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来自网络,侵删!
“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真是一点不假。
前不久,在广东一居民家中发生了的事,事情背后的反差,让人心里泛起了层层涟漪。
有人很奇怪广东这边的丧事习俗,竟然一天就搞定了,而且来参加的人,都不到两桌人。
不应该热热闹闹送老人最后一程吗?
风俗这东西,真的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吗?
坐标发生在广东一居民家里,女子从楼上发现,邻居家有老人去世了,棺材就放在院子里。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避讳,不敢看。
但女子和别人不一样,她觉得人终究有老去的一天,按照她们湖南当地的风俗,应该热热闹闹送老人最后一程。
可看到邻居家院子里的人,稀稀疏疏,都凑不齐两桌人,女子感觉很凄凉。
她不理解,是当地的风俗原因,还是邻居家的原因。
邻居家貌似并不富裕,住的还是瓦房,他们给去世的老人办丧事,也就随便走一下流程,一天的时间就结束了。
甚至,村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回事,很草率的样子。
按理说,丧事也应该办3天,邻居家的这行为,就跟网上说的一样,似乎没有通知任何亲戚,只是亲人简单料理一下后事而已。
一名嫁广东的女子也表示,后悔远嫁广东,就是亲房一个叔叔死了,两片木板摆在祠堂,早上四点左右死的,下午四点所有亲戚都散了,还说是丑事,生老病死怎么就成丑事了。
我广东人,从小看到的都很迅速的丧事,人当天走,肯定当天火化,下葬,后面几天家里会摆灵堂,但是都是至亲在忙。
再过几天做法事,才会有一些亲人朋友来,也不会请,自愿来。
做完法事就完事了,甚至于一个村子里其他家里人过世,跟我家无关。我们不会去,就连外嫁的亲人朋友都特地嘱咐这段时间不来家里。
后面嫁到湖南,过世棺材在家摆几天,整个村子,但凡有点亲都会过来帮忙,再往后,要摆十几桌酒席,所有沾亲带故都要过来吃席,席间都是嘻嘻哈哈的。
有钱还吃好几天,最后有钱的还会请戏班子唱戏,还要放烟花,我被震惊了!
风俗不同,真没有啥对错之分。
广东有广东的过法,湖南有湖南的弄法,都有自己的道理,慢慢接受就成。
只能说文化差异很大,对比起来,感觉广东这边的丧事少了点人情味儿,还是湖南那边热热闹闹的更像是送老人最后一程。
各地有各地的难处,广东可能生活节奏快,办事讲究效率;湖南那边呢,人多热闹,也是一种传统的继承。大家都没毛病。
这样的差异,让嫁过去的女子等感到不适应,在不同风俗的碰撞中,人们难免会产生困惑和不理解。
尊重当地风俗没错,但同时也不能忘了自己老家的文化传承,该怎么平衡这两者,是我们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老话说“入乡随俗”。
当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时,应该试着去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这是一种包容和接纳。
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家乡的传统,它是我们文化的根。
以后要是再碰到类似的事儿,咱们不能一上来就评判谁对谁错,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
我们可以带着欣赏和理解的心态,去看待多元文化,这样在不同风俗中游走时,也能收获更多的温暖和理解。
多元文化丰富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成为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