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广州外,明确提出“演艺之都”的城市至少有北京、上海、西安、海口,其中北京曾规划《北京市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上海则是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海口则直接提出了“国际演艺之都”。2024年海口成功举办了Kanye West巡回试听会,2025年将持续引入Travis Scott和Cardi B等国外知名歌手演唱会;2025年蛇年伊始,并没有高喊“演艺之都”口号的杭州,连续举办6场“黄老板”Ed Sheeran演唱会,并且是全国唯一一站。而关于“霉霉”Taylor Swift即将在国内开唱的传闻一直甚嚣尘上,仿佛哪座城市能拿到就更能坐实“演艺之都”。
Kanye West试听会只在海口,Ed Sheeran演唱会只在杭州,这种专属类型的大型演出在前些年并不多见。相比于华语乐坛的歌手乐队,动辄是全国巡演,甚至“出海”,而这种只在一座城市举行的演出,就和城市特性,尤其是城市文旅规划直接相关。而“演艺”不仅仅是大型体育场馆演出,还包括音乐节、戏剧、舞台剧、音乐会、实景演出等多个品类。在诸多高举“演艺之都”的城市名单中,广州的表现没有特别亮眼,而同在大湾区的澳门也打出过“演艺之都”的招牌,2025年香港的启德体育园即将投入使用,Coldplay等国际大团都已经“磨刀霍霍”,2025将是“演艺之都”的打造和实现的关键年份。
1
先参考新加坡
“演唱会经济”已不仅仅是和经济挂钩
大型演出对于城市文旅及形象的拉动已经不言而喻,打造“演艺之都”必然要瞄准最有影响力的艺人,以及最有号召力的演出。华语乐坛天王天后无论多么顶流,毕竟数量有限,更长远和广泛的影响力,还是能请到国际顶流。2024年Taylor Swift新加坡演唱会,不仅覆盖了文化和地理位置相近的中国,也辐射到了广域地理概念里的东南亚地区,有数据显示,“霉霉”一个人在新加坡开唱,占比高达40%的外国粉丝为当地带来的旅游收入将达到4.32亿美元,甚至为其GDP增长贡献约0.25个百分点。
Taylor Swift新加坡演唱会。
“演唱会经济”甚至已经不仅仅是和经济挂钩,有爆料指新加坡向Taylor Swift演唱会支付了每场高达300万美元的补贴费用,条件是“排他性”,即不能在东南亚其他城市演出,甚至成为其亚洲巡演最后一站。这个数字被新加坡方面否认,但据悉演出的确是由新加坡高官出面推动落地,有消息指2023年或更早,新加坡高官曾亲自率领团队前往洛杉矶接洽,促成Taylor Swift到新加坡演出。而据知情人士对南都娱乐透露,Ed Sheeran杭州演唱会也有此类可能,就是“国际巨星”不做巡演,只在一座城市多演数场,而由此带来的交通、酒店、餐饮等消费只和这座城市相关,更是扩大城市影响力的机会。
Kanye West海口试听会,岛外观众占比超过95%。
相比较国内城市的“演艺之都”规划,早在2000年新加坡就瞄准建设“亚洲活动和娱乐之都”的目标,积极寻求与各类艺术家和演唱会主办方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先后引进了麦当娜和Coldplay乐队等国际知名艺人,而F1新加坡站也在体育圈享有盛誉,所谓的“盛事经济”除了文旅还延伸到文创、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不难看出海口举全城之力举办Kanye West试听会对新加坡的参考,作为海南建省以来成功举办的第一场国际级大型演出活动,演出期间海口市政府还提供了14辆专线服务班车、1条摆渡线以及150辆免费车辆供观众使用。因为试听会所吸引的游客中,岛外观众占比超过95%。而正是因为尝到了甜头,让本来演唱会数量在全国都排不进前20的海口,喊出了“国际演艺之都”的口号。
2
再对比港澳
“盛事经济”重视各种元素的交融与共赢
香港原本拥有成熟的娱乐和演艺产业,并且国际化程度最高,有报道称香港红磡体育馆(红馆)近年使用率接近100%,除此之外亚洲国际博览馆、中环海滨活动空间等场地也承接多场大型演唱会,而占地约28公顷的启德体育园正式开始运营后,大型户外演唱会将更为助力香港演艺经济;就在香港启德体育园设施陆续落成之际,造价超过8000万澳门元的澳门户外表演区也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落成,并于2024年12月28日首次启用,以一场气氛热烈的户外音乐会作为预热。
香港特区政府高层透露预计2025年上半年各种盛事将吸引约84万旅客。
这些户外演出场地无疑给了香港和澳门的大型演出更多可能,香港启德体育园主场馆将在2025年3月1日正式开幕,樊振东、林丹、江旻憓等内地及香港体育精英将参与典礼,演出艺人则包括甄子丹、林子祥、叶蒨文、容祖儿、李幸倪、叶丽仪、张天赋以及内地歌手张杰、李宇春等。而Coldplay、谢霆锋、五月天、林俊杰、周杰伦、邓紫棋、容祖儿等亦将陆续在这里开唱,谢霆锋时隔25年重新开个唱的“ Evolution Nic Live”已经引爆期待,不仅加开第三场,还传出门票被炒至天价。香港特区政府高层还透露在即将到来的三月,广受欢迎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将一浪接一浪,预计2025年上半年各种盛事将吸引约84万旅客,为香港带来约33亿元的消费额,以及18亿元的经济增加价值。
澳门《cAI™:灵魂扫描》展厅作品。
“演艺之都”是澳门特区政府提出的“1+4”多元发展路径下的重要方向之一。据悉,澳门在建设“演艺之都”过程中,非常重视各种文化元素的和谐、交融与共赢。虽然“演唱会经济”成绩喜人,但是演唱会并非澳门发展“演艺之都”的唯一支柱,还先后引进了蔡国强团队的AI模型全球首展《cAI™:灵魂扫描》,以及张艺谋执导的,将科技与西北花儿、蒙古族呼麦、苗族古歌等8项非遗文化融合并集中呈现的驻场表演《澳门2049》,将非遗文化、当代文化、本地文化、外来文化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交集式创作,并在高科技赋能下实现文化元素的叠加与增厚。澳门当然也不会错过流行文化,金光综艺馆、银河综艺馆等场地设施先进,并且同样有场地专属定制演唱会,还积累了长期与内地文娱产业合作的经验,腾讯音乐盛典和乐华家族演唱会等由内地大型文娱公司举办的活动也选择了澳门作为常驻的地点。
3
广州还有潜力
应放大想象力,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在“演艺之都”的全国竞逐中,广州作为南方的文化枢纽和经济重镇,既具备深厚底蕴,也面临独特挑战。其文化包容性、国际化程度和岭南特色本应成为打造“演艺之都”的天然优势,但相较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系统性布局,广州的演艺产业仍显碎片化。2022年广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大力建设国际演艺之都”,2023年提出“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演艺中心实施方案”,通过跨界融合艺术为延展,集舞台表演、原创孵化、展览展映、公益教育、社区赋能为一体,构筑世界级艺术名家、名团、名作、名剧的引力场与实验场。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广东演出票房全国占比12%,演唱会场次、票房均为全国第一;以大型演唱会为例,2024年广州已超过100场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有业内人士算了这样一笔账,1元钱的演出门票,可以带来7-8元的关联收入,可见“演唱会经济”以及“盛事经济”的连带盘活能力。在多个城市打造“演艺之都”的山呼海啸中,拥有全国演艺设备占比最多的广州,应该贡献更多属于自己的力量。2025年2月28日、3月1日、3月7日、3月8日、3月9日,歌神张学友的“60+巡回演唱会”重新回到广州。此前杨千嬅在宝能国际体育演艺中心连开7场,都是一连串纪录。单是在2024年12月14日,就有陶喆、滨崎步、杨丞琳、巫启贤、乃万等多场明星演唱会分别在广州多个演艺场馆里举办,当天还有明星云集的琶洲音乐节,一个晚上就有6场热门演唱会活动在广州同时上演。广州拥有天河体育场、奥林匹克体育场、宝能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广州体育馆、海心沙、大学城体育中心、亚运城综合体育馆等场地,基础设施成熟,可容纳多场大中小型演出同时上演。
陶喆广州海心沙演唱会。
广州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国家级的交通枢纽城市,拥有最具消费能力的165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高校第一城”,有很多潜力可挖。资深演出专家佟先生对南都娱乐记者表示,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基础设施雄厚、演出公司多,有着一流且丰富的演艺场馆,能够提供优质的音响和灯光效果,并且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尤其秋冬都适合大型活动的举办,很多城市在非常寒冷的时候,广州甚至可以举行大型户外演唱会和音乐节,只要做好配套服务,广州的“演艺+旅游”融合发展大有潜力可挖。但佟先生也直言不讳,广州的大中小型演出数量在全国第一梯队,但诸如“黄老板”Ed Sheeran杭州演唱会、Kanye West海口试听会这样的专属大型演出,广州这几年是相对“滞后”的。广州更多是全国巡演的重要站点,虽然是香港歌手“北上”的首选,但国际大咖歌手的缺席和缺位,让广州在“演艺之都”的位置上显得尴尬。
演出商江先生接受南都娱乐采访时也感慨,广州虽然这两年举办了不少大型商演活动,但缺乏真正重量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吸引更多人“跨省跨城”观看,或者真正对年轻人有号召力的演艺明星;“黄老板”Ed Sheeran让杭州捷足先登,讨论起“霉霉”Taylor Swift的演出可能也都是香港和上海,“霉霉经济学”“霉霉争夺战”似乎都和广州关系不大,广州应该放大想象力,对标国际顶级演出,拿出更多高质量、多元化的演艺产品。江先生还强调虽然这些年《醒·狮》《雄狮少年》《英歌》等自产原创精品有不俗的表现,但要获得全国影响力,做到真正“出圈”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常年从事剧场演艺研究和推广的佟先生透露,广州在演艺设备方面领先全国,但在导演、编剧、演员等演艺人才,以及剧场空间等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扶持层面,广州距离上海都有明显差距,“演艺之都”非常直观的参考标志是驻场演出,广州这方面做得相对较好的可能是长隆马戏,而在戏剧演艺等层面仍是任重道远。
采写:南都记者 丁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