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吗?在肿瘤药物研发领域,医学科学家们可不这样认为。不同的癌症有着相同的地方,只要找到相同点,就能“合并同类项”,因此,不限癌种的“广谱”抗癌药横空出世!
就像头痛有专门的止痛药、腹泻有相应的止泻药一样,针对各式各样的癌症,亦存在着各自特定的治疗药物。过去,医学科学家在研发抗癌药物时,遵循的是针对特定癌种进行药物研发的策略,即“一种癌症,一种药物”,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现在,研发思路有了调整,医学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癌症药物的研发也可以“归类整合”,因此他们盯上了“广谱”抗癌药,瞄准“不限癌种”的抗癌药物研发。
虽然不同癌症其诱因、表现、部位及预后都不尽相同,但其本质都是癌细胞无序裂变、失控生长,其中就会有相同的地方,因此找到相同点,就能“合并同类项”!
盘点已上市的“广谱”抗癌药
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是全球首个不区分肿瘤来源的免疫药物,开创了广谱抗癌新时代。该药于2017年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无论肿瘤来源,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的实体瘤。2018年该药在我国首次获批,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
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这是全球首款“广谱”抗癌药,于2018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2022年4月于我国获批上市。它是全球第一款可治疗17种癌症的“广谱”抗癌药,主要用于治疗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成年和儿童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且不需考虑癌症的发生区域。该药可治疗的癌种具体包括了胃肠道肿瘤、肺癌、软组织肉瘤、唾液腺癌、婴儿纤维肉瘤、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在内的17种肿瘤。
恩曲替尼(Entrectinib):这是第二款可治疗25种癌症的“广谱”抗癌药,同样于2022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恩曲替尼同样针对NTRK基因融合阳性患者,并且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肝癌、胆管癌、肺癌、乳腺癌、肠癌及脑转移等近20多种癌症类型的显著疗效。
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塞普替尼针对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2021年,WCLC上发表的LIBRETTO-321研究是在中国晚期RET变异实体瘤患者中开展的Ⅱ期研究,结果表明该药治疗RET融合阳性的肿瘤患者具有强效且持续的缓解,且安全性良好。塞普替尼于2020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选择性RET抑制剂,后于2022年在国内获批上市。
达拉非尼(Dabrafenib):于2019年12月19日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2022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的晚期实体瘤患者(6岁及以上)。这是全球首款且目前唯一一款获批用于BRAF V600E突变的成人和儿童泛癌种的治疗药物组合。
恩沃利单抗(envafolimab):2021年获我国批准,用于标准治疗失败的MSI-H/dMMR晚期结直肠癌、胃癌及其它实体瘤。值得注意的是,该药是首款皮下注射的PD-L1抗体药物。
普特利单抗(Pertuzumab):MSI-H/dMMR是用于预测晚期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发生率较高的癌种有胃癌、胆管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等。2021年ASCO会议上发表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普特利单抗在二线及以上MSI-H/dMMR晚期实体瘤患者中显示出有希望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该药于2022年7月在我国获批上市。
斯鲁利单抗(Seresin):也称为H药,是首款国产的“广谱”PD-1抗癌药,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型PD-1药物,该药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成人晚期实体瘤经治患者。2022年3月24日,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其上市全面开启了国内不限癌种治疗的新时代。
德曲妥珠单抗(T-DXd、DS-8201、Trastuzumab deruxtecan):2024年在美国FDA获批用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转移性HER2阳性实体瘤。该药是首款“广谱”ADC药物,2024年在我国也有适应证获批。
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jsgr):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PD-1药物,2024年在我国拿下三个适应证,分别可用于肝癌、肺癌、胃癌等实体肿瘤。该药同年在美国获批,成为我国首个成功“出海”的PD-1抑制剂。
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广谱”抗癌药,2024年于我国获批,主要用于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乳腺癌。
异病同治,不看癌种
虽说是“广谱”抗癌药,但是这里的“广谱”是带有引号的,因为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基于靶向特定的基因突变或分子标记物。比如NTRK基因融合,是一种常见的癌症驱动基因突变,存在于多种癌症类型中,如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RET基因融合主要见于甲状腺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类型,塞普替尼就是针对这种突变的“广谱”抗癌药。
“广谱”抗癌药能够跨越多种癌症类型,为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提供治疗机会,由于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靶向特定的基因突变或分子标记物,因此能够更精准地杀伤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而缺点则是“广谱”抗癌药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适用,患者需要先确认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且即使存在同一基因突变,不同患者的疗效也可能有所不同,这与个体差异有关。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覆盖面更广、效果更好的“广谱”抗癌药。例如,目前已有多个靶点被提出作为潜在的“广谱”抗癌药靶点,如PD-1/PD-L1、同源重组修复(HDR)、KRAS等,此外,“广谱”抗癌药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未来有望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广谱”抗癌靶点的明日希望
“广谱”抗癌药的出现是癌症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为许多难治性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抗癌靶点被发现,我们也盘点了部分较为热门的“广谱”抗癌靶点:
DNA修复缺陷靶点:我国某医药公司以特异核酸二级结构-四链体DNA为靶点,能够治疗所有恶性肿瘤中具有DNA修复缺陷的癌症,具有广泛的抗癌效果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且该新靶点药物还具有抗病毒作用。
CLDN18.2:在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肺癌、卵巢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因此,CLDN18.2有可能成为胃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靶标。
TROP2:多种肿瘤细胞具有TROP2的高表达,如乳腺癌、肺癌等,因此TROP2被认为是多种癌症的预后标志物,有望成为“广谱”抗肿瘤药物的潜力靶点。
KRAS G12D突变:KRAS G12D是肺癌、胰腺癌及结直肠癌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之一,MRTX1133的开发为直接靶向KRAS G12D的小分子抑制剂提供了希望。
NGFR(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在肺癌和胰腺癌中经常被融合改变,zenocutuzumab(MCLA-128)已获得FDA突破性治疗资格,用于治疗晚期NGFR融合阳性肺癌。
P53基因:P53基因突变在约50%的癌症患者中存在,但目前尚无针对P53的抗癌药物。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探索恢复抑癌基因功能的新疗法。
总结
“广谱”抗癌药其实就是一类能够针对多种癌症类型的药物,其特点在于通过特定的分子标记物或基因突变来选择患者,而不是仅仅针对特定的癌症类型。除了针对单个靶点外,医学科学家在“广谱”抗癌药的研发上还从多靶点多机制药物以及联合疗法方面去做探索。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新靶点和新技术应用到临床,将为癌症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