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塘关的百姓,真的都死了吗?
申正道在敖丙没有痛下死手的情况下,为何要自断一臂?
申小豹为什么必须死?
《哪吒2》如火如荼,冲上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的同时,也一举杀进了全球影史票房前十。
一方面,这得益于它本身精良的制作和故事创新。
另一方面,这也因为相比于第一部,《哪吒2》在细节和内核层面,有了质变和提升。
导演饺子曾在采访中提及,自己执导第一部的时候,不管不顾挖下很多大坑,导致第二部要用大量精力去“填坑”。
其实把第二部掰开揉碎,才发现里面的坑,更多。
这里的“坑”,主要以隐喻和留白的形式出现。
包括皮哥刚刚在开头,提出的那几个疑问。
其实,第三部怎么拍,后面如何联动,饺子早早就在《哪吒2》中,埋下了草蛇灰线。
三刷之后,皮哥就试着和大家探讨一下,《哪吒2》里那些颠覆性的隐喻解读。
也为大家观看《哪吒2》,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其中一些关键的剧情线索及隐喻,也直接暗示着《哪吒3》的剧情走向。
01、元始天尊,是好是坏?
在《哪吒》系列的设定中,元始天尊始终是个神秘的人物。
他是阐教的老大,是仙界顶层掌权者,也是目前世界观里,地位最难以撼动的人。
既然,以无量仙翁为首的第二部反派,以及以申公豹为首的第一部反派,都是阐教的弟子。
那么,元始天尊,到底是好是坏?
先说结论,元始天尊,是《哪吒》系列里,始终处于灰色地带的权力幽灵。
首先,元始天尊,肯定不如他表现出来的那般纯洁高尚。
且不说,通过炼化各族妖兽的天元鼎就出自他手。无量仙翁在整部里的阴谋,肯定也是得到元始天尊默许的。
片中有一个细节,是太乙真人威胁无量仙翁要去告发他,无量仙翁没有丝毫慌张,反而数落阐教弟子不求上进。
结尾彩蛋处也提到,无量仙翁对两位童子说“禅教已无必胜把握,我们可是犯了弥天大罪”。
注意这句话中,“弥天大罪”的主体,并非屠戮百姓,拿妖族炼丹,而是阐教无法必胜。
这就说明,无量仙翁所做的一切,元始天尊已经尽数掌握,并且没有制止。
看《哪吒2》,其实要明白一个内在的因果关系。
那就是,无量仙翁并非是趁原始天尊闭关搞事,而是在得到元始天尊的授意后,才借题发挥。
所谓的“闭关”,其实跟现实中的权力避嫌,是一个意思。
元始天尊表面上维持仙界实力平衡,实则在竭力构建不可逾越的等级壁垒,本质依旧是顶层对底层的系统性压迫。
他与无量仙翁构成“制定规则者”与“执行脏活者”的经典权力共谋。
但元始天尊,又并非是单纯的反派。他对太乙真人的重用,实则暗藏深意。
太乙真人的憨厚单纯使其成为仙界形象最完美的载体,他身上的闪光点,是纯洁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虽然法力比申公豹弱一些,但元始天尊也正是看到了他的德行魅力,才将他预定为“十二金仙”的候选者。
从这个层面看,元始天尊并非十恶不赦,其识人用人的标准,是比较正派的。
所以,元始天尊具有其复杂性,在他身上,是超越个体善恶的体制属性。
他既非纯粹反派,也非光明象征,而是冰冷权力规则的化身。
电影也通过这个角色,尖锐揭示所有“为大局着想”的统治逻辑中,都必然包含对部分群体的合法化暴力。
02、无量仙翁为什么不直接杀掉太乙真人?
在《哪吒》第一部中,太乙为了拯救藕饼,损失了百年道行。
这是他在第二部中战力突然拉胯,很多场景都沦为看客的原因。
论武力,他比不上申公豹敖广,甚至连哪吒敖丙都打不过。
那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作为阐教污名化妖族的最大阻力,无量仙翁为什么不干脆杀了太乙,嫁祸妖族,以铲除异己,同时给元始天尊一个交代?
结合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诸多细节,有三个原因,让无量仙翁注定不敢动太乙一根手指头。
首先,是太乙真人的“嫡系”属性。
太乙是正统出身,正儿八经的玉虚宫嫡系,且与元始天尊关系不一般。
除了破格提拔他为十二金仙之外,片中有很多细节,都反应了这种关系。
《哪吒2》里,当藕饼急需玉液琼浆重塑肉身时,在场的三人,每个人都提了一个方案。
李靖说可以去抢,申公豹说要通过修仙考核,只有太乙一脸自信:我可以去求天尊。
能说出这种话,其实已经证明,太乙跟天尊的亲密。
而在金仙大会上,太乙破例入席,众仙毫无异议,其实也印证其地位早已被默认为十二金仙。
这种靠山,无量仙翁是不敢动的。他杀太乙,等同于挑战整个阐教的血统制度,必然引发元始天尊的清算。
其次,是太乙本身的公众(仙界)形象。
无量仙翁的炼丹计划依赖严密的“善恶叙事”。
他通过将妖族污名为祸害,为暴力掠夺赋予道德正当性。太乙真人作为“憨厚仙人”的公众形象,正是这套话语体系的活体广告。
当哪吒质疑炼丹合法性时,太乙下意识为天庭辩护,证明其已成为仙界对外宣传的关键齿轮。
杀死太乙将导致这种叙事链条断裂,使仙界众生对“斩妖除魔”的正义性产生怀疑,这会动摇阐教和仙界的统治根基。
最后,是无量仙翁与太乙构成微妙的制约关系。
前者掌控捕妖队这种暴力机器,后者执掌信仰教化,二者共同构成元始天尊的统治支柱。
若无量仙翁诛杀太乙,将打破“屠刀+经书”的经典统治组合,迫使元始天尊重新分配权力。
保留太乙性命,既能避免触动元始天尊的制衡红线,又可将其作为遭遇危机时的替罪羊。
正如结局彩蛋预示,太乙将成为指控无量仙翁“失控”的关键证人。
以上三点,决定了无量即便杀红了眼,也不会动太乙一分一毫,所以太乙还会出现在第三部,并且会起到重要作用。
03、申正道为什么要自断一臂?
《哪吒2》里,敖丙在和申正道打斗的时候,没想着痛下杀手。
可申正道在看到阐教旗帜和捕妖队后,瞬间自断一臂,并放弃打斗,举手投降。
他这么做,目的何在?
其实,从申正道的言行和对子女的教育就能看出,作为妖族精英,他长期浸淫在禅教构建的“仙妖二元论”话语体系中。
他开设修仙补习班的“上进”表象下,本质是对阐教价值观的全盘内化。
当他目睹象征禅教权威的旗帜时,条件反射式的断臂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我规训”的极端体现。
权力话语和仙界正统的价值观,已在申正道的脑子里,打上了思想钢印。
这种自残绝非偶然冲动,而是数百年系统性污名化妖族培育出的条件反射。
妖族肉身被视为“原罪”,唯有通过血祭才能短暂获得道德赦免。断臂的本质,是被规训者向权力中枢递交的“投名状”。
作为妖族中的“成功者”,他越是接近仙界,就越是陷入身份认知的撕裂。
电影也通过他的服饰细节暗示这种分裂。几乎所有妖怪都穿着随意,只有他穿着绣有禅教符咒的妖族传统长衫,类似申公豹。
这说明,申正道既想保留族群印记,又渴望被主流认可。
当敖丙无意间触发其身份焦虑时,断臂成为斩断“妖族性”的仪式。
就像现实里,一些少数族裔精英通过极端同化策略切割文化根脉。
这种自我憎恶的癌变,远比外部压迫更具毁灭性。
作为教育者,申正道本应是族群觉醒的火种,却沦为阐教意识扩张的再生产工具。
虽然断臂这个行为本身,有保护手下小妖不受戕害的意味,但更多,是妖族个体在仙界霸权碾压下的微型史诗。
那道残臂,划开的不仅是角色的血肉,更是整个被规训妖族的精神疮口。
04、申小豹为什么必须死?
《哪吒3》里,只有一个不会复活的角色,那就是申小豹。
因为申小豹用的是儿童配音演员,因为儿童有变声期,所以一般的电影很少用儿童配音。
饺子用儿童配申小豹,基本确定,申小豹已经死了。
那么《哪吒2》,是出于什么理由,一定要让申小豹下线呢?
其实,大家都看得出,申小豹与兄长申公豹,构成的其实是镜像对照。
前者保留着妖族天然的率真,后者则已被禅教话语异化为小镇做题家。
这种未被污染的纯粹性,在阐教的话语体系下,是极其危险的。
当其他妖族精英忙于自我规训时,申小豹对“成仙”体系的天然漠视,对亲情的无比重视,构成了对阐教权力叙事的根本性质疑。
他的死亡,本质上是系统对“不可被收编者”的清除。
当然,从影片叙事的层面来说,申小豹被杀,比申公豹被杀,更有价值和意义。
一方面,申公豹的“黑化精英”形象易于被污名化,而申小豹的孩童身份与无辜眼神,能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道德震颤。
当鹿童的骨箭贯穿其胸膛时,镜头刻意给了大特写和慢镜头,这其实是完成对“诛恶”叙事的反转。
观众被迫直面统治暴力对纯真的践踏,情绪上得自然更快。
另一方面,申小豹的死亡是申公豹精神觉醒的必需催化剂。
此前申公豹的挣扎始终在体制框架内,比如如渴望晋升金仙。
而弟弟的惨死使其看清阐教权力游戏的血腥本质,从而彻底与仙界决裂。
其实,申小豹的形象,就是饺子为我们呈现的,小时候的申公豹。申小豹死去,其实也意味着,那个稚嫩单纯,心怀怜悯的申公豹,已经彻底被杀死了。
这也为申公豹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立场,积攒了砝码。
其实,申小豹必须死亡,揭示的,是以无量仙人为首的阐教败类彻底的邪恶本质。
当暴力必须通过杀害孩童来维系时,其正当性已彻底崩塌。
这是申小豹的宿命,也是电影情绪转变的关键点,更是饺子对“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这句经典台词,穿透次元壁的演绎。
当申小豹死去,你是不是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申公豹会屠戮陈塘关?
这又何尝不是中国导演,一种超越《死侍》的浪漫主义巧思呢。
05、无量仙翁是申公豹Pro?
《哪吒》两部的叙事主题,或者说反派主体,其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看完《哪吒2》,有一个事实基本可以明确:无量仙翁也是妖,而且是一只树妖。
也就是说,《哪吒2》里的无量仙翁,其实是《哪吒1》里申公豹的翻版,他是申公豹Pro Max。
因为申公豹与无量仙翁共享被歧视的妖族出身(树妖与豹精),这是他们悲剧的共相。
但申公豹还有父亲,弟弟等,尚存族群认同的残片。
而无量仙翁已通过自我妖魔化完成了所有的身份置换。
这种差异折射的,其实是阐教规训程度的深浅:申公豹的愤怒源于未被完全接纳,而无量仙翁通过主动迫害同族炼丹,来换取体制认可。
如同殖民史中“带路党”比宗主国更残暴,无量仙翁的妖族血统促使他加倍暴力以自证忠诚。
申公豹的作恶尚属个体层面,比如偷换灵珠这种小阴谋。
而无量仙翁已建构起工业化的作恶压迫系统。他将申公豹零散的破坏欲升级为制度性暴力:如组建捕妖队(规范化暴力机构)、建造天元鼎(剥削流水线)、制定考核标准(意识形态筛选)。
这种从个体作恶到系统作恶的跃迁,恰如手工业者与垄断资本的差异。
当申公豹还在为十二金仙席位挣扎时,无量仙翁已掌握了仙丹分配权,此时后者操纵的,是整个阶层的上升通道。
申公豹的悲剧性在于清醒的痛苦,他深深知晓体制不公却无法挣脱。
而无量仙翁早已实现认知重构,他将压迫视为自然法则。
就像申公豹教导弟弟时,还在强调“妖族要加倍努力”,这说明他仍存通过努力晋升的幻梦。
但无量仙翁则直言“妖族是炼丹耗材”,早就彻底认同弱肉强食逻辑。
不过,虽然两部的反派似乎都大差不差,但在内核呈现上,第二部则更深,更光,更可怕,也更暗黑。
申公豹充其量是个搅局者,但无量仙翁的存在,却宣告着所有体制反抗者最恐怖的宿命。
所有反抗者,如果按照规则设定的路线走下去,最终可能变成自己曾经憎恶的对象,屠龙少年变恶龙 ,似乎是命中注定。
这种深渊凝视,使《哪吒2》超越普通动画,有了一层朦胧的哲学意味。
06、“三关晋升”的顺序有深意?
《哪吒2》里,哪吒修仙经历的三重考验,导演用了浓重的笔墨。
事实上,这三关的安排,有更深层次的暗黑意味。
先看第一关,镇压土拨鼠。
这一关,本质是对朴素正义感的剿灭。
镜头呈现上,除了打斗处理,饺子更聚焦在土拨鼠的破衣烂衫,简陋的居住环境,以及糟糕的饭菜上。
他们隐喻的,其实是沉默的底层大多数,是无人关注的边缘人群。
这些自给自足的劳动者从未危害仙界,却被强行定义为“恶”消灭,一方面是规训弟子,一方面是积攒“耗材”。
因为这种底层“妖”民,即便消失,也无人在意。
第二关,则是对妖族精英的驯化,对上升通道的进一步掌控。
对申正道作为妖族教育者,本应具备觉醒潜力,却深陷“努力晋升”的迷梦。
消灭他们,是阐教在向妖族传达一个恐怖暗示,即便遵循所有规则,仍可能沦为随时可弃的耗材。
另外,申正道私自开设修仙补习班,普及“仙界晋升”教育,这显然与阐教“弱化妖族”的目的相悖,切培养了大量有实力的竞争者。
动了仙界的蛋糕,增加了嫡系和血缘关系者的晋升难度,申正道必须被处理。
第三关,是对不稳定因素的铲除,是彻底的权力恐怖主义。
镇压石矶娘娘的深层意图,是消灭所有拒绝参与修仙体系的个体。
石矶偏安一隅,看似是个“躺平者”,既有实力,又掌控者一定的资源。
这就决定了,其存在本身即构成对仙界权力叙事的威胁。
当有个体证明不加入体系也能自足时,系统的必要性便遭质疑。
所以无量仙翁将其设为终极关卡,意图摧毁“体制外生存”的可能性示范。
综上来看,这三关,实为一出微型的仙界社会投名状。
第一关收集耗材,第二关巩固统治,第三关铲除异己。
这种环环相扣的考核体系设计,可以确保系统能持续获得新鲜血液,又能强化阐教乃至仙界的统治,可谓一举多得。
而穿透到现实中,电影也在借此揭示所有“公平竞争”幻象背后的真相。
那就是,规则制定者的真正猎物,从来不是具体的个体,而是全人类自由意志本身。
07、哪吒的“修仙”其实是洗脑的过程?
明白了三关设置的底层逻辑,也就明白了,另一个难以思考的问题:仙界补妖队的弟子,为什么都如此死心塌地跟着无量仙翁?
影片中有个桥段,是李靖呵斥曝光无量仙翁的阴谋时,所有仙界弟子不仅无动于衷,反而眼神坚定,立场丝毫不变。
这一切,便是这“三关考验”的结果。
细细想,不管是对哪吒还是敖丙,这三关,不就是一个完整的“洗脑”闭环么?
从无量仙翁的角度出发,这简直是最合适不过的受害者过滤机制。
第一关是过滤智商。
明眼人都看得出,土拨鼠没什么威胁,更没有作恶,阐教堂而皇之给他们一个“祸害庄家”的帽子,就让哪吒和敖丙铲除。
对此,两人没有任何怀疑,这一关的规训,便已经完成。
也即修仙者放弃道德判断,只会服从指令,同时又能抹除他们的质疑能力,默认仙界权威定义的善恶。
一旦过了第一关,那么被筛选者,基本上就过了初面。
第二关是过滤实力。
这一关目的很明确,申正道本身,就是个有实力的妖族精英。
仙界虽然需要“傻子”,但也不要没实力的傻子,申正道充当的,只不过是一个陪练角色,是体质关卡里被选定待牺牲的小boss。
一旦能打败这种biss,说明筛选者的能力,跨过了晋升仙界的门槛。
第三关是服从测试。
石矶是三关里最有实力的大boss,对于其他筛选者来说,其实力可能威胁生命。
那么,阐教让你去打,并可能搭上性命,你去也不去?
如果一个修仙者,义无反顾去打,说明他对阐教有绝对的服从性,即便牺牲性命,赴汤蹈火,也能指哪打哪,不说半个“不”字。
这,才是无量仙翁对哪吒的终极考验。
经过这三关,一般的修仙者,基本上都会被“洗脑”,之后进入捕妖队,便会成为无条件服从命令的专业打手。
这也是为什么,捕妖队的弟子,对真相如此冷漠,对无量仙翁如此死心塌地的原因。
08、陈塘关的百姓会复活吗?
看完《哪吒2》,相信大家跟皮哥一样,一种莫名的遗憾。
那就是在木龙摧毁陈塘关,烧死所有百姓后,无论是片中的李靖哪吒,申公豹太乙,还是导演的处理方式,似乎都有些过于冷漠。
仿佛默认他们就是可以被牺牲的“耗材”,是工具。
当然,在世界观设定中,异族的死亡轻如鸿毛无可厚非,可饺子从不白白挖坑。
这段戏份中,有三个容易忽视细节,可能证明,陈塘关的百姓并没有死,有可能在第三部复活。
首先,是李靖和殷夫人的临阵脱逃。
二人是守卫武将,并且三观很正,危难时刻必会与百姓共存亡,不会贪生。
但他们在危机后,想都没想就跟着申公豹走了,这说明,他们提前预知了,百姓们会用某种方法逃过此劫。
在人物叙事的一致性上,这才是合理的。
其次,饺子从不挖无用的坑。
既然还夜叉突出的泡泡能石化李靖夫妇二人,为什么不能全部石化陈塘关百姓,然后做出类似障眼法的一幕,迷惑无量仙翁?
皮哥想,第一部海夜叉的能力,就是在为第二部做伏笔,而这个伏笔,肯定不止是拯救能力非凡的李靖夫妇。
电影有一幕,给到哪吒曾救下的小女孩一家,被烧成碳化的特写。
可三个死去尸身的动作,其实跟动画回忆中呈现得不太一样,而且三人的姿势似乎也差别很大。
这就有理由怀疑,陈塘关的百姓们并没有死。
第三,是第一部中提到的《千里江山图》,有容纳万众的能力。
而这张图,正好就是太乙的法宝。
危难之际,百姓们躲进图中,然后再制作假象,从太乙的角度来说,再合理不过。
基于此,皮哥猜测,片中对百姓的冷漠处理,其实是个埋线。这些人应该都没有死去,会在第三部中重生归来。
09、鹤童鹿童最终会反水?
《哪吒2》里,鹤鹿二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敖光那句“仙翁的身边也是两个畜/生”,揭露了无量仙翁“妖”的身份本质。
另一方面,鹿童射死申小豹,直接促成了申公豹的彻底性转变。
那么,看似死心塌地跟着无量仙翁的鹤鹿二童,会反水后,回归妖族吗?
从《哪吒2》的彩蛋看,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电影最后的彩蛋,给了观众两种解读的可能性。
一种,是暴揍无量的鹤鹿二童,为敖丙和哪吒所变。
毕竟从第一部到第二部,两人多次玩儿变身的把戏,尤其第二部与三大龙王的交战中,他们在烟雾里化作对方模样,打得风生水起。
但以无量的法力,这种小手段,很可能被识破,所以皮哥倾向于第二种。
也就是,面对无量仙翁的压迫,鹤鹿二童心中早有不满。
暴揍师傅,其实是对怨气的发泄,也是对不公的潜在控诉,从任劳任怨到动手暗戳戳反抗,这种苗头已经有了。
而当不满积攒到一定程度,必会奋起反抗,而且两人又同时都是妖族,目睹无量对妖族的所作所为后,鹤童鹿童的潜在反水,也就不会那么突兀了。
从仙权力叙事的角度看,他们反水,也符合全力结构自我腐蚀的必然。
这种反水本质是权力系统自我瓦解的缩影,他们越是完美执行暴力,越累积对系统合法性的怀疑。
因为最忠诚的刽子手,往往成为掘墓急先锋。
所有压迫性暴力,都在为自身的灭亡培养送葬人。
10、最终彩蛋是孙悟空?
最后,说个隐藏彩蛋,也是皮哥最期待的。
《哪吒2》里,已经暗戳戳多次暗示,将拍摄以孙悟空为主角的动画电影。
陈塘关新增的定海神铁柱绝非闲笔,其九转镔铁锻造痕迹的造型纹饰,以及与东海龙王台词“此物镇压海眼千年”,直指《西游记》中金箍棒的前世今生。
当神铁泛起熔岩纹路时,既呼应哪吒打破天元鼎的三昧真火,又与美猴王出世时的“目运金光射冲斗府”形成神话互文。
这根横亘两界的柱子,实为打通封神与西游时空的虫洞,预示孙悟空或许将以“上古神器继承者”的身份,出自己的单人电影。
实际上,《哪吒2》大火之后,光线一口气规划了20多部动画。
这里面,既会有《山海经》里的人物,也会有《封圣榜》里的其他人物,当然也包括其他经典神话IP里的角色和形象。
比如《红孩儿》,《妲己》等等。
那么,我们有理由期望,《哪吒2》中的定海神针,一定会被孙悟空以某种方式承接,并在自己的独立电影里出现。
当下,我们太需要一部新的《大闹天宫》,以及新的大圣电影了。
毕竟,大圣才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啊!
以上,就是《哪吒2》故事中,深层次的10个细节和隐喻。
当然,片中涉及隐喻的情节和道具太多,大多数都已经被说通,说透,皮哥就不再赘述了。
目前,《哪吒2》的票房还在强势增长,如今已达到124亿。
希望它票房神话继续,也希望我们的其他类型片,也能有《哪吒2》这样优秀的作品涌现。
毕竟,一枝独秀不是春,那时候,才是真正,国产电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