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投入8个主力旅发动第12轮攻势,双方围绕乌克兰东部红军村战区展开激烈争夺。红军村及其毗邻的舍甫琴科村地区是连接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交通枢纽,地下蕴藏巨大锂矿资源。该区域地下500米处的锂矿储量高达1380万吨,矿石品位达到1.2%,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单体锂矿床。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该地区的战略价值不断攀升。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6年全球锂需求量将达到75万吨,较2024年增长157%,而目前全球锂矿年产量仅为42万吨。

乌军第一梯队由两个轻装步兵旅担任,配备超过300架各型无人侦察机。这些无人机采用最新的多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在复杂天气条件下穿透地表伪装,精确定位俄军地下工事。获取的实时战场信息通过军用5G网络即刻传输至指挥中心,响应时间从传统的15分钟缩短至90秒以内。

第二梯队由四个摩托化步兵旅和机械化步兵旅组成,装备大量德制LOC无人机器人。这种新型地面作战平台采用履带式底盘,配备12.7毫米重机枪和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最大作战半径达到8公里。其搭载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自主识别120种军事目标,在复杂地形下保持稳定的打击精度。这批无人机器人的单价高达85万美元,是北约国家首次在实战中大规模使用此类装备。

乌军还在战场上投入规模庞大的无人机编队。其中包括安装7.62毫米机枪的武装无人机群、携带反坦克地雷的大型运载无人机以及FPV自杀式无人机编队。这些无人平台采用分布式组网技术,通过卫星通信和地面中继站构建立体通信网络,能够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保持稳定的作战能力。乌军各类无人机就对俄军目标发动超过280次精确打击,其中75%的攻击取得有效战果。

乌军坦克旅作为预备队,装备波兰产PT-91"狂暴"主战坦克和德制豹2A6主战坦克。这些现代化装甲力量采用"散布式"战术部署,避免集中突进可能带来的重大损失。坦克分队与无人机器人协同作战,由无人机器人担任先导,清除反坦克地雷和障碍物,坦克随后跟进扩大战果。

面对乌军的高技术攻势,俄军在一线阵地部署6个专业反无人机小组,装备"铠甲-S1"近程防空系统和"织网者"电子战系统。这些小组采用分层拦截战术,利用雷达预警系统提前发现来袭无人机,通过电子干扰使其失控坠毁或偏离航线。72小时内,俄军击落或瘫痪乌军各型无人机126架,其中包括8架价值昂贵的LOC无人机器人俄军几乎一天歼灭一个营。

俄军还在二线阵地部署最新型号的T-90M"突破"主战坦克和2S19M2"姆斯塔-S"自行火炮。这些重型火力装备采用网络化指挥系统,能够实现快速火力转移和精确打击。2S19M2自行火炮配备新型制导炮弹,最大射程达到40公里,精度误差不超过5米。在火力支援下,俄军采用"火力准备-无人机引导打击-装甲突击"的三段式战术,遏制乌军的进攻势头。

战斗中,俄军歼灭乌军505人,击毁各型装甲车辆9辆,包括3辆"狂暴"主战坦克和2辆美制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缴获火炮4门。乌克兰方面对这一数字提出质疑,称实际损失不足俄方宣称的三分之一。

战事进入第三天,双方在红军村地区的激战仍在持续。俄军正在从克里米亚方向调集新的预备队,乌军也在加紧部署远程火力打击系统。这场围绕战略资源展开的较量,关系到双方在东乌克兰地区的军事态势,也可能影响未来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的演变。此次战斗是检验无人化作战体系实战效能的重要案例,其结果将对未来陆战装备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红军村战区的战况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委员会主席在布鲁塞尔表示,欧盟正在评估这一地区冲突升级对欧洲新能源产业链的潜在影响。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作战样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无人化、智能化装备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将越发突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