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曾跟我提及,他的女儿在师范毕业后,竟然没有选择去考教师编制,而是另辟蹊径,给两个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每次辅导两个小时便能收获 240 元的报酬,如此计算下来,一个月便能有 7200 元的收入。倘若再招揽一个学生来补课,那月薪轻松就能过万。
就我个人而言,始终觉得教师编制才是更好的选择。教师编制工作稳定,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能旱涝保收。待到退休之时,还有一笔可观的退休金作为生活的保障。
朋友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就算女儿考上了教师编制,每个月最多也就五六千元的收入。在他看来,读大学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并非一定要考取教师编制,每个月拿着固定的那点工资,才算得上是人生赢家。
听完朋友的这一番论述,我竟被反驳得哑口无言。此刻,我内心充满了困惑与迷茫,不禁想问大家,在这件事情上,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
网友们针对此事展开了热烈且广泛的讨论,观点各异,呈现出明显的分歧。
有的网友毫不犹豫地双手赞成这种自由职业的选择。他们表示:“考了教师编制,就不能正大光明地做家教了。 这样轻松上阵,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质量,容易出成绩;还让眼红的人没有办法使坏。”
还有网友兴奋地分享道:“每天睡到自然醒,每天工作两小时、一小时备课一小时上课。很幸福。”
更有网友自豪地宣称:“你是不是只是上海打工的,而且文化程度不高的?补习辅导老师很赚钱的。我读书的时候就周末做兼职,专门带高三毕业班的,一个月上万收入,还是快十年前了。当然,这跟我个人能力有关,经常被学生点名追着要辅导。”
然而,有的网友却坚决反对这种观点。他们指出:“自由职业者最大的缺陷是社保缴纳问题。尽管现在教师都是合同制,但每月都是个人和学校双方缴纳社保费,而且学校缴纳的更多。而自由职业者只能个人单方面投保。退休时,个人池子里钱太少,退休金会差别很大。”
另有网友详细列举道:“教龄 33 年,退休前工资 5800.外加工会福利 2100(自己交 310 左右)购物卡,公积金每月自己扣的加补贴的约 25 00,教师节前后年质量奖一万七左右(城里 2 万多),过年的绩效考核约六千。还有些延时费等,五险二金。现退休,每月近 7 千,住院报百分之九十多。上班时本校每周课最多 12 节。多余的延时费。教师女 55 退休 6000 至 7000多,男教师一般 8 千以上,评级早的月过万。这也许也是拼命考公考编的原因。”
这位家长着实是活得极其通透啊!在众多家长的普遍行为中,当孩子师范毕业,往往会逼迫孩子去考取教师编制,以求一份稳定的职业。然而,这位家长却与众不同,他非但没有如此,反而大力支持孩子选择当家教,这种情况实在是难能可贵。
至于在这件事情上究竟谁对谁错,实际上两个人都不存在问题,只不过是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和考虑的角度有所不同罢了。当今的就业形势可谓复杂多变,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毫无疑问能让人在心理层面获得极大的安全感。就拿教师编制来说,其所带来的稳定性,对于数量众多的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保障。教师编制不仅意味着稳定的收入,还有规范的工作时间、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对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
然而,朋友所坚持主张的通过自主创业式的课外辅导来获取更高收入,这也充分反映了当下社会中一部分人对于传统职业观念的突破和挑战。他们更为注重短期的高收益,内心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一定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追求一种更加灵活多变的工作模式。在他们看来,这种工作模式能够让自己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和特长,实现自我价值。相反,在他的眼中,教师编制或许根本不值一提。毕竟,他认为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挣钱,而现在当家教老师,所挣的钱远远超过正式编制的教师,所以他当然不会认同去考教师编的观点。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去过分较真。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和追求都不尽相同。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不从事违法之事,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踏踏实实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赚钱,那就足够了。