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一位从不吸烟的45岁职业女性,因持续咳嗽并伴有胸痛前来就诊。她告诉医生,自己平时生活规律,没有不良嗜好,家族中也没有肺癌病史。然而,近几个月来,咳嗽愈发频繁,尤其是夜间,胸痛也日渐加剧。
医生初步检查后,建议进行胸部CT扫描。结果令人震惊,李女士的肺部竟然出现了一个小结节,高度怀疑是肺癌。面对这一结果,李女士难以置信,反复询问医生:“我从不吸烟,怎么会得肺癌?”
为什么从不吸烟的人却确诊肺癌?
肺癌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达到106.06万例,死亡人数高达73.3万。
肺癌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45至65岁患者占较大比例,且四五十岁的肺癌患者比过去明显增多。
很多人认为只有吸烟的人才会得肺癌,但实际上,从不吸烟的人也有可能确诊肺癌。这主要是因为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除了吸烟,空气污染、职业因素、电离辐射、遗传因素、肺部疾病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例如,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可能对肺部造成损害,增加患肺癌的风险。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如接触石棉、放射性物质等,也可能因长期接触致癌物质而导致肺癌。此外,家族遗传因素也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对于从不吸烟的人来说,如果家族中有肺癌病史,或者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或者从事高风险职业,都应该特别警惕肺癌的发生。同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也可能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代谢功能,增加患肺癌的几率。
除了咳嗽,这5个症状也是肺癌早期的症状
肺癌早期症状通常较为隐匿,但除了咳嗽这一常见症状外,还有以下五个症状需要特别警惕:
咳痰或痰中带血:肺癌患者可能出现咳痰或痰中带血的症状。这是因为肿瘤破坏了肺部组织,导致痰中出现血液。
呼吸困难:肿瘤阻塞气道或压迫肺组织,可能导致气体交换受限,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特别是在运动或体力活动时。
胸痛:肿瘤侵犯胸膜或压迫胸部神经后,患者可能出现胸痛的症状。这种胸痛通常表现为钝痛或隐痛,有时也可能表现为锐痛或刺痛。
体重下降:肺癌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这是因为肿瘤消耗了身体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导致体重减轻。
其他症状:部分肺癌患者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发热、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不一定都指向肺癌,但如果出现持续不减或者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这些伤肺行为,尽早远离
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肺癌的方法:
戒烟:吸烟是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戒烟是预防肺癌的首要步骤。对于吸烟者来说,越早戒烟,受益越大。
避免二手烟:除了自己不吸烟,也要尽量避免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二手烟同样对肺部有害,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注意空气质量: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应关注室内空气质量,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来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
职业防护: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如接触石棉、放射性物质等,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定期做职业健康检查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肺癌至关重要。这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减少压力等。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食品。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那些有吸烟史、家族病史或职业暴露史的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这是目前已知的发现早期肺癌的最好筛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