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政府近日在官网“深圳政府在线”正式发布《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全文。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作的《规划》公众读本(中英文)同期推出,展现2035年的“新”深圳。
本轮《总体规划》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第四版法定总体规划,也是深圳首部多规合一的总体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整体谋划深圳面向2035年中长期发展的空间战略蓝图,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流的宜居城市、枢纽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 规划》共5万余字,分前言和十四个篇章 ,包括: 总则、现状基础与风险挑战、城市性质与目标战略、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与修复、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历史文化保护与魅力国土空间塑造、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安全韧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海洋空间与陆海统筹、区域协同发展、分区规划指引、规划实施保障。
《总体规划》明确,深圳市的城市性质为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目标与愿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总体规划》提出,划定与管控三条控制线,构建“四带八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打造12个城市功能中心,培育12个城市功能节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产业空间布局,打造“1+7+N”全域创新空间格局;建设链接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打造协同高效的国际航运枢纽,构建辐射全国的国家铁路枢纽,共建互联互通的湾区交通网络;加强深港澳紧密合作,推动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等。
《总体规划》还提出,基于资源环境紧约束的现实状况,综合考虑城市宜居水平等因素,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严格控制在1900万人以内,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00%,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
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官网“深圳政府在线”、广东新闻联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