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钱玉娟 2月18日,经济观察网记者获悉,在巨头环伺的网约车市场,京东也悄悄上线了服务功能。
京东“打车”的入口相对隐蔽,需要用户在京东App首页搜索“打车”,才会弹出“国内打车服务”的选项,点击后,页面跳转至“易企出行”小程序,用户的京东账号可以与该小程序绑定,一键登陆后可进入网约出行服务界面。
就涉足网约车市场,京东方面回应经济观察网称,京东App 2022年接入了一家第三方的打车服务,暂无推广计划。
“易企出行”即上述第三方打车服务平台,公开信息显示,“易企出行”隶属于上海途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的企业聚合出行服务平台。
一周前,京东高调宣布入局外卖市场,合作方为即时配送平台方达达,双方为多轮战略投资后形成的深度合作关系。而今京东入局网约车服务,选择了易企出行合作,不过,上海途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信息尚无京东的身影。
扮演流量分发商角色
易企出行至今运营接近10年,作为聚合出行服务的老平台,让京东“国内打车服务”实现覆盖超400个城市。京东对该业务介绍称,“运力充足、车型多样”。
在易企出行小程序的服务页面上,车型有普通、舒适、商务和豪华四种,普通车型多达42种,曹操出行、T3出行、首汽约车、如祺出行等运营方均在列,豪华车型选择相对较少,仅有阳光出行、神州出行等6家运营方。
在上述网约出行服务功能中,京东与高德、携程、美团等平台一样,扮演的是“流量分发”的角色,主要为网约出行订单运营方提供聚合及SaaS系统服务。
对京东入局网约车市场,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共享出行市场早就处于“百家争鸣”状态,竞争虽然激烈,但仍有市场机遇。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网约车订单运营平台增长至362家,竞争处于白热化状态;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网约车行业交易规模超过3176亿元,同比增长24.5%。
上述负责人预判,网约出行市场的需求与规模仍会扩增,在聚合模式供给下,流量平台发力争夺网约车出行服务的入口,作为互联网巨头的京东自然不会错过。
“潜水”6年后悄然入局
对京东近期的业务布局,有声音认为其在紧盯美团。美团试点打车业务是在2017年,而梳理京东与网约车相关的信息,会发现京东为此“潜水”布局已超6年。
早在2018年8月29日,京东100%持股的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一则经营范围变更,新增“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等业务,但业务并无实质进展。
那一年,即使在网约车市场占据主要份额的滴滴出行仍处于亏损状态。滴滴CEO程维曾提及,2012年成立的滴滴,在2018年净亏损超40亿元。
2018年,尽管网约车市场的烧钱补贴大战告一段落,但当时刚刚闯入的美团依然要为扩展业务投入巨额资本。这或许是京东没有大举进军网约车市场的原因。
6年后,京东悄然入局,但目前还没有针对服务开发独立的司机端与客户端,而是作为流量分发商,加载出行服务。
京东虽未亲自下场做网约车直营服务,但上述负责人指出,京东一旦涉及网约即时出行服务,就需要承担承运人责任,由其链接起的订单运营平台也需具备《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
庞大的用户基数,能否为京东吸引到更多司机和乘客?上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的负责人对此持观望态度,他更关注的是,京东与聚合服务平台以及订单运营平台三方对网约车订单的抽成比例。这一问题,或将成为京东拓展网约车业务的关键。
针对与易企出行平台合作的分成机制,记者采访京东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钱玉娟经济观察报记者
TMT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并报道TMT领域的重大事件,时刻保持新闻敏感,发现前沿趋势。擅长企业模式、人物专访及行业深度报道。
重要新闻线索可联系qianyujuan@eeo.com.cn
微信号:EstherQ13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