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湘,女,1940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原南京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历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南京市第2批、第3批名医带徒师承工作指导老师。1999年被南京市卫生局授予南京市名中医荣誉称号。2005年被南京市卫生局授予“金陵名医”终身荣誉称号。自上世纪80年代起,连续主持开办了3期全国中医耳鼻喉科进修班。1993 年开始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外国留学的中医教学任务和境外的函授任务。

  连续20多年担任南京市人大代表。2002年被评选为南京市首届百名“好市民”。连续五届被评为“南京市优秀人大代表”。

  跟师濮青宇

  以脾胃辨证论治为根本



  【口述内容】

  1957年我就跟着濮青宇老师学习,直到他1967年去世。

  濮青宇是张简斋的学生,他是张老的嫡传弟子,我又是我老师的嫡传弟子。当时,南京市中医院就徐卫义和我两个人跟从濮青宇学了喉科,徐卫义是我师兄,他在濮青宇老师进入南京市中医院之前就从学师傅。而我是在市中医院开办师承班后才跟老师学的。徐卫义主任那时候年轻,个子也高,1米75左右,业务能力非常好,字写得相当漂亮,文学功底深厚,医院里好多女孩子都倾慕他。

  1957年,南京中医师承班正式开班。找不到名中医当师傅便进不了这个班,我很幸运,通过熟人推荐找到了濮青宇,请求师从。师承班初入学者不多,我们是淘汰制的,每年考试以后淘汰一批,然后不断有社会人才再补充进去,每年淘汰20、30人的样子。到最后留下来50多个人,我们南京市中医院27个人全部留下来了。



年轻的王湘

  那时候,我上午在师承班上理论课,下午便跟着濮青宇到病房查房。我们刚开始是全科,什么都学。我老师跟人家开方子不太一样的,为什么?他搞脾胃科,从中医来讲,脾胃为本,特别是胃,胃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老师不管哪一类方子都要加一点治疗脾胃的药,老师就向我们解释,他说要处处保护病人的脾胃。用药不能伤害脾胃,伤害之后,连饭都不能吃了,药还能吃吗?所以,我们每个方子中都要加点脾胃中药,保持病人胃口不倒,这样药才能吸收。所以老师基本上以脾胃辨证论治,意思是既要注重临床表现,但是也要突出保护病人后天之本。

  在跟老师学习的十年时间里,我笔记就记了十大本。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因为我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我家被抄了六次,那时候我还没有成家,我把自己的东西和书都装进皮箱送到我妈那里去了,后来就全部烧掉了,最可惜的就是我跟老师学习十年的笔记全部烧光。



从1983起,王湘连续五届当选为南京市人大代表。图为王湘(中)在同多位代表讨论人大代表议案

  濮青宇老师的性格比较开朗,他能跟病人打成一片,病人不怕他。有的专家也很热心、很认真,但是属于那种严肃型的。濮老师比较随和一些,有时候跟病人开两句玩笑,开导开导,他是这样子的。但是濮青宇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有一次查房的时候,我就跟老师讲,我说你在别的病区查房比对我凶,你就和我过不去。他就对我说,“我对自己学生不这样严,我怎么去管人家”。到其他病区查房他问的不多,到我这里,就让我背各种常规,血常规、生化这些我背的最多。他说对你严格只有好处,因为那时候我记忆力还是蛮好的。

  老师虽然很严厉,但对我们学生来说,是既怕他又喜欢他、尊敬他,他带我们确实就像带自己的儿女一样,一点不保留。我们相处得像家人一样,他的儿子女儿我们相处如兄弟姊妹。



2005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对南京市人大代表王湘的专访。图为王湘在接受采访

  【历史现场】

  1967年1月,濮青宇去世。当时正值文革动乱时期,南京1月份有大游行,路上都堵住了。

  王湘回忆说:老师火化时我都没有赶回来,因为那时我们都下放在江宁县各个公社,要回南京,没有车子。徐卫义从江宁骑一天多自行车骑回来的。我骑车子骑不动,所以我就没有回来。到老师“头七”,我赶到老师家,给老师磕了三个头。老师去世以后,我感觉自己像孤儿一样。老师去世过以后,他的儿女们还小,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的,我拼命要把它解决掉,对我来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创建耳鼻喉科

  在常见病中发挥中医特长



  【口述内容】

  我们那时候重点是看脾胃病,就是肠胃道疾病,因为脾胃病也是中医一个大科目,里面包含了好多病症。1995年,我们医院成为三甲医院后,大内科要细分,单独把耳鼻喉科拿出来。院领导就问徐卫义和我两个人,哪个愿意到耳鼻喉科。徐卫义一直搞肾病方面,他没有去,我说我去。

  我觉得搞小科还能钻研出来一点东西,范围太大的话,像脾胃科病太多了,要搞一个东西出来是不容易的。我到耳鼻喉科去了两个月,我就找院领导,我说我要到市第一医院进修一下,不然我这个科主任怎么当呢。1984年,我就到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去进修了半年。我是这样想的,我们中医不跟西医去抗衡,但西医不能治的病那我来治。比如常见病当中,像鼻出血这些病,西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像喉内疾病他们搞不好,就吃激素。那我就来搞这些东西,我要在常见病中发挥中医的特长。

  比如:声音嘶哑有很多原因,你不用仪器检查不出来。但晚期喉癌说话也会声音嘶哑,万一是喉癌怎么办呢?中医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结合临床症状来诊治,中医辨症论治是绝对不能丢的。辨症论治既要像西医一样注意临床症状,但也不能丢掉基本理论。在老师教我们的基础上,我们加深了对辨症论治的认识。比如我们治疗敏性鼻炎,有的鼻炎吃药能治好,但有的鼻炎是过敏性的,吃药就难以起效。面对过敏性鼻炎,我们要去帮助病人改善症状,控制慢性病恶化的时间。



南京市和北京市地铁行业人大代表交流大会在天安门前集体照摄于2007年7月。中着深色短袖者为王湘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个病人找我看病,诊断是喉癌,做了全喉切除,不能讲话了。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脸部,右边脸庞比左边脸庞大出三分之二,西医讲可以在两三年内恢复。病人感到十分痛苦,感觉每天就像被绳子拴着脖子一样勒的难过,出门也难看,要等两三年命要没有了。这个病例对我来说是一个难题,我还没有见过像这样的病例。喉癌手术后发生的这个病,主要是结痂的问题。他70多岁,稍微胖一点,他喉咙里面痰多的不得了,咳也咳不出来,吐也吐不出来,我就用中医理论来治,对肺肾、脾胃进行治疗,再加一些活血化淤的药,我感觉到效果还可以的。他吃了半个月以后,又来找我,他说,“王主任,我吃了药一点用都没有”。我说你这个肿成这个样子,西医两三年,你吃中药最起码三、四个月吧,我说尽量在三、四个月之内看好。但是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患者才能恢复我也不敢说,每个人病情不一样。我说这个药你要自己煎,不要在外面煎。为什么?外面可能没有家里面煎得透,一副药你要煎4个小时,一天吃三次,他吃了将近一个半月,痰还是没有消失,但是肺、大肠没有问题了,我就用泻药,开始我用五克大黄,我说你先吃三天看看,我说从中医来讲这个痰可以从大肠排出去,吃了以后,你一天解五、六次没有问题,一直吃了4个月左右,脸就恢复了,腮帮子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喉咙里头也没有痰的声音,咳痰也比较容易一些了。



图为王湘父母

  【历史现场】

  南京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刚开设的时候,条件非常简陋。

  王湘介绍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学耳鼻喉科就是鼻剂、耳剂,还有一个压舌板,其他没有了。后来医院成立耳鼻喉科以后,我就要医院买一个点测笔,测耳朵聋不聋,不要病人自己讲聋不聋。我们用点测笔一测,它那个里头波纹就不一样,聋了就是聋了,不聋,波纹就出来了。后来又买了一台显微镜,买的是丹麦的,那时候国内也有,但是质量不太过关。显微镜是1984年买的,好像到现在还在用呢。

  努力扩大耳鼻喉科影响

  雾化剂造福广大



  【口述内容】

  我想特别推荐随氏儿科的“内病外治法”,因为它简便1984年,全国中医耳鼻喉委员会在南京成立,同时我们南京也成立了南京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委员会,然后省卫生厅通知我参加一个学习班,我一打听,不但有学习班,还有一个主任会议,但没有人通知我。后来我就自己找到省卫生厅去了,我说我是南京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为什么专家开会我不能去参加?为什么你们叫我去学习班?我说学习班让科里面同事去就行了。他说这样子吧,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委员会在江苏饭店开会,你就自己去找吧。第二天我就穿得整整齐齐,到江苏饭店找他们。我看全国中医耳鼻喉委员会的秘书长在哪个组我就敲哪个门。后来找到一位韩主任,是位女同志,问我有什么事。我自我介绍说:我是南京市中医院耳鼻喉科的主任,你们通知我们参加学习班学习,但是你们主任会怎么不请我?他说我们还不知道你们成立耳鼻喉科,我说南京市中医院是三甲医院,从1983年开始就有耳鼻喉科了。后来韩主任讲,你来了就是代表。那我就参加了。



王湘积极履行人大代表义务。图为王湘在参加南京市民政局行风评议动员大会

  我要扩大我们医院我们科室的影响。那时候全国都不知道我们市中医院有一个耳鼻喉科,所以我们就要自己找出路。那次开会来了不少的名医和专家,还有北京来的名医,他们说能不能你在南京给我们发个新闻?我就找到南京电视台的记者,会开三天,记者开幕、闭幕一起拍,在电视台播了。他们住在江苏饭店,在电视上都看到了,挺开心的。后来我又找到南京日报,我说能不能帮我们发一则新闻,让人家知道,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委员会在南京成立,也宣传一下我们南京市中医院,不然人家不知道,只晓得省中医院不知道市中医院还有耳鼻喉科,南京日报真就发了一条消息,还放在第一版。我自己花钱买了100多份报纸,给每个专家几份,他们挺开心的。在这方面我们不要等着人家来找我们,我们要自我宣传,要打开局面。当时,有慢性咽炎患者要做雾化治疗,我们搞科研,做成合剂,搞了雾化1号、雾化2号这两种,效果很好。从早上7点钟上班,就有病人来排队,一直搞到晚上7点钟才下班。南京电视台来给我们宣传,大家都愿意,那时候效益也好,所以大家才知道我们市中医院有一个耳鼻喉科。



为体现对名老中医的尊重,单位为王湘举办了简朴而喜庆的70寿宴。图为王湘在寿宴现场

  南京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委员会成立以后,我是主任委员,还兼着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分会副主任,那我接触的面就更广一些了。我还是江苏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还连任五届南京市人大代表。我们那时候还重视科研,我是科主任,我每年发表一篇医学论文,我升正高职称的时候已经发表32篇论文了,从这点来讲的话,我觉得中医这条路,我走的也还可以,也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到现在我还怀念老师,他的高尚品德也感染我们,我们一辈子要学老师的样子,不给病人乱开药,不给病人开无用的药,同时要把病人的病看好,这样中医才能立足于群众当中。



王湘与老师濮青宇儿子濮家健在采集现场

  【历史现场】

  1985年、1986年,南京市中医院连续两年,开办两届耳鼻喉方面的学习班,面对全国16个省市招生,每一届招40个人,学习一个月。

  王湘介绍说:我们搞科研,就搞一些实用的,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也要搞科研,你不能只盯着疑难病,疑难病毕竟是少的。

  2024年7月10日下午,在金陵医派名家口述史采集现场,王湘与老师濮青宇儿子濮家健相见,两位老人激动不已。王湘高兴地说:这是一次讲述,更是一次对金陵医派最好的传承。

  【采集时间】2024年7月10日下午

  【采集地点】金陵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

  【采集整理】南京市中医院

来源: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