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春节以来,DeepSeek的横空出世引发强烈关注,游戏科学创始人、《黑悟空》制作人冯骥盛赞DeepSeek新推出的DeepSeek-R1模型,并认为DeepSeek“可能是个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
DeepSeek的面世,不仅在技术和经济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可能对全球科技与经济格局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珠海作为全国最早的一批经济特区,从来不缺少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如何打造下一个DeepSeek?2月19日起,南都珠海推出“培育下一个DeepSeek,珠海准备好了吗?”系列报道,围绕多个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探讨。 南都记者日前邀请珠海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探讨,为珠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期嘉宾
珠海市人大代表、珠海迈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缪克良
珠海市人大代表、知名博主 李瑞海
珠海市政协委员、澳门国际投资协会会长 吴伟恩
珠海市政协委员、珠海市妇女儿童福利会会长 陈伟光
培育下一个DeepSeek,“珠海有潜力!”
南都:在您看来,珠海有潜力在未来孕育出类似于DeepSeek这样走在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企业吗?请谈下具体原因。
缪克良。
缪克良:珠海是有潜力的。珠海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产业规模小,人才积累不够,对于初创型企业还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杭州的“六小龙”可能是在数以万计的初创型企业中孵化出来的。而珠海地理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毗邻港澳,将本地高校以及港澳高校高水平人才吸引过来,为他们创新创业提供生根发芽的“土壤”,未来可期。
吴伟恩。
吴伟恩:我相信整个广东省都在推动了,深圳也在做人工智能方面的一个发展。在珠海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也突出了人工智能方面的推广,我相信今年整个广东省肯定会在人工智能方面做起来。
对于珠海来说,它的发展就是厚积薄发,因为前段时间大家都聚焦人工智能方面,不仅是国内,国外的资金和团队也都看到了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珠海和澳门只要去合作,把握住这个机遇,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透过澳门,珠海是国外团队和资金来到大湾区的第一站,如果珠海的产业能够发展起来,可能就不再需要导向其他城市,直接就在珠海落户。所以我觉得珠海对于大湾区来说,是一个挺重要的门户。
李瑞海。
李瑞海:未来,珠海是有潜力孕育出类似DeepSeek这样的科技创新企业。首先,珠海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科技人才基础。例如,DeepSeek的核心研究员之一郭达雅就是珠海人,他在DeepSeek的V3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珠海并不缺乏具有科技天赋的人才。其次,珠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与港澳相邻的地理优势,能够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此外,珠海市政府一直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珠海英才计划”等,为高端人才提供高额奖励和住房补贴。这些因素共同为珠海孕育类似DeepSeek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陈伟光。
陈伟光:在这个话题上,我对珠海有信心。珠海毗邻港澳,自然环境优美且宜居,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重要产业基础。此外还有后天不懈的努力,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这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对标杭州,珠海这些短板需”补齐"
南都:DeepSeek扎根在杭州。在您看来,珠海要孵化出像DeepSeek这样的创新企业,有什么优势和短板?
缪克良:珠海优美的人居环境,非常适合科创企业扎根,但产业规模和集聚还是有一定差距。就拿我们自己企业来说,前几年企业招聘的人员,过几年后可能就会选择去深圳发展。如何让人才在珠海扎根发展,这是一个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政府在政策扶持上、营商环境打造上、人才引进上下了大功夫,但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并非一朝一夕。
吴伟恩:我是一个企业家,很难说一个城市的优势和短板。但我们要了解一个情况,人工智能从开始到爆发,经历的时间并不长,它是一个整体的产业链。就像一辆电动车出品,涉及很多上下游产业链。人工智能需要的产业链更甚,所以每个城市都要拿到自己的一个定位。珠海而言,有很大的一个物理空间的发展,还需要产业、人才、资金的集聚,我之所以看好珠海发展人工智能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整个国家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都起来了。
李瑞海:我认为珠海对于孵化类似DeepSeek的创新企业有三个优势。首先是人才基础,珠海拥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等高校,珠海的教育资源能够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珠海人郭达雅在DeepSeek的成功也证明了珠海人才的潜力。
第二个是政策支持,珠海市政府实施了多项人才引进和产业扶持政策,如“产业第一”“1+5+3”系列政策文件,都为创新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
第三个是珠海在地理位置的优势,珠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与港澳相邻,能够充分利用大湾区的资源和市场优势。
但是,与杭州相比,珠海的科技产业生态相对不够完善,杭州拥有阿里巴巴等大型科技企业,孕育了“杭州六小龙”科技等龙头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第四,在资本聚集度方面,杭州作为互联网经济发达的城市,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和创业资本。而珠海在这方面就相对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陈伟光:在发展类似DeepSeek这类科技领军企业方面,珠海拥有雄厚的“先天禀赋”,也有看得见的短板。在优势方面,珠海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研发经费补贴、人才引进等。此外,珠海还积极探索“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机制,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支持。
珠海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产业集群效应为创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上下游协同环境。
此外,珠海毗邻澳门,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红利,可以充分利用澳门的国际化平台和资源。值得一提的是,珠海拥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如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珠海还通过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吸引高端人才,例如暨南大学科技园吸引了多名院士加盟。
尽管珠海拥有众多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但缺乏像DeepSeek这样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珠海的企业规模效应相对较弱,产业链条尚未完全打通。这是珠海科技类企业发展的明显短板。
另外,与深圳、广州等城市相比,珠海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劣势。尽管珠海出台了多项人才政策,但在人才集聚效应和国际化程度上仍需加强。
打造"无感政务服务”,培育创新沃土
南都: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沃土。您认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珠海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力?
缪克良:我认为,珠海可以优先把这种适用的场景提供给我们的创业者,或者提供我们当地的企业,优先使用我们珠海企业的产品或者说技术,为产品打个样。政府为好的产品、好的企业打好样,企业才有这种推广的基础,创新型企业需要这样一个环境和土壤。
吴伟恩:海外的创业团队,哪怕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创业很久的团队,他们第一个最关心的就是IP。我们要怎么去保护知识产权,是这个团队或者是相应的公司体系内第一个关心的,之后才是税收、生活或者团队的建设等等。所以我觉得在想要在科技方面创新,首先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他们有信心研发出的新IP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同时,海外的科创团队在入驻时,也希望能够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李瑞海:我认为,珠海可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首先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创新企业提供法律保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第二个是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第三个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四个是优化人才服务,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全方位保障,解决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
陈伟光:针对这个话题,我有三点提议。一是打造“无感政务”服务体系,突破制度性瓶颈,深化“数字政府+信用承诺”改革。
二是珠海可以充分发挥毗邻港澳、通达国际的优势趋势,探索构筑“国际人才自由港”,破解要素流动壁垒。创建“技能护照”认证体系,与港澳合作制定职业资格互认目录,试点跨境“技能积分”制度,实现技术人才无障碍流动。
三是探索设立“湾区青年创业生态银行”。比如整合创业培训、导师资源和风投资本等,提供跨境团队组建、产品全球化测试等增值服务,构建珠海差异化的优势。珠海还可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优势,在跨境数据流动、新型国际人才管理等领域率先突破。
吸引高端人才,要有优质创新氛围
南都:人才是科技强国的第一生产力。据报道,珠海不乏人才,比如DeepSeek的核心研究员,或是此前大热的《黑神话:悟空》主创成员均有珠海人,这意味着珠海并不缺少具有科技天赋的人才。但要打造下一个DeepSeek,需要更多高端人才聚集。请问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缪克良:现在引进人才,大部分是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各个地方的竞争都很激烈,哪个地方的政策好、扶持的力度大,人才就往哪里走。但真正让人才留下来的,不是当地政府补贴多少,而是这个产业链适不适合他,如果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他就再厉害,不形成一个产业链没他也没用。所以,珠海要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需要在招商在产业布局的时候,要考虑上下游配套以及产业集聚的发展问题。
吴伟恩:我建议在吸引国内人才的同时,也可以把视野放到海外,只要有尖端的产业落户珠海,就会发生集聚效应,人才也会集聚。我接触过很多海外团队,他们之前来珠海考察,感觉珠海很舒服,跟他们住的地方很相似,没有太多的生活压力,还有消费场景各方面,跟他们在海外都很相似,并且毗邻港澳,这个已经是很大的优势。
李瑞海:我认为珠海想要吸引高端人才,首先要打造创新氛围,营造自由、开放的创新氛围,鼓励年轻人尝试新技术、新方法。DeepSeek的成功离不开其自由的科研氛围,珠海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在加强与高校合作方面,珠海应该利用大湾区的高校资源,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吸引高校人才参与企业研发。
同时,珠海应该积极为人才提供实践机会,比如,鼓励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珠海还应该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继续完善人才政策,提高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例如,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科研经费支持等。
我认为,通过以上措施,珠海有望在未来孕育出类似DeepSeek这样的科技创新企业,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伟光:要引凤,先筑巢。珠海要打造下一个DeepSeek并聚集更多高端人才,需要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吸引人才政策、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以及实施人才自主培养战略等多个方面入手。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珠海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培育下一个DeepSeek,珠海准备好了吗?”系列报道
策划:胡怀军 杨亮
统筹:李洁琼
采写:南都记者李洁琼 陈栋 朱鹏景 赵雨琪 王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