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28日及以后两天,蒋介石在《申报》上连续3天发表了“蒋中正启事”的单身申明,称:“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

这里的“毛氏发妻”,指的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而“姚陈二妾”指的是姚冶诚和陈洁如,姚冶诚是蒋介石的小妾、蒋纬国的养母,陈洁如则是蒋介石结婚6年的妻子,当时蒋介石为了和宋美龄结婚,对外声称陈洁如只是小妾。

关于陈洁如,历史上有很多错误的说法,比如说她是长三堂子(一种高级青楼)的艺伎,蒋介石少年风流,在烟花场所和其相遇,一见钟情等等。

但事实上,据《陈洁如回忆录》记载,陈洁如是上海一个纸业商人的女儿,家境宽裕,其母为苏州人,很小就教导陈洁如要当心男人,以贞烈为本。



蒋介石遇到陈洁如,并不是在长三堂子,而是在号称“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家。当时张静江的夫人刚刚去世,续弦了陈洁如的好朋友朱逸民。1919年,陈洁如去看朱逸民的时候,在张府偶遇蒋介石,蒋介石对其一见钟情,随后展开了疯狂追求。

当时,蒋介石已经有一妻一妾,即毛福梅和姚冶诚,陈洁如的母亲因此不同意,蒋介石则表示自己愿意和毛福梅、姚冶诚脱离关系,明媒正娶陈洁如,最终得到陈洁如母亲的肯定。

1921年12月5日,蒋介石和陈洁如结婚,蒋介石对其山盟海誓:“你将是我独一无二的合法妻子。”

此后的蒋介石不仅收获了一段美妙的婚姻,在权力之路上也是一日千里,他成了黄埔校长、北伐军总司令。

据历史学家唐德刚考证,在那段国共合作的时期,陈洁如常伴蒋介石左右,当时的黄埔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见到陈洁如,尊称其为“蒋师母”。可见当时,在外界的眼中,陈洁如就是蒋介石唯一的夫人。



然而,两人婚后6年,蒋介石就食言而肥,他不仅背叛了革命,也背叛了婚姻。1927年9月27日,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陈洁如只是自己的小妾,并在《申报》上发表申明,说二人并无契约。

蒋介石为何突然转变呢?原来,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和武汉政府发生分裂,失去财源的蒋介石地位岌岌可危,为了巩固军权,继续北伐,他急于得到上海银行团的支持,于是选择和在银行界极有影响的宋氏家族联姻,并任命宋子文为财政部长、孔祥熙为行政院长。

当时,蒋介石向陈洁如许诺:“退让5年,让我和宋美龄结婚。俾能获得必须的协助,以继续北伐,脱离汉口而独立!这只是一场政治婚姻。”

陈洁如对蒋介石的背信弃义非常愤怒,回答说:“如果我同意退让,那将只是为了中华民国的同意。那不是为了你。”

蒋介石以未来的南京需要一批有资格的人士来管理政府为由,把陈洁如送到了美国。蒋说:“我将请张家的两个女儿陪伴你,你不会感到寂寞。那将只是短短五年,你回来时南京政府已经成立,我们可以再开始共同生活,我们的情爱将始终不渝。”



陈洁如果然听信了蒋介石的花言巧语,她前往美国留学5年多,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于1933年返回上海。然而,她并没有等到蒋介石兑现自己的承诺。

陈洁如回到上海后,和自己的养女陈瑶光生活在一起,并未再嫁。49年蒋介石失败后,陈洁如在共产党员女婿陆久之的帮助下留在了上海,成为上海市卢湾区(现黄浦区)政协委员。

1961年,陈洁如获批离开上海,前往香港铜锣湾百德新街定居。当时,蒋经国出钱为她购买了房屋,并通过戴季陶的儿子每月给她500美元生活费。蒋经国出生于1910年,而陈洁如和蒋介石结婚是在1921年,所以蒋经国小的时候曾蒙陈洁如照料。

尽管生活上基本无忧,但陈洁如内心却是非常凄楚的,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守着这些辛酸岁月,从未再嫁。我在窘困、躲藏和压抑中生活。如果我在街上被一些知道我底细的人认出来,他们必然会对我投以好奇的眼光,指指点点地说我就是蒋介石为了要与宋美龄结婚而抛弃的女人。”



对于自己的背信弃义,蒋介石也心怀愧疚。1962年,75岁的蒋介石曾托人给陈洁如带去一封信,其中写到:“曩昔(从前之意)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照拂,未曾须臾去怀……”

1971年,陈洁如则在一封给蒋介石的信中写道:“30多年来,我的委屈唯君知之。为了保持君等国家荣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蒋介石读毕泪流满面。

不久后65岁的陈洁如在寓所中去世,死时身边空无一人,遗体几天后才被发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