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


左艳琪生于2003年,毕业于云南红河卫生职业学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如今在北京龙振亚运村老年家园工作快一年了。

92岁的陈叔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在老年家园居住4年,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却总惦记着去做操。别人是早上做操,他却是晚上。

“陈叔,又去做操吗?我陪您去。”左艳琪紧紧跟着陈叔,有时就搬个马扎坐在老人旁边,不时聊聊天,直到陈叔做完操,安全护送回房间,左艳琪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从我在这里上班开始,陈叔每天晚上都要下去做操,我就陪着他,和他聊天,等他回房间休息了我才能放心。”左艳琪说。

回想起自己选择的行业,左艳琪说当初“并不知道学这个专业能在养老院做什么”,直到进入养老院工作,将自己所学运用到老人照护与服务,她才逐渐坚定选择了养老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像左艳琪这样的“青春养老人”,如今占据着龙振养老服务中心员工总数的20%。“00后”遇到“90后”长者的现象,在这里很常见。

“要想专业化,必须年轻化。我们除了吸纳专业院校毕业生,也培养自己员工的专业度,让他们不断进修学习。”北京龙振养老服务中心副总经理丁立娟说。


▲左艳琪(右一)在老年家园带领老人们唱歌。(图/畅婉洁)

“用心呵护 用爱陪伴”

“每个来这里的实习生,都要先经历性别观、排泄关、生死关。我们会安排年长的护理人员以师带徒的方式让实习生从见习到实习,再到独立上岗,从老人的照护开始做起,确立养老从业人员一定要以老人为核心,学习照护不同等级的老人需要提供对应的服务和频次,掌握风险防控和心理关怀相关技能。熟练后再进行其他岗位的轮岗,让他们了解养老服务的每个部门和每个环节,成为多面手。”丁立娟说。

提起自己照顾过的一位老人离世,左艳琪难掩悲伤:“就像一位朝夕相处的亲人离世了,很伤心。”

“年轻从业人员和老人朝夕相处,遇到老人离世,会不舍、会大哭。做养老就是替天下的儿女尽孝,这些年轻人要提前直面生死,建立自己的生死观。”丁立娟说。

“用心呵护 用爱陪伴”是龙振养老的服务理念,像左艳琪这样的年轻养老从业者,像小太阳一样温暖着养老院的老人。

“陈叔,来起个头,我们唱这首《打靶归来》。”午休结束后,左艳琪和老人们围坐在圆桌前,开始下午的“红歌嘹亮”。

为了带领老人们唱歌,左艳琪每天下班后都会在宿舍一遍遍地练习。“从开始一首都不会到现在会唱很多红歌,特别是老人们最爱唱的《打靶归来》《我的祖国》,已经唱得有模有样。老人都会,我也不能落后。”左艳琪说。

和左艳琪来自同一所学校的李慧敏去年7月到龙振养老实习。

提起实习第一天的经历,李慧敏“庆幸自己选择养老服务作为职业”。“看到一个在养老院住了10多年的百岁老人,当我给老人翻身时发现他背部红润、皮肤洁净,这是因为护理大姐照顾得好,就会心想我是不是也能做到?这里的每个人都对我很好,感觉像在家一样,就想着也能为这个家做些什么。”

“龙振养老的品牌标识是‘家’,寓意着用爱与责任带给长者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度。”丁立娟说。

去年,到龙振养老实习的“00后”李洪也把这里当作了家,给老人洗脚、帮助老人活动、带领居家老人外出就医……只要老人有需求,李洪风雨无阻,总能及时到位。

让养老有温度

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加入,老年家园更热闹了。唱歌、做操、做手工……每一位老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年轻人的优势在于学东西快、上手快,而且精神面貌好,不仅老年人能在他们身上看到积极、乐观、热情的一面,我们也被他们感染着。”北京龙振亚运村老年家园院长邱艾胜说。

优秀的养老管理人才在行业内一直是香饽饽。“我们的团队逐步年轻化,年轻化就意味着专业化。目前的状况是养老行业管理人才稀缺,工作压力大,风险也比较高。”丁立娟说。

如何留住这些“青春养老人”,一直是困扰养老机构发展的一大问题。

“来我们这里实习的年轻人,在岗前培训阶段就会让他们了解养老行业整体状况,以及龙振养老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就业优势,让他们确立从事养老服务的信心。同时,我们也特别关注一线养老护理员的福利待遇,会组织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丁立娟说。

如今,左艳琪不再觉得“工作重复,枯燥无聊”,逐渐找到了这项工作的乐趣所在和发展方向。

“什么是爱老?看到老人斑驳的皮肤,你能不能去触摸?卧床的老人,除了照护起居,能不能每天主动和他们聊聊天?老人需要打流食、鼻饲,能不能在食物变形前,和老人说一说今天吃的是什么,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老人生日时能不能给他们煮一碗长寿面、唱一首生日歌?每天看到老人,能不能给他们一个笑脸、一句问候?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爱老是养老人365天有温度的陪伴。”丁立娟说。

“做最有温度的养老服务,始终是我们不变的情怀。”北京龙振养老服务中心理事长张玉说。中国养老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相信像左艳琪一样的“青春养老人”会越来越多。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3期、2月10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养老院里的“青春养老人”:“00后”守护夕阳红》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畅婉洁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