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舆县,总人口117万,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约36万人,其中务工脱贫人口2.2万人。如此庞大的劳动力人口,既是发展的挑战,更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人创业,带动一片”的良性发展局面,成为平舆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
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近年来,平舆县立足自身实际,对标先进地区,探索出以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为核心的“三园”同构发展模式,全力促进高质量就业,为群众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之路。
在平舆县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内,当地群众正在生产户外休闲产品。
01
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
龙头引领就业潮
走进平舆县河南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有序地作业,切割、冲压、喷涂等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折叠椅、遮阳伞、露营帐篷等产品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这几年随着公司的发展、订单量的增长、业务的扩增,多家供应链配套企业陆陆续续地跟着我们来到了平舆县建厂。自2020年投产试运营以来,仅我们公司就能稳定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在河南省平舆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河南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奇说。
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是平舆县户外休闲产业“链”式发展带动群众就业的一个生动范例。近年来,平舆县紧抓沿海地区户外休闲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契机,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先后引进了87家上下游企业落户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形成了户外休闲及现代家居产业集群,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实现就业。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平舆县聚焦产业培育和园区运营服务,全力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平舆县积极招引与产业配套的模具、铝管、藤条、包装材料等关联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就业渠道。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大力发展户外休闲用品产业的同时,平舆县持续壮大皮革皮具、建筑防水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精密智造、电子科技、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就业领域。
目前,平舆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入驻各类企业2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4家,常年稳定带动3万余名群众就业。这些企业不仅为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更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安居乐业的梦想。
02
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
联农带农促就业
“我之前在安徽打工,现在村里也有企业了,每个月能收入三四千元,务工顾家都不受影响,感觉挺好的,也挺方便的。”在平舆县万冢镇郭寺乡村振兴产业园欧诗雅袜业有限公司袜子厂,工人叶严霜高兴地说。
走进欧诗雅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制袜机生产线前,工人各司其职,一派繁忙景象。公司总经理葛江淮兴奋地介绍:“我们企业借助平舆县‘三园’建设的东风,于2023年年底经过招商引资入驻万冢镇郭寺乡村振兴产业园,2024年9月份开始投产。目前生产成品袜子能达到上千万双,订单供不应求,工人基本来自万冢镇,有50多人。”
据介绍,万冢镇共有乡村振兴产业园3个,其中在该镇郭寺村建厂的,除了欧诗雅袜业以外,还有恒朵生物科技、瑞韵生物科技、甬霖包装材料、盛晟实业、佳尚科技5家企业。不同产业在同一个产业园形成了小集聚模式,吸纳了300余名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我们充分利用废弃厂房和闲置的集体土地,如老林场、老窑场及老社办企业旧址等,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合作或自建等多种模式,规划建设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每个产业园的面积控制在100至200亩之间。这些产业园不仅要求入驻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还需满足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等指标。”万冢镇党委书记张永利介绍。
在平舆县李屯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内,村民正在上元惠农冷链食品加工基地务工。
目前,平舆县像万冢镇郭寺乡村振兴产业园这样的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有24个,实现了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为辖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让众多像叶严霜这样的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03
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
顾家增收两不误
“农忙结束了,家里没啥事,车间离得近,就来厂里干活了,不出村就有收入,在家门口务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在昊昆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老王岗乡孙坡村乡村车间,村民杨爱红笑容满面地分享着自己生活的新变化。
昊昆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是孙坡村共同富裕加工园的一家企业。2016年,这家企业还只是一个家庭手工编藤小作坊。如今,在负责人胡妍妍的带领下,企业不断壮大,共吸纳2000余名劳动力就业,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昊昆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的成功,与平舆县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创建密切相关。近年来,平舆县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把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将产业园项目用地纳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依照产业体系划定区域,积极整合现有村级帮扶车间、藤编外协加工点和农户加工点。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农村经纪人利用村内闲置厂房、仓库等建设加工园,盘活乡镇老村部、老学校、废旧厂房等“沉睡资源”。
“在车间选址上,我们充分考虑群众需求,优先选择人口密集、距村庄较近、方便脱贫劳动力生产生活的地方,发展‘厂房式、居家式、跟进式、合作社式’车间。在产业类别选择上,坚持技能门槛低、吸纳劳动力多、增收效果好的原则,建成的帮扶车间集中在服装加工、户外藤编、鞋帽制作等行业。”平舆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柴小强介绍,“目前平舆县已建成15个户外休闲用品专业园区,14个藤编乡镇遍布全县。大量的外协点和家庭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充分利用了当地劳动力资源。”
据统计,平舆县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已带动5万余名群众就业,2024年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在平舆县辛店乡两路口村共同富裕加工园内,村民正在加工收纳箱。
截至目前,平舆县224个村(社区)中,已整合成立203个村级帮扶车间和336家外协加工点、5380家农户加工点,建设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937个,入驻各类企业860家,带动8万多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
平舆县通过实施“三园”同构模式,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家庭不同就业需求,最大限度挖掘了就业潜力,成功探索出一条城乡产业深度融合、激发富民强县活力、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下一步,平舆县将继续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持续拓宽群众就业致富之路,让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迈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平舆县委书记刘飞说。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农业农村局)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4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