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党到建国的漫长过程中,有大量的先驱者经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后,淬炼出坚毅而又执着的品性,他们在战争时期无畏生死,在和平年代以身作则,他们时刻铭记共产党人的身份与使命,即便年迈退休仍然是老骥伏枥、心系国家。1990年,已经离休的郭汝瑰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北京,他希望自己的决定能得到张震将军的支持,当他刚说出自己的来意时便被张震将军打断。



郭汝瑰1907年出生在四川省,祖上曾经出过名震蜀中的才子,父亲也曾经中过举人,郭汝瑰在封建氛围如此浓厚的家庭中成长,并没有桎梏思想。他的父亲喜欢议论时政,他从父亲抨击北洋军阀政治腐败的言语中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当各种思潮涌现时,他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好感,从那时起他深受救国思想影响,之后在已是川军师长的堂兄提醒下,他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五期学员。

当时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多为共产党员,郭汝瑰在他们的教导下对共产主义有了进一步认知,经历“四一二”政变的考验后,他在1928年加入共产党。中原大战打响时,他在堂兄部下担任营长,他本应该秘密配合红军作战,结果因情报错误而被当成敌人打击,他在这场战斗中受伤,疗伤期间他被怀疑是共党,此时他与组织失去联系,他不得不前往日本留学深造。



九一八事变后,郭汝瑰带着抗日救国的情怀回国,之后他进入陆军大学演习,当蒋介石担任校长时,郭汝瑰两次成为“天子门生”,毕业时他名列前茅,但他没有回军营,而是在陆军大学担任教官,只因不愿做国民党的帮凶。西安事变后,郭汝瑰终于等到为国效力的时机,在淞沪战役中他以勇敢机智的表现深受陈诚器重,在接下来的武汉会战中,他又以善于战役谋划的眼光得到众人认可。

长沙会战时郭汝瑰已是五师师长,之后他以出色的军事才整被任命“中央训练团”副大队长,成为蒋介石心目中的“军界精英”。但郭汝瑰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位脱党多年的将领直到1945年才重新与组织取得联系。之后他在组织的安排下继续潜伏在国民党高层,他多次向党组织提供极其重要的军事情报,而他的潜伏生涯也充满了艰险,很多次都是冒着暴露与生命危险完成。



随着三大战役告捷,革命胜利已经举步之遥,当郭汝瑰想回到党的怀抱时,组织赋予他新的使命,到大西南设法发动起义。此时蒋介石心存侥幸想在大西南占据一席之地,便派郭汝瑰前往四川担任72军军长,当蒋介石还在部署反攻计划时,郭汝瑰率部通电起义,建国后为了保护他的人身安全,组织上以“投诚”将领的身份让他川南行署交通厅长。

由于郭汝瑰的真实经历一直未公开,特殊时期他遭受迫害,可他仍然坚持信仰,直到特殊年代过去,1980年时这位老将领才再次入党,他在73岁时终于实现自己的政治夙愿。郭汝瑰离休后老骥伏枥,仍然要为国防事业做贡献,他在晚年时参与编撰《中国军事史》,并书写了《郭汝瑰回忆录》,填补了中国军事研究领域的多项空白。



在1990年时,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的郭汝瑰迈着蹒跚的步子来到北京国防大学,张震将军听到来人是郭汝瑰时赶忙起身迎接,对于这位传奇人物,张震将军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意。郭汝瑰对张震将军表明了来意,他希望在自己还能拿起钢笔的时候再编撰一部关于抗日战争的史书,并向张震将军说出了自己的写书规划。

然而当郭汝瑰话说一半时被张震将军打断:“别说了,我支持你!”张震将军钦佩郭汝瑰的想法,他深知编撰史书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耐心,而眼前这位老将军在耄耋之年仍然笔耕不辍,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在张震将军的支持下,一部《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诞生于世,在中国军事研究资料中又多了一部军事宝典。



1997年,郭汝瑰同志不幸逝世,享年90岁,他为世人留下传奇的一生:他在革命的征程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前线,还是在解放战争的复杂局势中,他都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方,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战。这份坚持令人敬重,他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