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日,长沙某小学宣布将一二年级学生上午上课时间推迟至9时20分,这一举措引发热议。支持者认为,这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反对者则担心,此举会影响学生的作息规律和学习状态。这场关于上课时间的讨论,折射出当前教育系统在追求学生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两难抉择。
从生理健康角度看,推迟上课时间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充足睡眠。研究表明,7~8岁儿童每天需要10~11小时的睡眠时间。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因早起上课而睡眠不足,影响身体发育。推迟上课时间让学生能够多睡一会儿,这对正处于快速生长期的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从心理健康角度看,这一调整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早晨时间充裕,学生可以更从容地吃早餐、整理物品,避免了因赶时间而产生的紧张感,能够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看,充足的休息能够提升学生上课时的专注度。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推迟上课时间后,学生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不过,推迟上课时间也可能带来很多问题。作息规律的改变或将影响学生的生物钟调节。有专家指出,早晨时间安排得过于宽松可能导致学生晚睡晚起,打乱正常的作息规律。这种改变还可能影响学生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这一调整对整个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有些家长的工作时间与孩子调整后的上课时间存在冲突,可能无法送孩子上学。有的家庭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六年级,一个上一年级,如果分两趟送,比较折腾家长。
关于上课时间的调整,应该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安排。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学生作息;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堂效率;开展健康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多学校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此同时,家校社携手共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忽视。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在老师、家长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王建影(媒体人)
策划:张灿灿
编辑: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55RXSZX7】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