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图》中觅旧影,老城再造绘新卷

去年5月,在法国巴黎佳沃音乐厅内,一幅描绘宋代南京的传世古画《金陵图》以新颖的数字展陈形式震撼呈现。来自南京德基美术馆的馆藏作品——清代冯宁创作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走进巴黎,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向世界展示了古新交融且别开生面的宋代中国生活美学。这幅被称为“南京版清明上河图”的传世巨作,以“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观展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数百年前的金陵街市,感受着热闹喧嚣的烟火气,聆听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


德基艺术博物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承载着华夏文明千年记忆,是《儒林外史》里走出的“水墨长卷”,是李白诗中凤凰台上望不尽的“浮云”,在秦淮河的波光中静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数千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之不尽的经典名作,《金陵图》就是其中一件。

艺术瑰宝诉说古城故事

一幅传世古画不慎流落民间,经历了近百年的辗转,最终回归故里。

200多年前,乾隆第四次“南巡”时偶遇无款的《宋院本金陵图》,对这幅画一见倾心,于是先后命谢遂、杨大章、冯宁三位宫廷画师仿作。此后,三位画师仿制的三个存世版本皆被收录于《石渠宝笈》,珍藏在皇室内府。未料随着时代的变故,冯宁版的《金陵图》不慎流落民间,自1922年起几经辗转,最终于2015年被德基艺术博物馆收藏。

《金陵图》是描绘宋代南京城市风貌的清代宫廷写实风俗画长卷,高35厘米,长1050厘米。画卷从右至左大致可分为“乡野景致”“秦淮街市”和“郊野风光”三部分,既描绘了风光秀美的郊外景色,又展现了热闹非凡的城内生活。

画卷中三段内容各有重点。第一段主要描绘城外乡野景致,连绵的山岗、忙碌的农人、纺织的妇人、悠闲的游人等皆被记录于画作中。第二段描绘的是南门(今中华门)至城西下水门(今水西门)一带的市井风貌,城门、街巷、人家、商贩均被生动展现。第三段则展现了从下水门(今水西门)外至清凉山一带郊野风光,郊外玩耍的牧童、岸边聚餐的渔民以及船只川流不息的秦淮河,一片繁华景象。

冯宁版《金陵图》共描绘了500余个人物、近百只动物、40余处房屋,被称为宋代“南京版清明上河图”。德基美术馆以《金陵图》为蓝本,通过科技赋能将文物全面“活化”,以全球首创“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展陈方式,让文物自身成为故事最好的“讲述者”,向世人展示属于南京的繁华历史。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主海报设计师乌戈·加托尼在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参观《金陵图》后表示:“很高兴能在如此非凡的博物馆里看到这样精彩的展览,《金陵图》中的很多街道、人物细节都描绘得非常细致,与数字化技术结合非常棒,令人印象深刻。”

据了解,“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不仅在巴黎亮相,还曾于2023年11月在美国波士顿参与过“中国南京周”人文交流活动。一幅古画的“活化”展出,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体会到桨声灯影里的南京古城,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冯宁《仿宋院本金陵图》局部组图

老城新建延续历史文脉

巍巍而立的古城墙、青砖黛瓦的房屋、不亦乐乎的商贩、悠然自得的行人……《金陵图》中最引人入胜的画面之一,就是长卷第二段城门内外那一片热闹喧嚣的景象。

据《南京城市史》作者、著名作家薛冰考证,《金陵图》中右侧的城门是中华门,左端的城门分为陆城门和水城门。“《宋院本金陵图》里的南京城是五代杨吴、南唐所建,东、南、西三座城门都与秦淮河密切相关。城墙与河道形成两个三角地块,后人称之为门东、门西,也是南京最早的居民区和繁华商业区。冯宁版《金陵图》的第二部分‘秦淮街市’,描绘的就是今天中华门到水西门一带的商业风貌。”薛冰告诉记者。

中华门,原称聚宝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南京城南,以中华门为界,门以西叫门西,以东叫门东。门东是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主体所在,故南京素有“最金陵是城南,最城南是门东”的说法。门东也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被称为“老门东”。

老门东是最具南京老城南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上曾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主要景点有门东牌坊、明城墙、剪子巷、箍桶巷、三条营、积善里等。据了解,老门东自六朝时期就有人居住,明朝时成为南京繁华的商业、居住区,到了清朝,老门东因聚集了众多传统手工艺人和商人而继续繁华。

老门东的繁华离不开秦淮河的滋养。在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创作的历史剧《桃花扇》中,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秦淮河畔,秦淮河的繁华景象和浪漫氛围为剧情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而这条流淌了数千年的河流,也影响着古今河两岸的繁荣发展。

随着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不断延伸打造,蕴藏着许多城南旧事的老门东也于2009年进行了开发改造。2013年9月,保持传统样式,继承古建工艺,采用现代科技整修、改造、重建后的老门东街区正式对外开放。随后,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先后获得“江苏省高品位步行街试点街区”、首批“江苏省老字号集聚区”等30余项荣誉,并于2020年12月被列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2023年3月,门东街区作为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的特色街区之一,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古韵味’与‘新文化’并存,‘文艺范’和‘烟火气’共生。”南京文化学者、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研究会原会长高安宁这样描述改造后的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如今的老门东已成为民居酒店、精致餐饮、精品零售、休闲娱乐、艺文展演等多业态融合,展示城市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开放式博物馆。


南京老门东牌坊 视觉中国供图

古今辉映绘就崭新画卷

玩具摊上,摊贩在卖力兜售玩具,孩童正央求大人购买;另一处棚子下,一名街头艺人正拿着貌似三弦琴的乐器边弹边唱,身旁座无虚席;偏僻处的学堂里,一位先生正在教授几名学生诵读经典……在《金陵图》的刻画下,城门内热闹的街市景象扑面而来。

如今,踏着石板路,沿着老门东景区的主干道漫步,可以看到沿街风格各异的大小商铺门庭若市,依旧是“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景象。

在南京云锦、南京剪纸、秦淮灯彩体验馆里,沉浸式感受南京非遗的魅力;在金陵美术馆、先锋书店里,寻找南京独特的人文气息;蒋有记、蓝老大糖粥藕、陆氏梅花糕等南京老字号店铺,带你品尝地道的南京味道;而蒋寿山故居、惜抱轩等旧址则诉说着曾居住在老门东的那些历史名人的故事。“复建的芥子园是典型的江南文人园林,姚鼐故居承载着桐城派与南京的渊源,王伯沆故居不仅是文化地标,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地标。如果以文学线游览老门东,这几处都充满特色。”薛冰说。

曾参与过老门东改造规划的高安宁认为:“对于历史街区来说,文化是灵魂。”他介绍道,老门东的打造,首先是保持了数百年来原有的街巷肌理,其次保留了大部分文保单位及重要的民居,另外街区的打造重视文化,在将文化与消费市场、市民需求相结合上做了很多尝试,同时也与休闲、娱乐、美食积极结合,更加具备了功能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是位于老门东箍桶巷的“问渠茶馆”名称的由来,“问渠茶馆”也是民国时期兴盛于夫子庙地区的一间老茶馆的名称。老门东的一些店名从曾经的著名店铺延续而来,同样保留至今的还有“问柳菜馆”。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这是南京人从小挂在嘴边的童谣。现如今,孩童们唱着这句歌谣嬉戏打闹的画面被创作成了铜像,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糖粥藕的模样也被刻画下来,分布在老门东街区内,将历史与现代通过艺术作品连接起来。除此以外,捏泥人、画糖画、吹糖人等充满民间色彩的技艺也在此一一展示,延续着南京人的童年记忆。

经综合测算,2025春节长假8天(1月28日—2月4日),南京全市接待游客16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1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24年分别上涨9.2%和7.3%,其中,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游客接待量名列第一。

东起东水关,经中华门至西水关,史称十里秦淮。中华门、夫子庙等片区则是“桨声灯影”最精彩的段落,老城秦淮,已连续两年保持GDP5.2%的增长。

将历史与现代对接,打造不仅有百姓烟火气,也有文人书卷气的文旅项目,始终是老城前行的方向。如今,一部从厚重历史中走出的现代文旅融合新画卷正散发着古今辉映的光彩。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