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发展壮大的历史中,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有的人走过草原、挺过抗战、赢得内战,最终成为共产国的将帅,有的人却不幸提前陨落,如叶挺、左权、彭雪枫等。今天就发挥想象,假如叶挺活到新中国建立,将会被授予什么军衔?
叶挺将军
先看叶挺的生平
叶挺成名于北伐战争,第四军独立团获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赢得“北伐名将”的称号。南昌起义时,叶挺是中共前委的领导者之一,任前敌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被李立三、王明指责,因此退出共产党,先后流亡德国、澳门、香港等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获得国共两党支持,奉命组建新四军。1941年皖南事变后,叶挺去与国民党交涉时被扣押,直到1946年3月被释放。叶挺获释后的第二天便申请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3月7日获得中央批准,可惜4月8日乘飞机返回延安途中遭遇空难。
可以看到,叶挺是红军的创建者之一,但在广州起义失败及王明的错误领导后,长期脱党离队,不过抗日战争期间重新成为共产党新四军军长,此时共产党只有两支军队,即八路军和新四军,地位可见一斑。
再看新中国元帅的评选原则
1955年首次评定军衔时,元帅需要满足三大条件:1)人民军队的创建者;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高级将领;3)战功卓著。
其实这3个条件并不是独立的关系,如果一个将领是军队的缔造者,那么他后面基本都会成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在解放战争中同样能捞到战功,例如刘伯承、贺龙等,当然叛党和遇难除外。
叶挺大概率不参与评衔,否则必是元帅
一方面,叶挺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就算没有参与后面的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仍算作工农红军的创建者,因此1989年中央军委将叶挺评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另一方面,抗日战争时,共产党只有2个军,八路军(第18集团军)和新四军,虽然新四军的人数少,但编制上仍是平级,军长的分量和地位仍然很高。1955年评衔时,虽然陈毅已经不在军队工作,仍被评为元帅,就是因为新四军必须要一面旗帜。
所以,如果叶挺没有遇难,他至少满足1.5个条件,问题在于他是否会在解放战争中继续担任高级将领?如果叶挺在4月7日回到延安,再被重新派到新四军,那么他应该是军长或副军长,因为彼时陈毅仍是代军长。
不过,笔者认为叶挺返回中央大概率不会回到新四军,可能留在中央工作,担任类似参谋或后勤之类的工作。为什么?
纵观新四军的发展,叶挺和项英时期,新四军发展非常缓慢,从1937年至1941年的4年里,新四军的规模只从1万扩张到2.5万,而八路军已经从3万发展到50多万。皖南事变后,共产党重组新四军,人数扩编至9万,到抗战结束时,人数达到30万。显然“皖南事变”前后,新四军在根据地发展上是存在巨大反差的,或许叶挺比较西式的军人风格不符合共产党朴素的作风。
另外抗战结束之后,新四军早已物是人非,叶挺如果空降过去当军长能否服众呢?很难!尽管解放军是一支绝对服从党的指挥的军队,但在陈毅担任军长干得不错的情况下,临阵换将仍是兵家大忌。
因此,我认为叶挺如果活到解放后,大概率会在解放战争期间留在延安工作,建国后在中央部委工作,而不参与评衔。当然假设历史没有意义,或许中央真可能在解放战争期间将叶挺派到新四军,让他担任高级将领,那么叶挺便会取得战功,进而获得1955年的元帅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