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以简洁而精巧的文字,对仗工整的形式,平仄协调的韵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在中华文化大观园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古往今来,对联不仅为节日庆典、亭台楼阁,古迹名胜增添文化气息,更是成为人们展示才情、切磋交流、思想碰撞的方式。
在古代对联还常常在一些特殊场合发挥着检验才学与缘分的作用,比如今天要给大家讲的选婿故事,便是如此。
烟雨浸润的江南,乌篷船摇过青石拱桥,桨声里浮动着兰亭墨香。
在这般风雅的时节,某镇首富夏元庆的千金夏敏,手中的《漱玉词》翻到"云中谁寄锦书来"那页时,却在绣楼上轻蹙蛾眉。
夏家老爷夏元庆为人和善,乐善好施,在当地口碑极佳。夏敏自幼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大后出落得亭亭玉立,可谓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在夏敏到了婚嫁的年纪,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可心中自有一番择偶标准的她,看了如此多上门的青年才俊都不满意。
夏敏诗词歌赋有着浓厚的兴趣与颇高的造诣,她渴望能找到一位才华横溢、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这样的人却迟迟未出现。
夏老爷深知女儿的心思,也十分疼爱这个宝贝女儿,几天前在征得女儿同意后,决定择日举办一场对联招亲仪式,希望能挑选到真正有才华的夫婿。
消息传出,立即成了当地的热门话题,不少人男子更是暗自做准备,希望能抱的美人归。
"小姐,老爷要在花园设对联结亲呢,来了好多人呀!"丫鬟翠缕捧着刚摘的玉兰跑进来,花瓣上还凝着晨露。
听到这话,有点紧张的夏敏坐立不安,于是赶忙放下书页,悄悄的来到花园绣楼。
此刻夏府花园山水相映,水面波光粼粼,太湖石叠成的假山旁,六张黄花梨案几已备好笔墨。
夏元庆捋着美髯站在,看着鱼贯而入的公子们:绸衫玉带的,折扇轻摇的,却都是些熟面孔。
铁志也在人群中,他家境贫寒,身上的一袭青衫早已洗得发白,可人穷志不短,自幼勤奋好学,得知夏家以对联招亲的消息后,他也打算试一试,毕竟夏敏是镇上才女之一,说不定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在众人的期待中,夏元庆缓缓走上湖心亭,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今日以联会友,承蒙各位才俊赏光,诸君请看上联。"
夏元庆轻击掌,两名小厮展开丈二洒金宣,墨迹淋漓处现出七个大字:"两座青峰一水碧"。
园中霎时静了,只闻池畔竹漏声声。这上联短短七个字,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秀美的山水画卷。
“两座青峰” 描绘出远处山峦的巍峨挺拔,它们如同两位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一水碧” 则将眼前的碧水清泉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那碧绿的水面,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青山绿树,美不胜收。
整幅画面动静结合,充满了诗意,而且对下联的要求极高,既要在对仗上工整,又要在意境上相呼应,难度着实不小。
锦衣公子们面面相觑。赵员外之子抖开折扇又合上,额角沁出汗珠;钱掌柜的侄儿盯着宣纸,笔尖的墨滴污了雪浪笺。
铁志却望着池中倒影,忽然想起去年在灵隐寺后山所见:皓月银辉下,双峰夹涧,碧水如带,美不胜收。
"晚生斗胆。"清朗声音惊起檐下画眉。铁志执笔饱蘸松烟墨,腕底生风写下:"半轮素月九霄明"。
半轮对两座,数量词精准对应。素月对青峰,一个是皎洁的月亮,一个是葱郁的山峰,一柔一刚,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又和谐统一;九霄是天空极高之处,一水是地面的水流,明对碧,词性相对,生动展现出不同事物的特征 。
上联勾勒出宁静秀美的山水画面,下联则描绘出一幅空灵澄澈的夜空之景,共同构建出一个广袤无垠、充满诗意的世界。
此下联一出,全场顿时响起了一阵惊叹声,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夏老爷眼中也是满是惊喜与欣赏,不住点头,对铁志的才学给予极高的肯定。
绣楼珠帘轻响,夏敏透过茜纱窗望去,见铁志立在紫藤架下,长得一表人才,比满园锦绣更夺目。
忽见铁志抬头望来,四目相对的刹那,夏敏脸颊绯红,不禁慌忙转身,耳畔金步摇乱晃如骤雨打荷。
夏老爷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十分欣慰,便当场定下了这门亲事。
不久后,两人喜结连理,过上了幸福的新婚生活。
对于这个上联,你有什么好下联吗?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