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经典之作《故乡》开篇对天空的描写犹如一幅独特的画卷,用色精妙绝伦,看似简单的语句,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象征意义,展现出文学大师的非凡功力。
起笔“苍黄的天底下”短短五个字,却勾勒出一个沉重压抑的世界。“苍黄”,并非简单的颜色叠加,而是青蓝之苍与明亮之黄相互交融碰撞后产生的灰暗色调,它是作者对现实社会深刻洞察后的具象化表达。在那个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时代,社会的黑暗如同这苍黄的天空,沉甸甸地笼罩着大地,让人感到窒息与绝望。百姓在封建礼教、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压迫的多重阴霾下艰难求生,希望之光被这厚重的灰暗所掩盖。这苍黄的天空,是旧中国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是无数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无声呐喊。
紧接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画风陡然而转,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美好世界。深蓝,是深邃、宁静与神秘的象征,它让人联想到浩瀚无垠的宇宙,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与希望。金黄的圆月,那柔和而温暖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的夜空,也点亮了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一画面是作者记忆中童年的美丽时代,那时的故乡充满了纯真与欢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质朴而纯粹。在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世界里,没有现实的纷扰与痛苦,只有大自然的恩赐和小伙伴们真挚的情谊。这深蓝天空与金黄圆月构成的画面,是作者心中的一片净土,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与怀念。
完整地看开头“苍黄的天底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一句,两种截然不同的天空色彩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鲜明如画,色彩醒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突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现实的苍黄天空让作者感到痛苦与无奈,而记忆中的深蓝天空则给予他慰藉与力量。这种对比,不仅仅是对过去与现在的简单对比,更是对理想与现实、美好与丑恶的深刻反思。作者通过对天空色彩的精准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希望能够打破这苍黄的现实,让深蓝天空下的美好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鲁迅《故乡》开端对天空的色彩描写,用词精准多变,意境复杂奇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也可以说是两条基本的叙事与情感脉线,也是理解作者思想和作品主题的一把关键钥匙。而我们则通过这色彩交织的文学天空,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对生活、对社会的深沉热爱与思考。
经典作品的开头,总是寓意深远,别具匠心,而鲁迅先生行文于起端,更多神来之笔,别开生面,细思极佳,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