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是一件严肃的事,别让自己的作品变成了工业产品。艺术家应坚守高雅的审美情趣,不以“丑”为美、以“奇”为美、以“大”为美。
中国画的核心在于笔墨精神,笔墨不仅是技法,更是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的载体。
坚守中国画特有的笔墨特色,自觉承担起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力量的责任重担。
(文/王乘)
五指山下方诺寨山盟梯田 45cmx58cm2025
诗意特征不仅体现在中国画作品的命名、题跋和象征意义上,也体现在作品的架构(构图)和语言表现(笔墨)上。南齐谢赫六法中提出的“经营位置”,清代王昱的《东庄画论》中提出:“作画先定位置。何谓位置?阴阳、向背、纵横、起伏、开合、锁结、回抱、勾托、过接、映带,须跌宕欹侧,舒卷自如。”通过位置的经营、团块的设计,运用虚实、轻重、大小、纵横、疏密、黑白等手法,营造“可游、可居、可行、可望”的视觉感受,实现气韵与节奏,平衡与互补的主观精神表达,营造出符合审美要求的画面和意境表现。
文/王乘,《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图式结构》)
富春山居 45cmx58cm 2025
写生是笔墨与自然的博弈,笔墨个性如同DNA,拒绝程式化地摹写,而是以“诗情画意”重构山水意象,艺术须“有感而发”。山水画写生既非单纯追求形式,亦非空洞的笔墨游戏,而是“形神兼备”的当代诠释。
(文/王乘)
在中国山水画的当代谱系中,王乘先生如一座雄厚的峰峦,既扎根于传统文脉的厚土,又向着现代审美的天际伸展。作为当代山水画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以笔墨为舟楫,以丘壑为心象,在艺术实践中构建了一座贯通传统与现代的精神桥梁。我因缘与书画界名家刘健、石峰、周尊圣、旷小津、师恩钊等相识于北京海润美术馆开馆之时,读先生的画和文章时日久矣。其人如画,忠厚中见锋芒,谦和里藏锐气;其艺如诗,浑朴中透灵秀,严谨中显自由。
再把五指山下毛纳村描绘 45cmx58cm 2025
一、师承与积淀:从黔山秀水到北方家山的笔墨基因
王乘的艺术血脉中流淌着双重基因:一是家学渊源,其父王振中乃李可染先生入室弟子,以“苦学派”精神深耕黔山秀水五十余载,将北方山水的雄浑与南方的蓊郁熔铸一体;二是学院体系的锤炼,中国美院与贵州大学的笔墨研习以及四十余年的写生实践,为他奠定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根基。这种双重滋养,让他既能在《苗乡云起》中捕捉贵州山水的烟雨迷离,又能在《太行山高》中挥洒北方家山的雄强气魄,形成“南韵北骨”的独特风貌。
二、实践与突破:写生为剑,个性为魂
王乘的艺术实践,是一场与自然对话的永恒修行。他每年春秋两季必携学生深入黔地苗乡、太行绝壁、江南水巷,以千余幅写生作品为证,将“师法自然”推向极致。靖边丹霞的苍茫、六车河峡谷的奇崛、娘娘山湿地的温润,皆在其笔下化为墨色交响。他主张“写生是笔墨与自然的博弈”,拒绝程式化的摹写,而是以“诗情画意”重构山水意象,如《发哈村的清晨》中,水墨设色交融,晨曦与炊烟共舞,既见宋画的静谧,又显当代的鲜活。
在理论层面,他提出“笔墨个性如同DNA”,强调艺术须“有感而发”。其作品《西泠印社》《娄山关》等,以干湿浓淡的微妙变化,将山石的肌理与历史的沉淀融为一体,既非单纯追求形式,亦非空洞的笔墨游戏,而是“形神兼备”的当代诠释。
翁垛村道中即景 46cmx68cm 2024
三、风格与价值:传统文脉的当代转译
王乘的山水世界,是“可游、可居、可品”的精神家园。他深谙李可染“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真谛,将宋元山水的意境与西方构成语言巧妙嫁接。观其《万峰林》系列,层峦叠嶂以几何块面分割,云雾缭绕处留白如诗,既见范宽的雄浑,又透塞尚的结构意识,传统文脉在此焕发新生。
市场亦印证其艺术价值。作为“70后国画名家”代表,其作品频繁亮相中国国家画院以及中国画学会等国家级专业机构的各项学术大展,更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南湖革命纪念馆等机构收藏。近年来拍卖市场中,70后艺术家板块持续升温,王乘以其扎实的学术积淀与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新老藏家竞逐的焦点。2024年“中国嘉德秋拍”中,其《神舟半岛》以清新灵动的滨海意象,拍出百万级价位,预示其市场潜力正步入爆发期。
古寨云晴 68cmx138cm 2023
四、育人与传承:以师者之心点亮薪火
作为教育家,王乘的胸怀更显博大。他主持的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研修班,不仅是技法传授的课堂,更是艺术精神的道场。在贵州娘娘山、太行绝壁、江南园林的写生途中,他以身示范,教导学生“以眼观物,以心造境”。弟子龚星宇、周斌、张雨等青年画家屡获全国美展奖项,印证其“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育人境界。
五、品格与境界:艺术即人生
王乘的艺术人生,始终与“真诚”二字同行。他淡泊名利,甘守寂寞,却对艺术怀有近乎宗教般的虔诚。千幅写生作品从不售卖,只因“留住作品便是留住与自然的对话”;教学之余,他组织“我们在太行山上”巡回展,将课堂延伸至公众视野,让山水精神滋养更多心灵。这种“知行合一”的品格,恰如其笔下山水——厚重而不失灵动,深邃而饱含温情。
结语:丘壑无言,笔墨有声
王乘的艺术,是传统山水精神的当代觉醒,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解。他以“笔墨个性”为舟,以“师法自然”为舵,在全球化语境中开辟出一条既接续文脉、又直面时代的创作路径。未来,随着新藏家群体对“新绘画”的持续关注,王乘的作品必将如陈年佳酿,历久弥香,在艺术史的长卷中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山水诗篇。蛇年春宁湘题七律一首,诗凝王乘艺术生涯的师承功业,既为画者立传,亦为时代留痕:
墨染黔山溯李门,云生腕底写乾坤。
千峰隐现藏真趣,万象澄明见道根。
笔走龙蛇承古意,心随丘壑铸新魂。
丹青不负林泉志,一卷风华耀厚坤。
文/宁湘,金融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农业银行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金融美术家协会主席,《笔墨铸魂 丘壑传情——品王乘的艺术人生与山水精神》)
王乘作品欣赏
红色印记-又见乌江 200cmx200cm 2024
红色印记-鸭池河渡口 200cmx200cm 2024
瑞雪祥云 200cmx200cm 2024
娄山关 200cmx240cm 2021
太行山高 68cmx138cm 2019
西江月 120cmx240cm 2019
祥瑞万年景山晴雪 68cmx138cm 2024
吊罗神树 45cmx58cm 2025
溶洞奇观 68cmx138cm 2024
老支书山庄 68cmx46cm 2016
苗岭云动 50cmx100cm 2023
牧羊曲 68cmx46cm 2016
山海云天 68cmx138cm 2024
王乘写生教学掠影
(来源:书画藏典)
画家简介
王乘,男,回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秘书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长城书画院常务理事,荣宝斋画院、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并被多家媒体报道,出版有《王乘山水画作品选》《王乘写生作品集》《二十一世纪具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王乘》《王乘写意山水画集》《林泉高致-王乘卷》等多本个人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