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是由中国抗癌协会组织全国13000余位权威专家集体编写完成的、涵盖53个常见癌种的中国首部整合诊治指南。基于CACA指南每三年修订一次的更新策略,CACA秉承“观点汇合、学科融合、技术整合”的学术理念,完成2025版CACA指南瘤种篇更新工作。本次更新聚焦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原创研究成果及诊疗防控特色。内容增加近1/3,新增编委1260余人,纳入中国证据达40%,同时加强与2023版CACA技术指南的深度融合,实现瘤种与技术双轮驱动,加速推动中国肿瘤防治与全球接轨,成为推动我国肿瘤整合诊疗迈向精准化、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全球胰腺癌(PC)的发病率呈显出上升的趋势,死亡率和发病率接近,病死率高1。PC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加之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CACA胰腺癌指南2025版的更新基于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并融入个性化诊疗策略,力求为胰腺癌诊治提供更全面、精准的指导。基于此,医脉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傅德良教授解读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

专家简介


傅德良教授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外科 主任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癌诊治中心主任

  • 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 所长

  •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物、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胰腺疾病专委会 主任委员

  • 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学分会胰腺肿瘤多学科专委会 主委

  •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胰腺肿瘤学组 副组长

  • 中华医学会普外科分会胰腺学组 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促会胰腺疾病分会 副主任委员

新版指南多维度更新,集多学科力量共筑胰腺癌防治新篇章

新版指南针对PC的流行病学、预防与筛查、诊断、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支持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更新1。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PC位列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女性第12位,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第6位。鉴于PC起病隐匿,多数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阶段,加强对PC高危人群的筛查,提高早期PC的诊断和治疗比例,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新版指南中对于PC危险因素中的个体因素进行了更为精准的描述,例如遗传易感性[5%~10%的PC具有已知的易感基因突变(BRCA1、BRCA2、PALB2、ATM、MLH1、MSH2、MSH6、PMS2、CDKN2A、TP53等)]、家族性PC(约10%的胰腺癌患者具有胰腺癌家族史)。

在诊断部分,指南推荐对于合并高危因素(如影像学检查可疑、或CA19-9明显升高、或CA125异常、或CEA异常)拟行根治性切除PC的患者进行全面、仔细腹腔镜探查。同时,指南新增了血清肿瘤标志物、液态活检标志物、PET-CT/PT-MRI等方面的文献证据。

在治疗方面,指南在体能状态评估中仅采用ECOG评分。外科治疗中,对于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增加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临床研究的最新文献。对于化疗,新版指南新增了NALIRIFOX方案。在放疗部分,对于可切除和交界可切除PC的新辅助化放疗,新增了III期PREOPANC-2研究证据,该研究提示交界可切除PC可从新辅助放疗方案获益。在靶向治疗部分,新增了KRAS突变PC及KRAS野生型PC的相关文献证据,包括NOTABLE研究等。此外,新版指南还新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内容。

胰腺癌免疫治疗持续探索中,希望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癌症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PC属于免疫“冷肿瘤”,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以及高度异质性,免疫治疗在PC中的应用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PC中响应不佳,仅对少数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患者有效。在KEYNOTE-158研究中,22例晚期MSI-H型PC患者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为18.2%2。新版CACA指南推荐具有MSI-H、dMMR或高突变负荷分子特征的局部进展或合并远处转移的PC可选择PD-1单抗免疫治疗1,并指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TLA-4/PD-1/PD-L1抗体可使无上述分子特征的PC获益。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靶向疗法、放疗)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指南鼓励患者参加双抗免疫治疗和靶免治疗的临床研究1。此外,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PC等实体瘤中效果有限。新型免疫疗法如肿瘤疫苗、过继细胞疗法、溶瘤病毒等也正在探索中,部分研究展示出了较大的潜力。

虽然PC的免疫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存在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如何把免疫“冷肿瘤”变成“热肿瘤”,是PC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未来需要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克服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以实现精准治疗;优化免疫治疗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等。

胸腺法新获新版指南推荐,助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改善预后

胸腺法新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较高的免疫增强活性3。胸腺法新主要通过三种机制达到预防、治疗以及辅助治疗的作用。首先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达到预防肿瘤的目的;然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控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增强抗肿瘤活性,达到治疗肿瘤以及对抗肿瘤转移的目的;最后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免疫功能恢复,改善抗肿瘤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抑制、器官损伤以及其他负面作用,最终达到辅助治疗及改善预后的作用3。新版CACA胰腺癌指南已将胸腺法新纳入支持治疗部分,推荐用于改善PC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问题。指南指出“胰腺癌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条件允许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法新等” 1。

作为免疫调节治疗的经典药物,胸腺法新在相关治疗领域已积累了较多临床证据,已被纳入多部指南及共识1,4,5,为广大患者带来了临床获益。研究显示,胸腺法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PC疗效显著,其客观缓解率和疾病稳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图1),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可显著提高患者T细胞亚群活性及机体免疫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PC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6。此外,胸腺法新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机制上增效减毒,在其他癌种展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与安全性,有望开启PC抗肿瘤治疗新模式。


图1 两组疗效比较

总结与展望

CACA胰腺癌指南2025版更新引入30余篇中国近两年在国外和国内发表文献,纳入的中国证据达到15%,并引入NCCN最新成果。在预防层面,指南更新了高危因素中个体因素的相关描述;在诊断方面,新增了血清肿瘤标志物、PET-CT/PET-MRI等方面的最新文献证据;治疗上,增添了新的治疗方案并纳入了最新文献。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版指南推荐胸腺法新作为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支持治疗药物。作为免疫调节经典药物,其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或可拓展至更多联合治疗方案中。期待随着新版指南的落地与普及,推动胰腺癌诊疗的规范化和精准化,通过多学科整合策略与创新疗法的应用,突破“癌王”困境,造福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阅览)

1.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 胰腺癌2025版.

2. 周文策, 张辉, 李昕, 董仕. 胰腺癌免疫治疗的前沿与未来[J]. 肿瘤防治研究, 2023, 50(4): 338-344.

3. 初怡君,张显玉,张有学,庞达,胸腺法新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Aug 2019, Vol 17, No 16:1879-1880.

4.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胸腺法新在感染和重症相关领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4, 17(4):252-262.

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

6. 叶建明,王春丽,黄莉,等.胸腺法新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4(36):72-74.

撰写:Arrival

审校:Arrival

排版:Yian

执行:Falin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