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在举全市之力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2020年起,北京城市副中心年度投资从“百亿级”跃升至“千亿级”,已经连续5年保持这一投资强度。
2025年,副中心将继续保持千亿级投资。如此巨量的资金投入,怎么花?从哪来?谁受益?新春伊始,走进副中心,通过一个个项目、一串串数据,打开2025年的千亿投资“账本”。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扬起“京帆”。京投枢纽公司供图
厂通路全线通车,便利通州和北三县群众交通往来。(阎建庆 摄)
统筹推进456个重大项目
千亿投资怎么花?保持“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副中心所在地通州区2025年将统筹推进456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是千亿投资“账本”的重点支撑。
456个重大项目中,基础设施领域占比约23%。翻开副中心2025年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书,发现了很多提升城市活力类项目。比如,结合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续建高线公园;在通燕高速北侧,基本建成体育运动区;推进文化旅游区顶点公园建设……
其中,体量最大、最受关注的要数高线公园项目。这座利用东六环14公里高架建设的公园,将自北向南串联宋庄艺术创意小镇、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城市绿心和文化旅游区五大功能区,布局商业零售、文化体验、球类运动、极限运动等各类空间,不仅能显著增强城市活力,还能把区域绿化覆盖率从50%一下子提升到80%。
2025年,副中心还继续为补齐短板、强化民生保障类项目安排相应资金。作为副中心东部最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廊道,全长17.3公里的春明路一期主体工程将于2025年实现基本完工,连接通燕高速、厂通路、京哈高速等多条跨界道路,大幅缓解过境交通压力;全长7.7公里的姚家园路东延(一期),计划2025年一季度开工,完工后将在副中心北部再增加一条与中心城区连接的东西向快速通道;副中心还将加快建设首儿所通州院区,保障市疾控中心项目完工,推进北大人民医院、东直门医院2个国家医学中心项目实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
约70%投资来自社会资本
千亿投资从哪来?发现这样一个数据——2025年副中心统筹推进的456个重大项目中,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的比例大约是7∶3,千亿投资中有大约70%来自社会资本。
2025年,通州区重点谋划了副中心产业发展“三大工程”,即“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工程、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工程、“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并以此为统领,构建副中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部门将分阶段发布千亿投资重大项目场景的需求清单,推出产业空间土地要素场景的供应清单,引导“十百千”产业集群精准落位、集聚发展。
副中心为什么对社会资本这么有吸引力?一份2024年的“文旅成绩单”,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2024年副中心接待旅游人口近2400万人次,其中的中青年群体占比超过80%,副中心正成为全国新的旅游目的地、年轻人的时尚打卡地。
社会资本踊跃投资,追求的是丰厚回报。副中心文旅产业的未来,更是充满亮点。2025年,副中心将抓住人气流量机遇,构建“全域全季全时”的大文旅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六环高线公园、顶点公园、海昌海洋公园等七大文旅项目,打造文化旅游区“湾里”、城市绿心“源心”、大运河沿岸、环球影城城市大道四大消费场景,以及千余场各类文化惠民活动。
同时,副中心还将加快推进环球影城景观水系通航、会展中心、度假酒店等一期后续项目建设,形成最具特色的“吃住游玩购”一体化消费场景,全力打造高品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与北三县共享协同红利
2024年,副中心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提升,吸引力不断增强,新落地央企二三级总部、市属国企子公司20家,累计达171家。2025年,依托大运河文化带、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六环高线公园等空间载体,打造产业、科技、文化、消费的场景创新示范区,通州区将打造科技创新的“强磁场”,通过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建设高品质创新孵化载体,推动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4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家。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副中心已推出“通通办”企业服务平台,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直享、服务直达、诉求直通的高效服务。副中心还将实施“运河英才计划”,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的人才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副中心正在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和“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5年的千亿投资将继续帮助副中心深化“两个示范区”建设。
通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依托千亿投资,加快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广绿色技术应用和创新示范,加强潮白河、大运河等水系生态景观建设。同时,与北三县联合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北三县拓展延伸,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区域协同发展红利。(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