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健康之基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张元凯 石学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精神,全面开启了健康学校建设的征程。学校始终将健康素养融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努力,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体启智,夯实健康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关乎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大事,是实现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的重要要求。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始终坚持“无体育,不教育”的育人理念,建设了以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为基本结构的一体化体育教育体系。
(一)课程教学一体设置,整体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加强青少年体育、提高体育教育的权重、弘扬体育教育的价值,是新时期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必然要求。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体育课程安排科学规范,课内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多样,确保每个学生既能享受到充足的体育教育,又能真正爱上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差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方案,包括理论知识传授课、增强体能锻炼课、专项提高进阶课、健康改善保健课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精心开设了涵盖健美操、毽球、太极拳等在内的多种运动项目教授课,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经过长期的学习与练习,每位同学都能够熟练掌握两到三项体育技能。
(二)体质监测精准分析,科学干预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多个指标,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及抽查检测,建立了完善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一生一档表,并进行深入分析,为每个学生制定专属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营养建议,尤其对于体质不达标的学生,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家长密切配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定期跟踪学生的体质改善情况,确保干预措施有效落实。得益于长期以来的坚持,学生们的体质状况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在济南市中小学体质健康抽测中屡获佳绩。
(三)体育运动绽放光彩,硕果累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学校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齐头并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群众体育方面,学校坚持每天两次跑操活动、两次眼保健操活动以及1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每学期学校都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班级联赛、运动会、引体向上大赛等体育活动。长期的坚持,切实增强了学生体质,学生近视率连续多年下降,值得一提的是,由普通爱好者选拔组建的跳绳和健美操队伍连续多年在济南市的比赛中荣获特等奖、优秀组织奖等含金量颇高的荣誉。与此同时,竞技体育同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是全国首批“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学校有专业的“三大球”队伍,专业的教练团队制定了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这些队伍在省、市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时,也展现了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学生在竞技体育方面的卓越实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舒心赋能,点亮心灵灯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石。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课程教学分层构建,精准指导
作为“山东省首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持续性。除3名专职心理教师外,75 名班主任及学科教师通过青少年生涯辅导师、学业潜能辅导师专项培训,获得了辅导师资格,成为兼职心理辅导师,壮大了心理教育师资队伍,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心理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情绪管理、挫折应对等多个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实施差异化指导,包括心理调适、自我认知、潜能开发等,旨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干预学业中的非智力因素,解决自我效能感低、学科学习困难等问题,全方位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2020年12月,学校报送的《深化生涯规划教育,引领学生成长发展》德育案例,获评教育部全国典型德育案例。
(二)心灵交互形式多元,全面提升
学校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一是学校建立了专业化、标准化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设置了心理测量室、咨询室、沙盘游戏治疗室、身心放松训练室等,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心理辅导中心每天定时开放,为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服务。二是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剧、艺术节、心理游园会等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释放压力的平台,使其在参与中增强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三是学校定期举办“言心声 话成长——我与校长面对面”系列面谈会活动。针对有需求的学生分年级开展面谈会,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心声,深入了解现阶段同学们所面临的困惑,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助力广大学子成长成才。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4年秋季运动会
三、养习助力,引领健康生活
健康行为习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坚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面开展健康行为习惯教育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运动习惯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课程教学准确系统,循序渐进
学校将健康教育全面融入日常教学,并构建了一套由浅入深的课程体系。组建了以卫生室人员与体育组老师为主的健康指导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育内容准确系统,包括基本健康知识、个人卫生习惯培养、营养膳食等,教学方法多样有效。通过定期的知识检测、问卷调查及观察记录发现,学生的健康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促养成根
为序贯教学,真正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氛围,学校组织了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开展“健康生活从我做起” 实践周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周内记录自己的日常行为,对照健康行为标准,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激励学生带动家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开展志愿服务队进社区活动,向居民讲解健康知识、疾病预防、个人自护等知识。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健康行为习惯正从学校源源不断地流向家庭、融入社会,居民的健康意识有了显著提升,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日益加强。
四、优境育人,促进健康成长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强调要改善校园环境,提高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积极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是增强学生归属感与幸福感的重要保证。
(一)环境优化统筹兼顾,稳步提升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建立了环境卫生专项工作组,制定了一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一方面,不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区域的清扫消毒,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推进“厕所革命”,落实控烟措施,大力构建绿色生态校园;另一方面,精心构建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渗透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经过持续努力,校园环境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各个场所卫生状况良好,整体环境更加优美舒适、文明有序,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学习、工作环境,得到了师生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2022年学校荣获“山东省绿色学校”称号。
(二)课外活动多彩编排,渐入佳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优化校园环境,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入育人全过程。学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学习、生活场景,开展了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校园最美场景摄影活动、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节约用水机器人设计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环境的和谐美好,体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逐渐成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生态保护者。2023年学校荣获济南市“垃圾分类”试点学校称号,2024年学校荣获济南市首批“无废细胞”学校称号。
(作者张元凯为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学生发展部副主任,石学业为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投稿邮箱:jkzggc@163.com
来源 |《健康中国观察》2025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