炼,能改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强体力,延缓身体功能退化。
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是由于骨骼、韧带或肌肉异常导致足弓塌陷、低平或消失,进而导致足部形态异常、疼痛不适的一种畸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如何及时发现扁平足呢?一旦诊断扁平足,又该如何应对?
足弓的发育过程
儿童足弓发育与年龄密切相关。婴幼儿时期,由于足底具有较多的脂肪,此时足底几乎为平足外观,随着年龄增长,足底脂肪逐渐减少,足弓显露。一般认为2岁以内的孩子几乎都是扁平外翻足,无需干预。在3~6岁,随着孩子的行走和活动量增加,足弓逐渐形成。在6~10岁,足弓继续发育,足底及周围韧带肌腱力量增强,足弓在此阶段基本形成,此后足弓仍继续发育,直至成人。
了解足弓的发育规律后,家长们可以在不同时期观察孩子的足弓外形,如出现外观异常或疼痛等症状,可及时咨询专科医生,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儿童扁平足的表现
1.足部外形改变。表现为足弓扁平、塌陷,没有明显的弓形,行走姿势异常,足跟外翻、前足外展。
2.足部疲劳、疼痛。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足部出现疼痛、酸胀,可放射至足踝或小腿,在跑步或爬山等行走竞技类活动方面与同龄人相比偏弱。
3.局部肿胀、隆起。足内侧的足舟骨处可有隆起、肿胀、畸形,伴有压痛。
引起扁平足的原因
1.遗传因素。多数研究发现,足部结构受到家族遗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2.足部肌肉、韧带、骨骼发育异常。足部周围肌肉、韧带的异常张力是导致足弓异常改变的重要因素,距骨、跟骨的关节匹配异常也是引起足弓塌陷的因素。
3.不良坐姿或异常体重。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不良的坐姿如跪式坐姿等,与儿童的扁平足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4.创伤导致的足部骨骼畸形。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扁平足?
1.足部观察。让孩子光脚,单脚站立于平坦地面,观察孩子的脚内侧足弓与地面的关系,观察足弓是否塌陷,从后方观察足跟是否向外倾斜。扁平足孩子的足跟通常是向外倾斜,内侧足弓低平或者消失,贴近地面。
2.足印测试。让孩子脚底沾水,然后踩在干燥的地面或纸张上,观察足印的形状和压力分布。扁平足孩子的足印显示大部分或全部足底,而正常足印有一个明显的弓形区域。
3.足弓弹性测试。家长左手握住孩子踝部,右手指指尖托住前脚掌向上,感受足弓的弹性及硬度。扁平足孩子的足弓较为柔软,缺乏弹性。
4.专业评估。对于难以判断的情况,则需要咨询小儿骨科专家,进行详细的体检,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检查等,用于更详细的评估。
如何治疗扁平足
1.观察或保守治疗。根据足弓生长发育规律,对于双侧对称性轻度扁平足且没有症状的孩子,采取观察、定期监测;对于扁平足较明显且出现疼痛的孩子,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进行干预,如穿戴矫形鞋垫或矫形鞋、足部康复理疗、足部周围肌肉肌腱训练。
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跟骨截骨延长术、跟骨-骰骨-内侧楔骨截骨术、距下关节制动术或肌腱韧带重建术等。
总之,对于“脚踏实地”的平足,家长们应充分了解足弓的发育规律,认真观察孩子双侧足弓形态;对于无法判断的扁平足或不对称的足外观异常,则需要到小儿骨科专科门诊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注:文中插图均来源于网络)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 主治医师 肖智祥/文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康映泉/审
来源: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编辑:林燕英、陈沂
一审:陈素玲
二审:黄新珠
三审:宁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