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亦即高中毕业那年,同学纷纷报名应征入伍,那时女兵少之又少,全县仅有一个女兵名额,同班同学杨敏是幸运儿。在一片锣鼓声及全班女生羡慕的目光中,杨敏同学胸佩大红花、着一身草绿色军装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多数同学则被人们欢送到广阔天地插队落户当了新农民,当了民兵。
下乡插队落户后,我也当了民兵。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按年龄划分,知青都可以当基干民兵,参不了军,当一名女民兵也好,亦体验到了军人生活,虽然是一身老百姓装束,我也很高兴。
冬练“三九”,每年数九寒冬,由驻地解放军带领民兵集中军训,先是给大家上军事课,了解国内外局势及军事基础知识。现场练兵从列队报数、前后左右转、跑步入手,到练习投掷、扔手榴弹,练匍匐前进、摸爬滚打、实弹演习……训练过程毫不含糊、严格要求,各营还安排民兵夜间站岗放哨。
全公社100多民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年轻人在一起欢笑多,歌声多,每次练完三线对一线瞄准、打靶,男民兵高唱: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女民兵则爱唱: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50年过去了,当年激情飞扬的歌声仍时时在耳边回响……
图片来源网络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因病长逝,巨星陨落,全国上下顿成悲的海洋……为防止可能出现的外来侵犯,按照上级命令,基干民兵全部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大队民兵营长让各民兵排作好充分思想准备,随时随地将队伍拉出去……
难忘一个夜晚,我们大队远处的山林着火了,上面通知基干民兵带上柴刀、干粮和手电筒紧急集合,要求急行军翻山越岭砍火道救火。深更半夜,几十个年轻人出发了,还好,那晚有些月光,山路隐约可辨。虽说有前卫、后卫,我们几个女知青仍感到紧张,也还有那么一种新鲜、刺激感……
到底年轻,都有冒险精神,不知方位,只管朝着火光前进。大家发挥团队精神,互帮互助,不时提醒小心路滑、小心摔下山去……也不知走了多久,先锋人员折回来了,说山火已经灭了……当时我们也不懂,火光怎会消失!?后来,听当地上岁数的人说,山火有这个特点,自生自灭。
一行人打道回府,上山容易下山难,夜露水的缘故,下山石路湿滑,我直挺挺地滑倒了几次……天亮时分,我们终于下了山,都饿了,大家席地而坐,就着军用水壶里的冷开水,一把接一把地吃干粮袋里的炒面,挺香的,都说比朝鲜战场上一把炒面就一口雪强多了。我们的干粮袋是统一制作的,也只用了那么一次。
虽然没有直接投入灭火战斗,但此次行动还是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说我们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的民兵队伍。
作为知青女民兵,夜间登山行动仅此一次,我却至今难忘!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陈爱玲(笔名:艾林),女,安徽青阳县人,小学二年级随同支援山区建设的父母去了皖南山区石台县,高中毕业在本县农村当知青。77年通过入学考试来到芜湖上技校,毕业后在中国长航船舶重工江东船厂工作至退休。期间曾担任企业新闻通讯报道工作,多次获企业报优秀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