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与《红楼梦》,是一个值得言说的话题。《红楼梦》的原作者是不是曹雪芹,曹雪芹是不是在《石头记》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学界向来有争论。但从《石头记》诞生起,人们就会在书中画一些插图。自《红楼梦》遍布人间以来,各种以《红楼梦》人物为主的插图更是罗列其中。应该说,《红楼梦》给画家们提供了人物描绘的依托和想象的空间。至于《红楼梦》里的建筑图景、自然风貌,更是画家们描摹的对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原因在于《红楼梦》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时代图景。即使画家们没有提前阅读过《红楼梦》,也能从表演《红楼梦》的戏剧中领略到《红楼梦》人物的鲜明个性。好的文学作品,不仅场景有宏大的画面感,人物语言也能描绘出动态图景。画家是定型人物内心世界的高手。画家在描述人物时和文学家不同,其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要有典型的外貌特征,《红楼梦》恰好就为作家提供了捕捉人物细节的基础。因此,很多画家把《红楼梦》作为自己不断探寻的对象。清末画家孙温,耗时几十年画了200多幅《红楼梦》画作,是把明清园林景色和人物性格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画家。这位画家,要花怎样的功夫才能完成这样的巨作?他阅读《红楼梦》该是多么仔细啊!要揣摩透每个人物的性格,还要考虑好建筑格局,最后通过画笔精细地体现出来。一个画家,能用大半生的时间来描绘《红楼梦》,简直就是铁杆红迷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著名画家费丹旭的《十二金钗图》,则把十二金钗描绘得栩栩如生,观之,人物好像能活起来。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懂画的高手,他还喜欢扎风筝,更会画风筝。如果细读曹雪芹所描写的画作,你就会觉得他不仅是绘画的高手,还是一个很好的鉴赏家。曹雪芹用画家的眼光写作,就有了画面感,人物就会灵动起来。就能与后世的画家心灵相通。记得我青年时代给《人民铁道》投稿,有一篇《黑白工班长》获了奖。编辑这篇稿件的潘皓老师就是一位画家。黑白人物的对照,体现了两种肤色,也体现了两种性格,题目就有画面感。画家编辑对文字的敏感度,和没有受过绘画训练的编辑不一样。

据说,齐白石老先生也是一个红迷,他读过很多遍《红楼梦》,精心临摹过石印本《红楼梦》里的绣像,画了《黛玉葬花图》和《红楼梦断图》,寄托了一代画家对《红楼梦》的挚爱。现代人往往把齐白石神化了。早年的齐白石,到北京时不过和任何一个画家求生一样,境遇未必好过当今在宋庄流浪的画家。他能在颠沛流离之时,依赖《红楼梦》活跃创作思想,足以说明《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我看过齐白石先生的《黛玉葬花图》,肩扛花锄的林黛玉,高高的发髻,颦笑的模样,柔弱的身姿,这些画面语言,糅合进了齐白石老人对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深刻理解。

古代文人讲究集琴棋书画于一身,和现代人不同。尽管现代人讲究工夫在诗外,但真正用诗外功力写诗的还在少数,齐白石对人物的理解,是在熟读《红楼梦》基础上形成的。好画,是一篇满足视觉盛宴的哲理文章;好文,则是有着明显画面感的形象文字。艺术是相通的,有功力的画家,知道文字的力量;善写作的作家,也懂得在写作之外,吸取各种艺术门类和社会实践营养的重要性。

现代画家王淑晖所画仕女图优雅恬静,对《红楼梦》人物描绘的画面冲击感强,怕是与个人修为串联在一起了;刘旦宅的作品,自有一股清新之气,他设计的《金陵十二钗》邮票获得全国邮票最佳奖。他的画作线条简练、笔墨酣畅,造型神采疏朗、气度非凡;现代画家戴敦邦先生,这位自号“民间艺人”的画家,做过美术编辑和教授,善于描绘人物。戴敦邦先生经多见广,工写兼备,笔墨大胆豪放,其善于画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他的彩色国画描写大观奇缘,竟有三百多幅;人物画长卷,长达四米,展现了众多人物形象。他生动地再现了《红楼梦》里的许多场景,或红或黑,或浓或淡,对照着戴敦邦的画作去读《红楼梦》还是很有味道的。我看过其创作心得,感觉对写作帮助很大。我乃粗人,不懂书画,但书画家对艺术的悟道却对我很有启发。这些现代画《红楼梦》的画家,其画面语言足以加深读者对古典小说的理解。

初冬,去蓟州区参加运河文化与明清小说学术会,认识了喜欢以《红楼梦》人物为原型的画家谭凤嬛女士。谭女士师承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又得工笔名画家晏少翔先生指导,个人认真临摹古典画作,深入研究《红楼梦》人物的性格特点,画风精巧,构思不落俗套。我喜欢她的画作,画面干净,整体布局好,人物细节描绘到位。谭画家苦读《红楼梦》数遍,又深得大家指点,其为冯其庸先生的学术著作配图,获得学界的好评。她对人物心理、服装特点、建筑格局等因素深入考究,其绘出的人物墨线图,让人眼前一亮。近期读到她由《红楼梦》延伸出对《浮生六记》的彩绘本,十分喜欢。谭凤嬛不是只沉浸于古典作品描绘中不能自拔的作家,还善于描绘与《红楼梦》研究者有关的图画,如她描绘的内蒙古红学会阿勒得尔图会长的一幅生活画中,把会长与猫一起读《红楼梦》的情景描绘得有声有色。这种会意的描绘,是需要文字的穿透力和高超的画面表现力的。谭凤嬛女士能把现代人的生活与艺术的审美融汇在一起,是富有创意的《红楼梦》解读画家。

画《红楼梦》的画家真是不可胜数。丁世弼是画《红楼梦》连环画的高手。他的连环画墨线是主线条,黑白对比明显、凸力感强,对人物刻画更加到位。正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作家就有一千个《红楼梦》画作。作家成长的经历不同,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力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画作。我有一本《诗书画红楼》,把诗歌与书画结合在一起描述《红楼梦》,翻阅起来,赏心悦目。其实,用诗词描绘《红楼梦》人物的画作比比皆是。我有一位鲁迅文学院的作家朋友,也尝试过对《红楼梦》人物进行画作描绘,然画力不逮,文字助之,观之不觉莞尔。

河南籍青年许军杰,是研究美术史的青年学者,他对《红楼梦》研究者情有独钟。分别对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俞平伯等十位红学家进行了描绘,其编著的书画版《红楼梦日历》将原著和脂批中的书画名家作品、理论,曹家及涉红名人的相关书画文献及清代以降红楼题材书画佳作汇总,深入展现了《红楼梦》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深厚渊源。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戴荣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