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平凯街道官桥社区的羊肚菌基地里,一朵朵褐色“小伞”破土而出,在菌垄间散发着勃勃生机,村民们忙着采摘销售,田间地头洋溢着忙碌喜悦,奏响了春日里的“丰收曲”。
走进采摘基地,近500个黑色羊肚菌棚整齐排列着。菌棚内,村民吴胜英正俯身挑选成熟的羊肚菌。“这个只要纹路展开就可以了,摘取时注意用指尖轻触菌帽,用刀快速切断。”她一边向记者演示采摘技巧,一边讲道,“我在这里工作近四个月了,每天工资80元,让我不出村就能挣到钱,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既顾家又增收。”
目前,官桥社区羊肚菌种植基地流转土地达120亩,每天鲜菇产量超3000斤,可加工成近400斤干菇。农忙时节,能吸纳近百人灵活就业。据该基地种植户赵祝钦介绍,“自正月初三开始采收以来,基地已累计加工鲜菇16吨,制成干菇2吨,加工后的干菇将远销至四川、上海、广州等地,满足广大市场对羊肚菌的需求。”
羊肚菌产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产业形态,还为当地群众开辟了增收渠道。“在羊肚菌采收高峰期,该基地每月劳务费用支出高达7万余元。”平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冉超介绍,除此之外,该社区还以每亩550元的年租金出租土地给种植户用于羊肚菌栽培,让“冬闲田”变成“致富田”,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撑开农民增收“致富伞”。
得益于秀山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先天条件,近年来,秀山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与乡土人才优势,持续扩大羊肚菌种植面积。2025年,全县共种植羊肚菌2000亩,预计产量可达5000吨,产值8亿元以上。
上游新闻记者吴思倩通讯员廖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