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张学良、杨虎城不顾自己的安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于1936年12月12日,把蒋介石扣押在了西安,此举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整个世界。这次“西安事变”为力求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作为当时的策划者张学良、杨虎城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张学良基本失去了一生的自由,杨虎城的结果更是惨不忍睹,不仅自己失去了生命,连妻儿也惨遭不幸。
1936年12月25日,蒋介石不顾与中共的和谈之约,在南京宋子文公馆软禁了张学良并安排军事法庭审判他,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判他十年有期徒刑。
1938年11月,便把张学良软禁在国民党关押重要犯人,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的场所。在此期间,中共领导一方面与蒋介石积极沟通处理张学良方案,一方面采取营救措施,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由于中共的不断营救活动,蒋介石为了达到长期软禁张学良的目的,就不断的转换软禁张学良的关押地,并加强了看守的戒备工作。
1942年2月,软禁在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由于张学良与蒋介石在未发生“西安事变”之前,感情深厚,关系密切,蒋介石对于张学良是既爱又恨,所以才有1946年4月9日蒋介石亲自到贵阳市黔灵公园与张学良长谈一事。虽然当时所谈内容无人知晓,但由此人们也可以看出,如果不是“西安事变”,他们的合作是何等的如意惊人。
最后张学良在大陆的软禁地是重庆歌乐山白公馆,到了1946年10月才被蒋介石派人秘密押送台湾。
在台期间,张学良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他时刻注意外界的变化,也在想尽一切可行的办法改变自己的环境,争取获得更大的自由。
1945年,眼见自己的十年刑期已到,便心生更大的希望。在赵四小姐的劝说引导下,张学良鼓起勇气,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并随信送去了自己心爱的金表,表达对蒋介石的歉意,以求谅解。
可生性心胸狭窄,疑心特重的蒋介石哪有侠义心肠,蒋介石仍旧带着恨回给了张学良两样东西:一本发黄的旧日历(1936年),一双绣花鞋。
张学良看到蒋介石回送的两样物品,想到蒋介石不可能放弃前嫌,让他自由。同时也感受到这种折磨人的软禁生活是没有尽头的。
真是天意弄人,就在张学良心情郁闷,心力交瘁之时,蒋介石也已病魔缠身,奄奄一息。此时的张学良似乎又看到了自由的希望,精神为之振奋。
围着张学良的事情,国民党内部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张学良年纪一大,对党国已经构不成威胁,可以还他人身自由。一种认为如果给他自由,他有可能还会给国民党带来不利因素。不管国民党内部人士怎么看,决策者还是蒋介石一人。
蒋介石睡在病榻上已是弥留之际,但他软禁张学良一生的想法始终没有改变。为了自己死后能继续软禁张学良,在即将离去之时,蒋介石安排他的儿子蒋经国“不能放虎归山”,并反复叮咛,放虎归山,势必后患无穷。
蒋经国虽不懂父义,也不知父亲为何这么忌惮张学良,但看到即将离世的老人,为了一片孝心,也可以说是父命难违,就点头答应了父亲的嘱托。听到蒋介石的嘱托,看到点头承诺的蒋经国,陪在蒋介石身边的宋美龄忍不住泪流满面。
因为宋美龄和张学良的关系甚为密切,所以在蒋介石面前宋美龄始终为张学良争取自由做努力,宋美龄想到蒋介石生前她没能说服还张学良自由,等他死后会念及三人的特殊情况会放张学良一马,加之以前曾经对张学良的许诺,此情此景,想到一切的一切都不可能,真是辛酸无比,内心更加痛苦!
不过,蒋介石对张学良的做法从他自身的角度去考虑的,世人无法揣摩其中的缘由。当然,在蒋介石看来,不杀张学良,软禁他一生,已是他仁至义尽之举。1975年4月5日晚,蒋介石因心脏病医治无效而逝世。
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除了遵照父亲的嘱托没有还给张学良人身自由外,在其他各个方面都给了张学良很大的照顾。十多年后蒋经国的逝世给张学良争取自由带来了一线希望,因为随着蒋经国的去世,蒋家王朝元气大伤,到了衰败时期。
国民党的衰败,促成了张学良的人身自由。1990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周旋,张学良终于在同年3月,彻底恢复了人身自由。
软禁大半生,获得自由的张学良是多么思念自己的故土,多想踏上自己的故土,好好释放思乡的情意,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病逝未能如愿。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人民永远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